宝石琢型的分类及演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74055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石琢型的分类及演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宝石琢型的分类及演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宝石琢型的分类及演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宝石琢型的分类及演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宝石琢型的分类及演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石琢型的分类及演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石琢型的分类及演化(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石琢型的分类及演化,一、宝石琢型的分类,宝石的琢型式样繁多,但常见的琢型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弧面型、刻面型、链(念)珠型、雕件及异型。,1、弧面琢型,弧面琢型是指表面突起的、截面呈流线性的、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琢型宝石,其底面可以是平的或弯曲的,抛光的或不抛光的。 主要用于不透明和半透明,或具有特殊光学效应(如变彩、猫眼、星光等效应),或含有较多包裹体或裂隙等宝石材料的加工。,弧面琢型宝石一般按其腰棱形状和截面形状两种方式进行分类。,(1)按腰棱形状分类,根据腰棱的形状,弧面型宝石可分为圆形、椭圆形、橄榄形、梨形、心形、矩形、十字形、方形、八角形、垫形、垂体形及随意形等。,(2)按截面形状分类,根

2、据截面形状可将弧面型宝石划分为单凸弧面琢型、双凸弧面琢型、扁平弧面琢型、凹凸弧面琢型及顶凹弧面琢型。,1)单凸弧面琢型,单凸弧面琢型顶部呈上凸的弧面,底部为抛光或未抛光的平面。按凸起的高度与其底部尺寸的比例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高凸弧面琢型高度与底面宽度之比为11或大于该值 中凸弧面琢型高度与底面宽度之比为12 低凸弧面琢型高度与底面宽度之比为135,高凸顶 中凸顶 低凸顶,2)双凸弧面琢型,双凸弧面琢型上、下两面均向外凸起,但顶面凸起高度大于底面。 星光宝石、猫眼石、月光石多采用此琢型。 最好的式样为白果型,上凸较高,较饱满,下凸较小,优质高档翡翠常用此琢型。,横截面 纵截面,3)扁平双凸弧面

3、琢型,扁平(扁豆)双凸弧面琢型上、下而均向外凸起,且其高度相同、较低,整个外形呈扁豆状。 欧泊有时采用此琢型。,4)中空弧面琢型,中空弧面琢型又称“凹凸弧面琢型”,该琢型是在单凸弧面琢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从单凸面琢型的底部向上挖一个空心凹面,以增加深色宝石材料的透明度,且能改善颜色。 多用于色深、透明度较低的宝石材料,如翡翠。,5)顶凹弧面琢型,顶凹弧面琢型是在单凸弧面琢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从单凸弧面琢型的顶部向下挖一个空心凹面,以便在其上镶一颗贵重的宝石。 这种琢型常用于拼合宝石。,2、刻面琢型,刻面琢型由许多刻面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组成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对称的多面体。 适用于所有的透

4、明宝石(无色或有色),其优点是能够充分体现宝石的体色、火彩、亮度和闪烁程度。,刻面琢型的式样很多,根据其形状特点和刻面的组合方式,可将其划分为四大类:明亮琢型、玫瑰琢型、花式琢型、混合琢型。,(1)明亮琢型,刻面琢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琢型的刻面从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按照规定的比例,磨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使进入宝石的光从亭部很少漏出,以增加其亮度。 最常见的明亮琢型为标准圆形明亮型。 明亮琢型的变型有橄榄形、半月形、梨形、心形、椭圆形、坐垫形及古老的坐垫形等,这些琢型划归为花式琢型。,1)圆形明亮琢型,琢型腰棱的轮廓为圆形。 标准的圆形明亮琢型由5758个刻面组成:其中冠部有33个刻面(1个

5、台面、8个星小面、8个冠主面、16个上腰小面);亭部有24个刻面(16个下腰小面、8个亭主面);此外,底尖有时是1个平行台面的很小刻面,目的是为了避免亭尖部位破损。,对于钻石,圆形明亮琢型已有了几种被认为是能最好地显示亮度、火彩并保持重量的理论比例,如美国理想琢型、艾普洛琢型、国际钻石委员会琢型及斯堪的纳维亚琢型等。,美国理想琢型,也称“美国明亮琢型”或“托尔可夫斯基理论明亮琢型。 目前,一般认为美国明亮琢型或托尔可夫斯基明亮琢型的标准比例为:台宽为53%,冠高16.2%,冠角3430,亭深43.1%,亭角4045。,艾普洛琢型,由德国人W. F. 爱普勒在1949年设计发明,是在托尔可夫斯基

6、理论明亮琢型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该琢型的台面稍稍偏大(56%),因而其冠部较浅(14.4%),冠角较小(3310)。,国际钻石委员会琢型,由国际钻石委员会设计推出。其比例为:台面直径为56%-66%,冠角为30-37,冠高为11%-15%,亭角39.4-42,亭深为43%-45%。,斯堪的纳维亚琢型,1970年由斯堪的纳维亚委员会设计推出,以作为欧洲的标准。 该琢型的比例为:台面直径为57.5%,冠角为3430,冠高为14.6%,亭角4045,亭深为43.1%,冠高与亭深比为1:2.95。,2)单明亮琢型,单明亮琢型具有一个圆形的腰棱、一个台面、8个冠部刻面、8个亭部刻面及一个底尖(很少见)。

7、 该琢型常用于0.05ct 以下的钻石和较小的宝石。,3)老单(明亮)琢型,老单(明亮)琢型也称八边琢型,具八边形腰棱。冠部有8个斜刻面和1个台面,亭部有8个斜刻面,偶尔有底尖。 常用于小钻。,4)双明亮琢型,双明亮琢型大约在1615年出现,是应马扎林的要求而设计出来的,故又称为马扎林琢型。 其腰棱为垫形,共有34个刻面,包括16个冠部刻面、16个亭部刻面、1个台面和1个底尖。 该琢型有下面两种变形: 英国方形琢型 英国星形琢型,英国方形琢型,该琢型有一个八边形的台面,四周有8个三角形的刻面,其间夹有另外8个三角形的刻面;在亭部同样有8个三角形刻面和4个大的五边形刻面相交于一个小的底尖,总共有

8、28个刻面。,英国星形琢型,该琢型在某些方面与英国方形琢型相同。不同的是其亭部刻面为4个三角形刻面和4个等腰梯形刻面,从腰棱向下直接延伸到底尖。,5)三明亮琢型,三明亮琢型是明亮琢型的一种变型,在17世纪出现,腰棱呈近方形或垫形,其特点是冠高、台面小、亭深、底尖大。也叫老矿(工)琢型和帕鲁兹琢型。 有两种主要的变形,即巴西琢型和里斯本琢型。,巴西琢型,其特点是在三明亮琢型的底尖四周多出8个刻面。,里斯本琢型,其特点是在三明亮琢型的基础上,平行腰棱方向将冠部和亭部主刻面分裂成两个刻面。,6)瑞士琢型,该琢型冠部和亭部各有16个刻面,1个台面,故又被称为“16/16“琢型。其冠部比英国星形琢型的冠

9、部小,适用于小的宝石。瑞士琢型也指具有24个冠部刻面和1个台面的任何琢型。,7)古典欧洲琢型,该琢型是最早的圆形明亮琢型,其腰棱为圆形,特点是台面很小,冠部较重,总体深度较大。,(2)玫瑰花琢型,玫瑰琢型,因从正面上看,该琢型形似一朵盛开的玫瑰花,故而得名。,主要特点: 1)琢型一般呈单锥体(或对称的双锥体),只有冠部,而无亭部。上部由多个规则的三角形刻面组成,通常呈两排分布,这些刻面向上交于一点。下部仅有一个大而平的底面。腰形为圆形或多边形。 2)玫瑰琢型适用于不完整的宝石晶体,如板状、尖角状或厚度较小的宝石晶体。 3)玫瑰琢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重量,但不利于宝石火彩和亮度的显示。目前仅用于

10、小颗钻石、锆石和石榴石的加工。,1)荷兰玫瑰琢型,2)半荷兰玫瑰琢型,3)双荷兰玫瑰琢型,4)六刻面玫瑰琢型,5)六边平底玫瑰琢型,6)安特卫普玫瑰琢型,7)三刻面玫瑰琢型,8)盾形玫瑰琢型,9)舟(船)形玫瑰琢型,10)十字玫瑰琢型,11)双玫瑰琢型,12)泪滴琢型,(3)花式琢型,花式琢型指单明亮琢型和圆形明亮琢型之外的任何琢型。 通常说花式琢型时常是指橄榄形、梨形、蛋形、心形、三角形等明亮琢型及正方形、祖母绿琢型等阶梯琢型。 根据花式琢型的外形特点及小面的排列方式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明亮形花式琢型、阶梯形花式琢型、新式花式琢型。,1) 明亮形花式琢型,蛋形明亮琢型,马眼形明亮琢型,心形明

11、亮琢型,梨形明亮琢型,2) 阶梯形花式琢型,此类琢型的一般特征是: 冠部和亭部的斜刻面主要由一系列的呈层状平行排列的梯形刻面组成; 腰形多呈规则或截角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有许多呈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如三角形、菱形、哨子形等;,台面形状常为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但有时台面也切成椭圆形、半圆形、菱形、梯形或梨形等。 长方形或其它长条状阶梯形的底尖部位通常相交成一条棱线。,祖母绿琢型,剪刀琢型,其它阶梯琢型,P2425,3)新式花式琢型,锆石琢型 该琢型的总体特征与明亮琢型相似,但在亭部刻面和底尖之间多出一排小的刻面,共16个。这种琢型可以减少漏光,充分地体现宝石的亮度,常用于加工锆

12、石。,花形琢型系列,该琢型是指CSO(戴比尔斯公司所属的中央销售机构)顾问G.托尔可夫斯基设计的用于钻石的5种花形琢型,构成一个系列,包括大利花琢型、向日葵琢型、金盏花琢型、百日红琢型和火玫瑰琢型。,圆多面形琢型与花形琢型各部分的比例表,A、百日红琢型,B、向日葵琢型,C、大丽花琢型,D、金盏花琢型,E、火玫瑰琢型,心箭琢型,邱比特琢型在“心和箭观察仪”(FireScope目镜)镜下的图象, 千禧切工凹面形琢型,巴西千禧切工水晶,(4)混合琢型,混合琢型是指同一颗宝石的冠部和亭部切磨成不同类型的款式。 适用于钻石和多种有色宝石。 常见的混合琢型是冠部为明亮型,亭部为阶梯型。也有冠部为阶梯型,亭

13、部为明亮型的。有时还把台面切磨成呈棋盘格状的一系列方形刻面。,3、链珠琢型,链(念)珠琢型是指用于珠串的具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小件宝石。 常见的链琢型有:圆珠、椭圆珠、扁圆珠、腰鼓珠、圆柱珠、棱柱珠、刻面珠、不规则珠。 链珠琢型适用于中、低档的半透明至不透明宝石材料,特别是玉石材料的加工,如玛瑙、翡翠、岫玉、绿松石、孔雀石、芙蓉石、玉髓、木变石及某些有机宝石材料。,4、雕件及奇异琢型,(1)雕件 雕件(carving) 是指通过雕刻手段而产生的琢型。根据其表现方法可分为浮雕、凹雕和凹浮雕。 一般来说,适用于加工成雕件的宝石材料要具有中至低的硬度、较高的韧性、美丽的颜色条带、细腻的结构。 具有这些

14、特性的多为玉石材料和有机宝石材料,如翡翠、软玉、欧泊、玛瑙、瑚珊、象牙及贝壳等。,1)浮雕,2)凹雕,3)凹浮雕,(2)奇异琢型,1)奇想琢型 这类琢型的形状多变,由一系列相互交替的弯曲面和平坦刻面组成。 2)随形琢型(巴洛克式滚圆宝石) 即人工或天然滚圆的轮廓不规则的宝石,如雨花石、三峡石等观赏石即为随型石。,(3)自由型,是混合琢型的一种类型,根据原石的自然形态,可用刻面和弧面组合在一起进行琢磨。,二、宝石刻面型琢型的演化,刻面型琢型主要包括尖琢型、桌形琢型、玫瑰花琢型、阶梯琢型、剪刀琢型、圆形明亮琢型及异形琢型等。,从琢型出现的先后顺序,刻面型琢型的演化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阶段: 1、尖

15、琢型(point cut) 2、桌形琢型(table cut) 3、玫瑰花琢型(rose cut) 4、明亮琢型(brilliant cut) 5、花式琢型(fancy cut),1、尖琢型,尖琢型是最早的钻石刻面琢型,大约出现于14世纪。这种琢型是用钻石的八面体原石加工而成的。 但由于八面体面为解理面,完全沿解理面抛光十分困难,因而抛磨的刻面与八面体面有一小的交角(至少1 2)。,2、桌形琢型,桌形琢型大约出现在15世纪早期。 它也是利用了八面体钻石原石的形状特点加工而成的,只是简单地磨掉八面体钻石原石的一个角顶,这样便形成了冠部有1个较大的四方形台面和4个(条)自然倾斜面(棱)的桌形。 桌

16、形琢型是首次出现的规则的钻石琢型。,3、玫瑰花琢型,玫瑰花琢型大约开始出现于15世纪,但也有人认为可能出现在16世纪中叶,这主要是由于对玫瑰花琢型概念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因为玫瑰花琢型有一整套系列。 到19世纪,较大的玫瑰花琢型均改切成明亮琢型。但市场上对玫瑰花琢型的需求仍较大,不过多用于装饰非正式首饰之用。,玫瑰花琢型的演变过程,4、圆多面形琢型,圆多面形琢型是从桌形琢型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多面形琢型为单多面形琢型。,单明亮琢型,老单明亮琢型,后来,大约在1610年至1620年期间,单多面形琢型逐渐演化成双多面形琢型。,英国方形琢型,英国星形琢型,到17世纪中叶,出现了三重多面形琢型。,老矿(工)琢型,大约在20世纪初期,由于钻石加工机械的不断发明,钻石轮廓开始由不规则向规则演化,出现了全切琢型,即具有58个小面的标准圆形明亮琢型。,瑞士琢型,古典欧洲琢型,圆形明亮琢型,各种理想圆多面形琢型及其比例,5、花式琢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