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雅俗共赏》有感2000字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3926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论雅俗共赏》有感2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论雅俗共赏》有感2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论雅俗共赏》有感2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论雅俗共赏》有感2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论雅俗共赏》有感2000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论雅俗共赏有感2000字杨柳近来读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被其中的十四篇文艺论文所散发出的学者一丝不苟考究的精神所深深折服。朱自清先生立足于现代立场,亦即先生自称的雅俗共赏的立场,偏重俗人或常人的立场,对雅俗共赏百读不厌逼真与如画书生的酸气朗诵诗中国文的三种型等十二个方面进行阐述,且最后两篇-鲁迅先生的杂感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道路,一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一周年,一为为闻一多全集作序。可见朱自清先生对鲁迅、闻一多两位先生有着特殊的情感。十四篇论文分别所关注的重点,譬如朗诵诗、常识的诗、老实话等,均朝着这个方向说话-近于人民的立场,故先生把论雅俗共赏放在该书本的第一篇,且书也以此为书名,颇

2、费心思。在论雅俗共赏中,朱自清先生认为俗人和雅人的生活都是相互交织,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雅俗文化各有发展,但终究是雅俗文化相差无几,大众文化取而代之。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文的三种型中提到郭绍虞先生根据文体演变把中国文学史分成了五个时代:春秋以前的诗乐时代、战国至两汉的辞赋时代、魏晋南北朝的骈文时代、隋唐至北宋的古文时代、南宋至现代的语体时代。隋唐以前,语言和文字由接近到分离,再到魏晋南北朝充分发挥文字特点,但无论是文字与语言的在当下时代的影响如何,由语言改造后而成的文字始终由雅人掌控,因为士大夫(一般为雅人)皆大都出于习雅事的门第且出仕之后,亦相聚赏奇析疑,所以俗人几乎是没有欣赏雅事的。唐宋以后,尤

3、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社会门第逐渐瓦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更多底层社会的农工商户朝知识分子的方向发展。俗人慢慢接触到雅人的文化,与上层社会的雅人共同欣赏一些雅事并乐在其中,但他们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和蜕变那些俗的,因而雅俗文化发生碰撞,雅俗观念不断迁就着、融合、发展。中唐时期禅宗的和尚讲究禅真时的语录,以如实、直接、自然的口吻去化俗,争取到更多群众。宋朝出现的笔记和后来的小说也原本是记录一些趣味杂事,以助谈论。而后,唐朝的传奇和古文运动皆源于民间。宋朝时,做诗如说话,语体更加明显,连许多诗文大家皆主张以俗为雅,似乎都是雅人迁就着俗人。但即便如此,至始至终,雅俗共赏都是以雅为

4、主的。以俗为雅暗含了将俗事雅化的行迹,以提供给来自底层社会的俗人以谈资。俗不伤雅亦强调了雅的地位不可撼动。真正雅俗共赏的是唐、五代、北宋的词,元朝的散曲和杂剧,还有平话和章回小说以及皮簧戏。朱自清先生认为它们均起于俗间,实在以音乐为重,从而要雅化的难度加深,这也正是为什么词曲不能胜过诗的地位的原因。但也正因为难以雅化,雅人得将就着俗人的事,所以雅俗共赏才在这里最大化。雅化的程度深浅,决定这种地位的高低或有没有,一方面也决定着雅俗共赏的范围的小和大。雅俗共赏的欣赏标准以雅为主,但共赏方面以俗为主。因为向往雅事,人之常情,雅人、俗人一样。若雅化过度,即使雅人欣赏毫不费力,那么俗人可就难以欣赏了,也

5、就达不到雅俗共赏的地步了。只不过,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来自民间的知识分子,吸取了士阶级的雅文化后并未只停留在雅俗共赏,他们渐渐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所以白话也慢慢盛行。欧化的艺术观、通俗化运动、大众化运动使得文化没有那么雅俗之分,唯独能共赏了。紧接着,朱自清先生在文章末尾解释道: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试问,几千年来,一个由多种文化构成的庞大的民族体系,由原来的雅俗分离,到雅俗共赏,再到只有文化共赏,而共赏的文化却走向了单一的大众化的局面,难道不令人唏嘘?况且这单一化的大众文化被重新估量的价值也深受时代影响,更出现了文化如同现代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的局面。倘若你对某个问题存疑,一知半解的

6、,以往的雅人会求诸于可考究的典籍,选取有用信息做笔记,自己推敲、琢磨,好不容易才得个有依据的结果。因而,这种体验过了推敲整个过程才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但在这个网络时代,信息泛滥成灾,加之时代逼得更紧了,所以大部分来自人民的人也意识到自己终究归到人民去,因而对于一知半解的事情也不求甚解,以最短时间浅尝辄止便是可称之为学习了,所得知识亦大同小异。这样的俗士越来越多,倒是个好事情,浅阅读的确是学习,全民学习也是个好点子。但就怕俗士渐渐适应雅化的方式,他们慢慢靠上去,却不再往上走,而雅人也渐渐俗化,也信了浅阅读,也不再翻阅典籍,反复推敲了。雅人和俗士近了很多,也渐渐没了界限,再慢慢发展,就大众化了。假使一边发展,一边对民族留下的好的传统发扬光大,或许能重新在雅人和俗士之间分出一条线。标准是做学问的须讲究一丝不苟,反复推敲,凡人俗士则继续提倡全民学习。雅人有俗士难以接近的地方,俗士亦能不断追求雅人的趣味,在某些方面,也不妨碍雅人俗士打成一片。如此一来,雅俗共赏应该是可以继续发展下去的。或许,这正是朱自清先生欣赏鲁迅先生和闻一多先生的原因,也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要求要重温经典文化与优秀传统的时代号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