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4041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作文认真做人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郑荣芳与此前学过的以探讨教育问题为主的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不同,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一书,专门研究作文教学问题。在十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我发现各种教材和写作教学序列都乐意把观察、认识、思考生活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一篇章。我称其为作文教学第一课.然而这样好的预想,却很少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践。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有感而发,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据观察,我校十多位老师的初一作文起始教学,真正去上,并花心思上好这作文教学第一课的,极少。究其原因,我也不难发现:一、以考代教现象,屡禁不止。初一阶段就拿中考作文题去训练学生,路径是出题(一般是中考或中考模考题

2、)、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评语有详略和高下之分)、反馈讲评、二次写作(时有时无)。这样的教学过程早被证明是低效的,也是被教育主管部门所明令禁止的。毕竟,它不是从写作素养的提高着手,而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学。其核心只是题:出题、审题、扣题、评价是否合题。而一旦放弃了作文指导过程,就意味着写作的固本,让位给了博功.可是,不知怎的,就是屡禁不止。在书中,王老师他也不止一次地高呼:这些功利性的作法,正在毁掉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二、对写作即生活,视而不见。听说读写,想最重要!这也是王老师在书中一再提及的。可是,作文教学中,多数老师缺的,还是如何让学生去想,即如何引导他们真正去关注生活、体会生活、思考生活。

3、再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教程为例。专题内容是有感而发,教材中给老师和学生的提示文字虽不短,但全是要有感这个说教。性质上,只是介绍了一个写作知识:你的感想要源于你自己的生活。可是,我左看右看,也看不见编者告诉学生如何(怎样)去关注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甚至发现生活。我们老师中的多数,也不愿自己从材料中去发掘出一点什么,只会照本宣科。如上所言,有人甚至连本也不宣。我想从书中找到王老师的解惑之法,就迫不及待地往下赶着阅读的进度。还真被我找到了!不信,请看这一句:从本质上讲,作文就是做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也是一个立人的过程。1.帮学生树立善想、敢写的意识。想是什么?我以为当然是思考,是思

4、想。一个不会思考,没有思想的学生,即使掌握再多、再好的写作技能,写作时,也只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时,每当看见此类学生不是无话可说,就是套话连篇;不是平庸浅薄,就是言之无物的所谓大作,我都哭笑不得。当然,也非常郁闷。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可塑性很大,引导他们评论时事,辨析信息,去伪存真,以公民的姿态看问题就其成长而言,我以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等一线教师都努力教学生去拥有看世界的眼睛,想世界的头脑,写世界的手,培养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敏感,我想他们的心智成长速度,一定是最快的,当然不会放缓,更不可能停滞。在问题出在不会思考一章中,王老师就直指:学生议论文写不好,多数情况下不是表达技艺问题

5、,而是不会思考,没有思想。他还强调,质疑精神可以这么来培养:事情真是这样的吗?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有没有更合理的解说?这样的观点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接着,他又以学生关心大米多少钱一斤为例,强调他们若去顺藤摸瓜,就有可能了解中国农民,就能对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更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远比在文中空写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词句,更真诚,也更有意义。本书第三辑中所选的几个作文教学课例,也都让我清楚地看到,王老师的作文课堂,是在与学生对话交流中一步步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想深度和广度的过程。当然,想的问题,不是几堂作文课就能解决的,甚至也不是语文课程所能解决的。这里,还牵涉到一个更深层次的教育理念、

6、教育体制的变革问题。能救一个是一个,能做到哪一步就努力做到哪一步!我相信,这句话应该是王老师锲而不舍、努力前行的动力。2.邀学生享受心、手统一的表达。修辞立其诚。这个诚,我以为首先在于对读者的尊重上。掏出心来,让读者看到真诚。可是,反观当下的学生作文,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每篇作文的开头,好多学生都喜欢用一组排比句。或许,他们的老师和他们都以为,这是一种易学、上手快的手段,也是考场作文的真经。毕竟,阅读伊始,三个整齐划一、像模像样的句子,能让人初次读来有心生舒坦之感。另有一种奇怪现象,即把余秋雨的文化历史散文与应试作文联姻,生出文化大散文这一怪胎。在提倡简约平易的文风一文里,王老师指出,考

7、生凭借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一干人就可以风行考场,还屡试不爽。别的不说,单屈原向我们走来一句,就走出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走出了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的关系(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走出了人与路(2006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甚至还走出了怀想天空(20XX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直看得我目瞪口呆。盲目模仿这类华而不实的写法,以不变应万变,虽然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却也让不少学生反应迟钝,丧失了思考能力。想想,确实如此呢!结构程式化,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华丽,学生在大量无病呻吟的演绎中失去的,只能是可贵的创造性。如果这种假大空的文风若持续不断地蔓延,那就

8、只意味着一件事不健康的人格,在学生精神世界中,正潜滋暗长。多可怕!这儿,我还得补充一句:学生在作文里若敞开心扉,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了,甚至还一鼓作气,褒贬了几句时政,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可不能自己先少见多怪,更不必再糊弄得个别领导非常震惊.因为,这样的震惊,给学生造成的伤害,会让他们刻骨铭心。这一点,从王老师对六点三十八分巴黎,就在街对面等几篇习作的评语、评分,以及事情出来时他对外界的态度中,都有所体现。三、让学生体验点点滴滴的进步。学生写作时,王老师真能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呢!对那些写作基础较强的学生,他乐意保护他们的表达欲望和维护他们的表达自由。就算来自社会、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再大,他也

9、一个人全力扛起。他以为,越是敏感的问题,越容易锻炼思维。会思考,学生才会分析。就一个问题延伸思考,直到详细地占有资料,对所能得到的相关信息筛选鉴别、分析思考,最终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是他的期盼,也是他的行动指南。他还说:每当我说起那些不朽的诗句,总会有学生热泪盈眶。我就想到,还会有更多的东西感动他。他是一个情感丰富、人格健全的人。一个经常被经典感动的学生,他会用生命去追求美的境界。于是,他乐意给出他能给的最高分,甚至满分。他就是要呵护这类孩子心底的那份诗意!至于那些写作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王老师他则坚持不提过高要求:一个段落写得好,就高度肯定这一段;一两句话说得不错,就加旁批表扬;再不行,还可以表扬

10、他标点准确字迹工整.即便是打分数,王老师对那些孩子也较之常人多出些人情味儿,少了点功利性。他以为,平时作文,既然不是为了所谓选拔,就不妨当成培养学生写作信心的利器吧。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王老师还举这样一个例子:课堂提问,老师问了一个很浅易的问题,听课的专家从理论角度质疑老师这个问题的设计没有效率,没有价值。但只有这个老师知道,这个问题是专门为那个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设计的。四、引学生学会堂堂正正地做人。引导学生堂堂正正地做人,这句是我在寻觅王老师作文教学之法时,写下的第一句话;同时,它也是此书中王栋生老师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我以为,它还是贯穿全书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在说这句话之前,王老师不无悲哀地讲

11、着:如果学生能无所顾忌自由言说,自由地写,是正常的写作状态;如果他知道要运用智慧,以此来保护自由言说的权利,这是不得已的状态;如果无法自由言说,但尚有自由思考的意识,其实对我们来说,教育已陷入可悲的境地了。有没有更可悲的境地?没有。在工作中,我观察那些激动的严肃的批评者,感到无可奈何,因为不思考的人是无法战胜的;缺乏教育常识的人,也是无法以口舌动之的。让王老师感觉尤其无奈的是:我们的社会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教师,他们自己没有自由表达的能力,甚至也没有自由表达的意识,他们的写作没有价值,而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读到这儿,我定定地坐了很久:我是那样的老师吗?我的学生有没有因我无心的一声批评,而噤若寒蝉,从此再不敢透露一丁点真实的想法?好在我没有!中小学十二年的母语学习,路途不算短,我这三年,至少可以确保自己能成为那排照亮学生人生之路,众多夜灯中一直璀璨的一盏。为达成这一心愿,我得让自己先在写作过程中挺直了腰杆,堂堂正正地立起来,再让我的学生通过写作也力争一个个慢慢地立起来!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