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融大崩溃》有感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3845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金融大崩溃》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金融大崩溃》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金融大崩溃》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金融大崩溃》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金融大崩溃》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金融大崩溃》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金融大崩溃》有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判金融危机读金融大崩溃有感然磬崩溃,崩溃,是美联储和金融大鳄高级谈判家们印向的结果,是这个连美国政都无法约束的,不属于美国人民的超级银行的最后呐喊。金融大崩溃第二版讲的是国际金融大鳄盘旋在危机边缘的故事,雷曼兄弟倒闭到银行国有化,从投资银行的兴起到疯狂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崩溃,从国家与国家的较量到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作者梅森用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预测分析能力,讲着天衣无缝的金融战争的故事。这个世界从20XX年最后一个季度开始,就没有安分过。 几乎所有的人都被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所牵连,都希望能从深层次上理解并解释这场危机的成因。与此同时,政府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无论何处方式,都或多或少的摊薄了

2、现有的财富。出于心理上的防御机制,还是希望能找出一种全新的思路,在保持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能彻底解决这场危机。 在贪婪的银行家的鼓动下,废除1933年银行法,放松管制,解除了套在老虎头上的枷锁。 逐利本性,促使银行家揭开了次贷的潘多拉盖子,引发了埋葬自己的危机。 热钱在次贷危机中撤出,在政府焦头烂额之极,又掀动了大宗商品的泡沫。 在应对这一方式过程中,单纯的货币刺激,财政刺激,以及量化宽松等方式都粉墨登场。 虽然中断了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的衰退周期,但是以货币供应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不过就是用通货膨胀替代了萧条而已。 财政刺激,量化宽松等政策形成以刺激行动和复苏乏力为特征的第二阶段危机。随后

3、第三阶段形成了二次衰退的威胁,希腊,塞浦路斯陷入通货紧缩,竞相采取阻碍全球化发展的退出政策。 在新自由主义陷入困境时,他们迫切需要采取一个新的角度,来解释或阐述资本主义发危机到崩溃有一条明显的脉络:美元贬值,石油、贵金属、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接着信贷失控,股市、商品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贵金属交易市场建立大量的高位空头头寸;并且利用媒体制造出还要继续上涨的世界舆论点燃次贷的导火索贝尔斯登然后推波助澜:利用拯救次贷危机的名义大量增加流动性大量投放美元来进一步加剧美元贬值,使得次贷危机不断深入发展,在危机中不断以收破烂的价格收购拥有大量全球性资产的金融机构。20XX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7000亿美元

4、的金融救助计划,这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经济干预。美国财政部也已经迅速采取行动,开始收购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发生在美国华尔街的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改变了美国,也正在改变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国会山两周:美国7000亿救市案起死回生 .虽然,华尔街上那些贪婪的猪不值得勤劳的美国公众伸出援手,但是迫于情势,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在几经挫折后终于出笼 政府必须对救援过程实施更严格的监管,并为因还不起贷款而面临房屋被没收的房主提供新的援助。几经拉锯,财政部在这两方面做出了让步。然而在对获得政府援助的金融公司高层薪酬实施限制方面,在美国国会就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提出的7000亿美元危机

5、解救方案激烈辩论之时,以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John Cochrane为首的美国一百多位经济学家,联名给国会写了一封公开抗议信,反对财政部和美联储提出的这个方案。 这封信征集到了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签名。但是,哈佛经济系只有四个人签了名,但没有一个是做宏观经济和货币金融专业的。普林斯顿经济系没有一个人签名。 事情显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对于知识精英荟萃的哈佛和普林斯顿来说,沉默既是一种表态,又是一种谦逊。秘密或许还在于:领头提出这个解救方案的是这样两个人:保尔森和伯南克。他们,一个是华尔街当之无愧的代表,另一个,则是全美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 当金融危机爆发之际,美媒体戏称,伯南克这个研究危机

6、的经济学家终于派上用场了。如果最熟悉华尔街的保尔森和经济学家伯南克都无法拯救美国于危机之中,美国还能指望谁?身为经济编辑记者和卫报(The Guardian)专栏作家的梅森即使十分新自由市场但并不心存绝望;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的、具有适应性的制度,这个制度已经到达了其适应能力的极限, 一旦资本主义无法再适应技术变革,后资本主义必然到来。书中梅森的论述富于激情他并不掩饰自己对全球精英的轻蔑他的文章有时充斥着强烈的愤怒,以至于让人感到明显的讽刺。书中描绘了许多关于经济学家伯南克的立场 .这位有神童称号的美联储前主席,位居南卡罗来那州的头名。早慧的少年时代和知识上的优势,是他作为经济历史学家和

7、理论家的本能。 他曾对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代和其他金融危机进行过研究。书中写道,伯南克比大多数人更清楚信贷体系如何运转,以及抵押贷款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他知道何时运用降低利率平息信用恐慌,防止贱卖债务。他也更多地向美联储副主席、格林斯潘时代危机的资深人士唐科恩以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总裁蒂姆加斯内寻求建议。伯南克的行为决定了他拥有评估金融危机风险,也决定了这何时会演变为一场经济危机的判断力和领导力的较量会议,他深知以及在危机到来之际,如何进行干预以应对危机。伯南克曾发表的一次讲话中提道,一些大型投资银行以及私人投资者的疏忽,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乃至整个美国经济都造成了一定

8、程度上的破坏。关于美国的双赤字问题,伯南克认为,美国外债膨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经常项目的实质性转变,这种转变将这些国家从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借款者变成净放款者。穷国的钱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通过新版救市方案后,美国的融资来源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为美国国债最大买家的中国,认购千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协助美国渡过难关。掩人耳目的救助计划是否只能得到泡沫的幻影。美国经济不是信心的问题,不仅仅是金融等虚拟经济的问题、而是真的出现问题了。金融大崩溃这本书最吸引人的是关于欺骗和权力的故事。伟大的奥地利学派罗斯巴德说的那样,货币当局制造了泡沫并导致未来的惊恐,后来的货币当

9、局只好用更多的货币来补窟窿。货币不是中性的,是维护过去生产结构的,而是权力式的,是可以重新塑造新的生产结构的。 美国政府利用权力强迫债转股互换或免除债务。也许这有一些侵犯私人财产权的味道,但跟保尔森式的救市相比,它更道德,也更有效。不过,对于那些犯下错误的金融企业来说,由纳税人来救市具有免费性,因而更具吸引力。但很显然,华尔街渗透和控制下的美国是不会这样做的。危机也是不可避免的,欲望是无限的。资本运动始终以资本增殖为其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资本逻辑从未改变,只不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表现形式资本的形态在变。就像历史上曾发生过的由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重心转移一样,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公共资本以及资

10、本未来其他新形态的出现,越来越更为广泛地表现为取决于社会的需求欲望体系的变动趋势,以缓解和分散根源于资本逻辑的社会冲突,从而使之能够持存,实现永无止境的增殖目的,直到冲破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容纳的生产力的极限。书中的冷血的资本主义者一边为了实现永无止境的增殖目的,一边成为一个哲学家或心理学家,赢得政治信任,懂得与最小成本换来妥协。但到达极限,道琼斯股指也为雷曼的陨落做出了自己的反应,大跌的步调。现在新的资本增值的方式是不段扩充衍生品所带来的风险,通过其发挥的杠杠作用,导致了难以控制的增值的欲望的和系统风险。不能否认金融衍生品工具本身是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不要因为危机因噎废食。经济发展模式转轨过

11、程中的必然产物,通过促进经济虚拟化来促进合理配置资源催化生产力更快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说起金融危机的根源,有新自由主义体制论、经济结构失衡论、人性贪婪说、资本主义制度论以及金融体系缺陷论等等。其实这些结论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存在一定内在联系。在人性贪婪的诱导下,新自由主义体制和金融体系实现的强化更加脱域的资本愈多地趋向投机,加剧经济结构失衡。金融危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书中对新自由市场采取批判的立场,如同书中说谢尔曼可以在趁人切蛋糕是就收集黄金屑,负债对美国人没有约束力,相反是借之来获侥幸之利的方式。美国很多州的房贷通常是无追索权贷款,如果房屋业主断供,债权人可以收走房产,但他们却不能用其他的资产或收入来弥补欠款,这培育美国消费道德,缺少责任感。长期看,全球增长前景暗淡,人口红利和追赶红利等惯用方式逐渐失效,中国把投资增长模式走到极致,美欧把货币宽松模式走到极致,资源终是有限的,这导致全球在危机中不停的谈判和博弈,在一国内和一国外,大家都谈判着新的利益分配方式,不能对十分细微的变化熟视无睹,学会捕捉预警信号,学会改善狭隘的眼光,如同英国退欧一样。全球面临严峻的结构性矛盾,我们要看清现实,也许此刻全球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危险的新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