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东埠初级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773408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东埠初级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东埠初级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东埠初级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东埠初级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东埠初级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东埠初级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东埠初级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东埠初级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图中哪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A. 火药爆炸B. 衣服晾干C. 纸张燃烧D. 粮食酿酒【答案】 B 【解析】 解:A、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原子B.氧气C.氧分子D.氧元素【答案】 C 【解析】 解:分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故选C 分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这种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下列仪器使用不当的是() A

3、.用烧杯做反应容器B.在试管中进行化学反应 C.在量筒中溶解食盐配制食盐水D.在烧杯中溶解固体药品【答案】 C 【解析】 解:A、烧杯可用来作反应容器,故A正确; B、试管可作为较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B正确; C、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故C错误; D、烧杯可用来溶解固体物质,故D正确 故选C A、烧杯可用来配制溶液和作反应容器; B、试管可作为反应容器; C、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 D、烧杯可用来溶解固体物质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根据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从分子的角度看,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不翼而飞 B.

4、严冬的自来水管中的水若结冰,则水管容易破裂 C.不小心打破水银温度计,若不及时清理,可能发生汞中毒 D.50毫升糖水和50毫升盐水混合,体积大于100毫升【答案】 D 【解析】 解:A、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不翼而飞,是因为分子不断的运动,正确; B、严冬的自来水管中的水若结冰,则水管容易破裂,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正确; C、不小心打破水银温度计,若不及时清理,可能发生汞中毒,是因为汞原子不断的运动,正确; D、50毫升糖水和50毫升盐水混合,体积小于100毫升,错误; 故选D 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以及有关的性质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 5.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质量等级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答案】 C 【解析】 解:A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A错误 B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空气的15,故B错误 C中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则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故C正确 D中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污染越严重,故D错误 故选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但还有其他气体,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而不是质量的15,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 通过本题学生应知道空气是重要的资源,要树立空气保护的意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央视曝光的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Cr)超标,即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已知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C.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铬原子呈电中性【答案】 B 【解析】 解: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为24,故A说法正确; B、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24,故B说法错误; C、原子核

7、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C说法正确; D、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量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的关系考虑; B、根据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的关系考虑; C、根据原子核的构成考虑; D、根据整个原子的电性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了解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掌握原子核的构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1 个氖原子Na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2 C.4个氢分子4HD.3个硝酸根离子3NO3-【答案】 D 【解析】 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

8、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1个氖原子可表示为Ne,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可表示为Fe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个氢分子可表示为4H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硝酸

9、根离子可表示为3NO3-,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故选:D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

10、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中的氧气也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的液态和固态都是淡蓝色的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D.在高山上出现高山反应是因为高山上没有氧气【答案】 D 【解析】 解: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正确; B、液态氧气和固态氧气都是淡蓝色的,正确;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正确; D、在高山上出现高山反应是因为高山上空气稀薄,错误 故选D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B、根据液态氧气和固态氧气的颜色分析;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

11、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D、高山上空气稀薄 本题的难度不大,熟记氧气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答案】 C 【解析】 解:A、根据图的信息可知,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故说法正确; B、根据图的信息可知,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说法正确;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当x=8时,核外电子数是18,核内质子数是17,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微粒是阴离子,故说法错误;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2、7,大于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故说法正确 故选:C 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弧线表示电子层,则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当x=8时,核外电子数是18,核内质子数是17,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微粒是阴离子;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解答即可 10.下列过

13、程中所发生的反应,不是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是() A.火药爆炸B.食物腐败 C.铁生锈D.长期堆放的煤着火燃烧【答案】 A 【解析】 解:A、火药爆炸是由燃烧引起的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不是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故选项正确; B、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C、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长期堆放的煤着火燃烧,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甚至不溶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食物腐败、铁生锈、人的呼吸、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属于缓慢氧化;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14、自发燃烧叫自燃 本考点考查了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关系,要加强记忆它们的概念,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染料中的() A.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B.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答案】 B 【解析】 解:A、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B、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两种颜色的分子不断运动,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 C、分子间的间隔不变 D、因为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故选B 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方面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微粒的性质进行 12.2007年10月24日,我国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送上月球轨道,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氦-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原子)资源下列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