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读后感不焦虑的青春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3361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传》读后感不焦虑的青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毛泽东传》读后感不焦虑的青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毛泽东传》读后感不焦虑的青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毛泽东传》读后感不焦虑的青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泽东传》读后感不焦虑的青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传》读后感不焦虑的青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焦虑的青春读毛泽东传有感17一起咯计咯机近日读了毛泽东传,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事迹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和认识。其中,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经历给了我极大的震撼。20多岁,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没有真正经历什么生活的磨难,在完成大学学业之余,很多人也在规划自己的未来,但不论如何,对于未知的远方,每个人在好奇向往之余,都不可避免地感到焦虑和茫然。如果看看毛泽东传中对青年时期毛泽东的描写,你会发现彼时彼刻的他,其实和现在的年轻人很像,充满理想,却又十分迷茫。1912年,快20 岁的毛泽东还在读中学,他做了一个后来很多成功人士在读书时都会做的决定。退学。但从湖南省立第一中学退学后,毛泽东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

2、么,他在好几所学校报了名,这些学校五花八门。那时候的他,别说思考出中国人类该何去何从的大命题了,甚至连自己今后要做什么都没想明白。但迷茫归迷茫,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与当今年轻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从不焦虑。迷茫是因为未来的不可预测性,而焦虑则是自我控制和时间管理能力的不足带来的必然结果。和现在很多人迷茫时就靠着电影、游戏、旅游打发时间不一样,那时候的毛泽东虽然并不知道自己今后干什么,但却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干什么。退学后的毛泽东寄居在湘乡会馆。不同于当今许多退学青年乃至毕业后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的颓废与懒散,毛泽东每天都去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严格的自修计划:早

3、上图书馆刚开门就进去,中午只是买最简单方便的食物充饥,直到图书馆关门才出来。读的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国的历史书,还有一类是西方的哲学伦理书。而这两种书恰好是最容易激发人去思考的东西。特别是历史,那一个个看似陈旧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背后,是历史上各个时期顶层精英的人生,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透过历史,透过其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们完全可以去推测他们在不同境遇中的所思所想,进而体悟其中的精华以丰富自我。毛泽东读历史的程度令人不敢想象。中国的二十四史,很多人可能连一本都没有完整读过,毛泽东不仅全部读完,还做了非常详细的批注。其中,毛泽东最佩服的历史人物是曾国藩,书中

4、的观点,曾国藩的为人处世都给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些名人思想的滋养,在解除毛泽东内心迷茫的同时也使得毛泽东的眼界不断开阔。最终,他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他说过:“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毛泽东读历史和哲学,不再只是为了满足兴趣或者单纯的自我提升,而是为了参透这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改变的方法。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贫富分化,阶层板结?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思想守旧,道德崩坏?到底是什么造就了科技落后,国力贫弱?这些问题个个宏伟巨大,而毛泽东所读过的书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答案,但由于时代的限制,终归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

5、仅仅是读了许多书,或许毛泽东会成为一方大儒或者学者,但真正让他摆脱焦虑,脱颖而出,离不开另一件事:搞调查。所有调查都是毛泽东亲自深入各个地区走访调研的结果。每一个调查的背后,都是数十天的实地查看,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访谈交流,以及无数个夜晚的提纲、思考、汇总。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搞调查并不是他当上红军领导后才有的工作习惯,早在1917年,24岁的他就利用暑假的时间和另外一个同学,身无分文,徒步走遍湖南的长沙、宁乡等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农村调查。知行合一。毛泽东读历史、哲学,掌握的是思维工具,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体系,而搞的那些调查,就是为这些思维的运用打下基础。换句话说,毛泽东就像是通过看辅导

6、书(历史、哲学)掌握了解题的方法,然后进行大量刷题(调查),既帮助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也是在不断验证、修正解题的方法。学校里,我们管这样练出来的人叫大佬。而现实里,我们管这样练出来的人叫“思想家”。毛泽东后来提出的无数论断,做出的决策,都建立在他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现实情况精确调查的基础上。比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以空间换时间”等等。所有的这一切,正是“毛泽东思想”深度的基础和源泉。可是,看书、做调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如果不是出于发自内心的渴求而是怀着一颗功利的心,那么根本不可能做到持之以恒。任何的困境与挫折都会打断读书调查行为。而毛泽东,即使是在1932年

7、被排挤打压,被剥夺领导权力,被限制自由的困境之中,仍旧坚持探索中国革命的未来,孜孜不倦,后来写成的 矛盾论、 实践论, 就是在这两年的积累中形成的。这两篇文章也成了指导中国革命最光辉的思想。我们都说毛泽东有思想,那到底什么才叫做有思想?所谓的有思想,不是讲一些似是而非的“人生哲理”;不是动不动就“人生不值得”;更不是在最朝气蓬勃的年纪学会圆滑世故。而是,你思考的东西是困扰着一大群人的东西,将他们的痛苦视作自己的痛苦,你思考的目的,是如何解决他们的苦难,更重要的是,你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类方法,并且带领他们勇往直前。这是一条艰辛的路,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和痛苦的思考,更需要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坚韧。而毛泽东恰恰具备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勇气,这样的坚韧。这也是毛泽东传带给我的最大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