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八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773380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八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八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八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八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八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八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八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八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工业制氧气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蜡烛燃烧,蜡烛熔化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答案】 C 【解析】 解:A、冰雪融化、工业制氧气都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都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汽油挥发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

2、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B.C.D.【答案】 B 【解析】 解:A、氧气的助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降雨,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故B正确; C、氧气使铁生锈是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的光

3、合作用,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B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在某方面的用途中表现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要看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答案】 A 【解析】 解: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属于隔绝空气灭火,方法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是,注意“左物右码”,图中操作错误,故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防止沸腾溅出,图中液体太多,故错误; D、蒸发液体过程中,为防止液体因局部过热沸腾溅出,要用玻璃棒搅拌,故错误 故选A A、熄灭

4、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B、使用托盘天平是,注意“左物右码”,否则称量不准确; C、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防止沸腾溅出; D、蒸发液体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搅拌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以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加热液体的方法 4.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以下对水资源的利用不恰当的是() A.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 B.推广家用节水器具 C.农业灌溉引用工业或生活废水 D.农业上采用微喷、滴灌等精确灌溉模式节水【答案】 C 【解析】 解:A、工业废水实现达标排放,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

5、、家庭利用节水器具,能减少水的利用量,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工业或生活废水用来农业灌溉,会对庄稼造成污染和破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农业上采用微喷、滴灌等精确灌溉模式,能减少水的利用量,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B、推广家用节水器具能节约用水 C、根据工业或生活废水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D、采用微喷、滴灌等精确灌溉模式,能节约用水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节约用水的措施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5.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的物质是() A.

6、二氧化硫B.可吸入颗粒物C.二氧化氮D.二氧化碳【答案】 D 【解析】 解: 对空气能造成污染的物质有100多种,但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必须在空气质量日报中体现出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 A、二氧化硫,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A正确; B、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B正确; C、二氧化氮,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知识的理解,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要在学习有关空气污染物知识的基础上回忆 本题较简单,要熟悉空

7、气的污染物和空气质量日报的知识 6.不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燃烧匙B.蒸发皿C.试管D.烧杯【答案】 D 【解析】 解: A、燃烧匙可直接加热,故A错误; B、蒸发皿可直接加热,故B错误; C、试管可直接加热,是玻璃仪器故C错误; D、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不能直接加热,故D正确; 故选D 能加热的仪器又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能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和、坩埚、燃烧匙;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中有关仪器的用途,此类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本题解答时要注意符合要求的仪器必须具

8、备能直接加热且是玻璃仪器两个条件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木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答案】 A 【解析】 解:A、木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木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9、B、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在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B.漏斗C.玻璃棒D.量筒【答案】 D 【解析】 解:过滤时,滤纸要放在漏斗内;为防止滤纸在倒入液体时被液体冲破,要使液体沿玻璃棒慢慢流入;过滤后的滤液要用烧杯盛放;量筒是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过滤时不需要使用; 故选D 根据过滤装置及操作方法,判断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 过滤操作主要使

10、用的仪器: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9.在H2、OH-、H、H+四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 A.OH-B.H2C.HD.H+【答案】 B 【解析】 解:A、OH表示氢氧根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H2表示氢分子,故B符合题意; C、H表示氢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H+表示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

11、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10.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63B.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9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答案】 A 【解析】 解: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所以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其质子数和电子数也为63,所以: A、根

12、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其质子数和电子数也为63,所以正确;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52-63=89,所以错误;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其质子数和电子数也为63,所以错误; 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是指实际质量,其单位一般是克,在该题中无法判断 故选:A 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计算;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D、根据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判断 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

13、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1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氧气液化-分子大小发生变化【答案】 D 【解析】 解: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是因为氧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轮胎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液化

14、,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大小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硫隔绝空气加热后的蒸气中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S8,关于S8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它是一种单质 C.它的一个分子中有8个硫原子D.相对分子质量为256【答案】 A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硫隔绝空气加热,不可能发生与其它物质的变化,故S8不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而不是化合物故A叙述不正确; (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这一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它属于单质,它的一个分子中有8个硫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为256故B、C、D叙述正确 故选:A 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化学变化的特点,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即可正确选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特点的认识,以及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