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安全经济学.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72921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安全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2章安全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2章安全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2章安全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2章安全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安全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安全经济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安全经济学概述 主 讲: 朱庆明 Tel : 15212389289 Email: zhuqmxl,安全的经济学解释,安全 现代汉语词典: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具有特定功能的事物,在外部因素及自身行为的相互作用下,足以保持其正常的、完好的状态,免遭非期望的损害的现象(罗云,2007)。,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核心理念: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所谓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们无穷无尽的欲

2、望而言的。 人们的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但人们的选择行为要受到很多条件的约束,而带约束条件的选择行为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 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这里的有效是有效率,不是有效果。经济学考核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看收益是否大于机会成本。,经济学意义上的安全 安全是一种有价值的、能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客观存在(可以看出是一种与食品、机器零件一样的产品);安全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如确保人们的身心健康、良好的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传承,等等 能够确保安全有效产出的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而人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这些有限的资源产生出最大的安全 安全要有效地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配置,最大多数人享

3、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是安全有效配置的最佳体现 人们获得安全要讲求效益原则,当安全投入成本大于安全收益的时候,这种活动是不经济的,安全成本:实现“安全” 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它是衡量安全活动消耗的重要尺度,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费用; 安全投资:对安全活动所做出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总和,称为安全投资; 安全收益(安全产出)=伤亡和损失的减少或避免价值+生产力的保护价值+促进经济产出的增值 安全效益:安全收益/安全投入,反映安全产出与安全投入的关系,是安全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相关的术语和概念,第一节 安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国有了自己的安全经济学萌芽,

4、工业化早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仅仅定位于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很少从经济学角度认识,国外一些学者开始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安全问题,20世纪20-30年代安全经济学的发展,工业化早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仅仅定位于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很少从经济学角度认识,人道主义动机,安全生产的企业生产效率高,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仅占1/5,安全经济学的序幕,1931年,美国海因里希(W.H.Heinrich) 工业事故预防(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安全工作的动机,20世纪80年代 意大利学者D.安德列奥尼(D.Andreoni) 职业性事故与疾病的经济负担 (The Cos

5、t of Occupational Accidents and Diseases) 研究内容: (1)工业事故造成的经济后果; (2)职业伤害费用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布,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以“安全经济学”为命题的研究成果; 目前,安全经济学在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中被列为安全科学的一个三级学科,1993年,中国地质大学的罗云教授出版了安全经济学导论,2000年,宋大成研究员出版了企业安全经济学(损失篇),2004年,西安科技大学的田水承教授出版了现代安全经济理论与实务 李红霞、田水承的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与决策,2004年,中国地质大学的罗云教授出版了安全经济学,发表的论文逐渐增多,

6、如前所述,学科发展特点: 1.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安全经济学理论体系; 2.成果逐渐增多,但质量较低、深度不够 今后的研究必须围绕以下两个问题: 1.在满足同样安全标准的条件下,能否使安全投入和消耗尽可能地小; 2.在有限的安全投资条件下,能否使安全水平尽可能地高,研究和解决安全经济问题,首先是一门经济学,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 以安全工程技术活动为特定的应用领域,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是一门经济学与安全科学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属性,第二节 安全经济学的性质,安全经济学的定义 从学科性质、学科任务和研究特征等角度,可以给安全经济学下一个定义: 安全经

7、济学是研究安全的经济(利益、投资、效益)形式和条件,并通过对人类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技术、环境的最佳安全效益的科学,安全经济学概念的若干内涵,研究内容是通过理论研究和分析,解释和阐明安全利益、安全投资、安全效益的表达形式和实现条件; 目的是实现人、技术、环境三者的最佳安全效益; 途径是要通过控制和调整人类的安全活动来实现,第三节 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安全活动,(1)安全法规与安全政 策的制定 (2)安全教育与管理 (3)有效的安全投入 (4)安全工程与技术 的实施,安全目标,(1)安全劳动 (2)安全生活 (3)安全生存 (4)经济合理,安全成本与安全收益的对立统一,一、

8、安全分工协作关系,国 家,政府 职能部门,民 众,组织协调、监督管理、 下达命令,领域负责、具体操作、 部门联动,服从指挥、接受教育、 合理协助,社会 整体 安全 效果,宏观视角下的安全分工协作,政府,企业,雇员,公正的监督管理,安全设施投入、 组织实施安全防护,服从指挥、安全生产,中观视角下的安全分工协作,局部 的 安全 效果,安全策划者,安全措施 实施者,安全状况的 检查监督者,严格实施安全策划,严格的监督管理,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信息反馈 安全整改者,作出合理的安全策划,微观视角下的安全分工协作,企业 微观 安全 效果,二、安全经济利益关系,1.宏观角度 组织单位与国家之间的安全利益关系

9、; 组织单位与组织单位之间的安全利益关系; 组织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安全利益关系 2.微观角度 单位组织内部的各层次劳动者之间的安全利益分配、责任分配关系,安全经济利益关系是安全经济关系的核心与本质关系。,安全的 国家利益,安全的 企业利益,安全的 个人利益,形象的维护、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的维持、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的延续,国家形象的维护、财富的持续积累、社会的安定团结,生命、健康、智力与心理的健全、家庭和睦关系的维护、经济收入的持续保障,安全经济数量关系:即与安全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指当一种与安全有关系的要素发生变化时,该变量对安全经济发展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这种关系可能是正

10、效应,也可能是负效应。如企业利润增加,安全投入增加;航空事故频发,旅客数量减少 意义:对于合理确定安全需求与安全供给的规模和结构,合理地进行安全决策和投入,提高安全效益和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三、安全经济数量关系,四、安全经济效益关系,安全经济效益关系是指安全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微观上:企业安全投入的人、财、物的总和,与安全活动所 挽救的损失,以及这种活动为企业带来的经济产值的增加量 的总和之间的比较关系,宏观上:社会安全的总投入与安全投入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收 益的比较关系,安全经济关系,安全分工协作关系,安全经济数量关系,安 全 经 济 效 益 关 系,安 全 经 济 利 益 关 系,存

11、在的前提,第四节 安全经济学的内容和任务,一、安全经济学的内容,1 基 本 理 论,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结构、 经济发展等对安全的影响,确立安全目标在社会生产和 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安全投资增长率与社会 经济发展速度的比例关系,控制安全经济规模的发展方 向和速度,2.事 故和 灾害 对社 会经 济的 影响,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 和部门、不同科技水平条件下,事故 和灾害对经济的影响,探求分析、评价事故和灾害损失的 理论及方法,3.安 全活 动的 效果,研究安全的实现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分析和测定安全活动的利益,4.安 全活 动的 效益,价值因素的效益和 非价值因素的效益,安全效

12、益的潜在性、间接性 、长效性和多效性,5.安 全经 济的 科学 管理,安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方法,安全经济的投资决策,安全经济的审计制度,事故和灾害的统计方法,6.保 险与 工伤 事故 的预 防,风险管理和保险,工伤保险,工伤事故的预防机制,安全经济学的内容层次,安全经济政策与决策、 安全经济统计 损失计算技术 安全投资优化技术 安全成本核算 安全经济管理 保险与工伤事故预防,二、安全经济学的任务,揭示安全经济关系的产生、确立和发展的条件,阐明安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安全事业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阐明安全经济关系的内容和性质,揭示安全经济关系的内部和外部矛盾,提供正确处理经济矛盾的原理、原则,以促进安全事业的发展; 揭示与安全经济关系相关联的各种因素,并确定各种因素与安全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未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最佳模式决策提供和最有效的方法。 科学地规定安全经济效益及安全效益的含义,揭示影响安全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指明提高安全经济效益的途径。,第五节 安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逆向思维法; 二、分析对比法; 三、调查研究法; 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五、机会成本分析法,第六节 安全经济学的特点,一、系统性; 二、预先性; 三、决策性; 四、边缘性; 五、实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