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1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试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3412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1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海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1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海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1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海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1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海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1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1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1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专题预测本专题中考命题的主要内容区域,出现材料题、综合探究题或问答题的概率较大,一般来说,命题趋势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秦汉、隋唐、明清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特别是考查秦汉和明清时期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二是考查明清时期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来侵略的积极行动;三是考查对祖国边疆的管辖措施;四是我国历代的对外关系,秦汉、隋唐、宋代的开放政策,与外国的友好往来如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等。清朝的闭关锁国及影响;五是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等。,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禅让制概括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实例尧舜禹王位世袭

2、制禹死后,启继承王位,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一直延续至清朝结束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内容周天子将王族、功臣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交纳贡品,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通过分封制,不但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郡县制雏形战国时,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建立县制的内容形成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有郡守,县有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影响秦朝确立的郡县制,为历朝一直效仿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央集权制度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理论最早是由战国的韩非子提出确立秦

3、始皇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目的: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开创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内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西汉汉景帝实行“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大诸侯国的实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治。在当时有利于中央集权,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完善隋唐隋文帝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完备起来;隋文帝时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时继续沿用并加以改革发展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

4、立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顶峰明清明:在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在地方:设三司。设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监视百官,镇压人民;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清:设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大兴文字狱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统一;消极作用:容易形成暴政;后期阻碍了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续表科举制度诞生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完善唐朝唐朝完善科举制度,常设科目主要为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进士科考诗赋和政论,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武则天首创由皇帝亲自

5、策问举人的殿试,又设立武举僵化明朝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废除清朝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影响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1中国历史上统一的王朝秦朝公元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首次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汉朝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起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6、隋朝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自东汉末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秦汉以来的又一次大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元朝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武装。忽必烈改制,推行行省制度,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清朝通过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通过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重新统一新疆,促进新疆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巩固了西北边疆新中国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秦汉时期与匈奴的关系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反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7、南下;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大败匈奴与西域的关系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南北朝时期在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下,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隋唐时期唐太宗时期受到北方各民族的拥护,被尊称为“天可汗”;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相处;8世纪初,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宋元时期北宋真宗时期,辽和北宋在签订“澶渊之盟”后,保持了长久的和平;11世纪时,西夏和北宋议和;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名将岳飞在郾城打败金兵,1141年,宋金和议,形成了南北对峙的

8、局面;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实现全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明清时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清朝建立了中央册封和班禅的制度;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理藩院,主要管理少数民族的事务;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新中国的民族关系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机构。我国已建立五个省级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3.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新疆地区西汉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

9、政府统治之下,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班超被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进一步加强西域和内地的联系唐朝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的整个新疆。近代左宗棠收复新疆,清政府设置新疆行省,进一步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续表西藏地区唐朝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8世纪初,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成亲,唐蕃“和同为一家”元朝中央设置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清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称号;康熙帝对另一个首领班禅授予“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台湾地区三国吴国孙权于2

10、30年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琉球(台湾)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归纳总结】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形式(1)民族迁徙。东汉末年以来周边各族的内迁,是民族融合的必要前提。(2)友好交往。北方各族逐渐改变以往的游牧生活,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也学到了各少数民族丰富的畜牧业经验。(3)联合斗争。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了联系和了解。(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5)兼并战争。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6)“和亲”政策和“册封”制度。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4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时

11、期相关史实概况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益密切,开辟了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及新疆地区到中亚西亚直到欧洲,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汉武帝时,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设置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他的设立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唐朝遣唐使来华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年内,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遣唐使和留学僧、留学生,把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进了日本经

12、济文化的发展玄奘西游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到天竺求取佛法写成大唐西域记,促进了中印两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文化,为两种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宋朝市舶司的设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强管理明朝郑和下西洋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常的经

13、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导致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归纳总结】中国古代两种不同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1)开放的对外政策:汉、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封建社会处于发展和繁荣阶段,各方面领先世界,政府采取了对外开放、友好往来的政策。影响: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封建经济走向繁荣,国力强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科技文化兼容并收,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2)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封建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统治者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影响:这一时期实行的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却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

14、经济文化联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专题训练1. (2017龙东中考)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材料三材料四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诛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材料五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1)材料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答:秦朝。郡县制。(2)材料二是哪位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最终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答:汉武帝。(3)依据材料三,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答:行省制度。(4)根据材料四,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官职?答:丞相。(5)根据材料五,清朝雍正时期为了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集权设置了哪一机构?答:军机处。2(2017衡阳中考)处理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