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府谷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2524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榆林市府谷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府谷三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高一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有“天子亲耕于南郊”的记载,到汉朝以后逐渐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这主要表明A. 统治者喜欢耕田种地B. 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 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礼记中天子亲耕于南郊”“到汉朝皇帝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等信息,D选项符合题意。统治者喜欢耕田与史实不符,A选项排除。材料体现不出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B选项排除。统治者与民同乐于

2、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2. 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A. 土地私有制B. 中央集权制度C. 重农抑商政策D. 政治统治腐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提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说明与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政治制度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政治统治腐败是我国古代的政治现象,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私有、允许买卖,这就在根本上为地主、商人购买土地、兼

3、并土地提供了条件。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即使没有遭到国家、地主阶级的盘剥,小农也会因为天灾等各方面原因出现分化,一部分小农破产贫困,必然要出售土地,导致土地的集中。此外,针对地主阶级实行土地兼并,国家政府也不能加以干预,因为封建社会为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国家政府无关。所以,均田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3.隋唐时期,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畅通,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泉州、广州接此执行。可见,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活跃是A. 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B. 造船业发达的产物C. 重农政策松动的表现D. 丝织业兴盛的体现【答案】A【解析】“市舶司的出

4、现、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均属于政府政策的调整,是这些政策调整推动了海外贸易的活跃,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没提到造船业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农政策没松动是抑商政策有松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提到丝织业兴盛,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4.宋代经济史记载:官窑往往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而兴衰不已,以至成为历史的足迹。就此而论,他们远不如民窑富有生命力。”中国古代民窑更具有生命力的主要原因是A. 资金雄厚B. 技术领先C. 劳动力充足D. 市场广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官窑随着政治变幻而兴衰”“就此而论他们远不如民谣富有生命力”等信息

5、可知,D选项符合题意。官窑比民窑资金雄厚,与事实不符,A选项排除。官窑比民窑技术先进,B选项排除。官窑比民窑劳动力充足,C选项排除。5.王章辉主编的工业社会的勃兴中记载:在18511900年间,德国有202项重大科技发明和革新,美国在18601900年间有67.5万项发明和革新。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A. 交通工具革新成为重头戏B. 科学技术发挥巨大作用C. 电力工业成为主要标志D. 企业垄断化程度较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51-1900,德国有202项发明和革新”“美国在1860-1900有67.5万项发明和革新”等信息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交通工具革新材料未体现,A选项排

6、除。材料未说电力工业如何,C选项排除。企业垄断材料也没有涉及,D项排除。6. 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B. 英美两国出口总额占据世界总量的多数C. 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D. 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表可知,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的变化,A在表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把握机遇,大力提高了生产力,涌现了爱迪生等大批科学人才,在产品平均

7、年出口值方面逐渐反超了的英国,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的外贸实力逐渐超越英国,C项正确;D项表述错误,排除。所以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7.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单位:万关两)。据图可知这一时期A. 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B.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上海的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D. 中国进口货物贸易额呈增长趋势【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1867年到1894年上海的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究其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成为了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B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C

8、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能得出出口额增长与否的结论,D不正确。8.李鸿章创设的轮船招商局与外国轮船公司形成激烈竞争,使“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A. 属于李鸿章的私人企业B. 其经营不以盈利为目C.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资扩张D. 同业竞争主要来自国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轮船招商局与外国轮船公司形成激烈竞争,少入洋商之手”等信息可知C选项符合题意。轮船招商局属于官办企业,A选项排除。根据材料轮船招商局的设立就是与洋商争利,B选项排除。根据材料同行业竞争主要来自国外,D选项排除。9.1878年,朱启昂创

9、办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是A. 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B. 清朝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C. 洋务运动的诱导D.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条件有一个就是洋务运动的诱导,C项符合题意。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A选项排除。甲午战后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选项排除。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一战期间,D选项排除。10.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大量出口国际市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工业的自信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北洋政府促进工业发展B

10、. 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C. 中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D. 实业救国热潮空前高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1914-1920年一些企业发展很快,再结合所学一战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主要原因就是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选项符合题意。北洋政府促进工业发展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A选项排除。中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不符合事实,C选项排除。实业救国思潮之前就有,D选项排除。1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等一批民族企业。但细究其发展历程,大多坎坷崎岖,其根源是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D.

11、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坎坷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所处的社会性质,故B选项符合题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原因但非根源,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的影响是原因也非根源,C选项排除。封闭保守的思想是原因但非根源,D选项排除。12.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 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化C.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D. 五计划成就巨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表可知从1952到1957年中国经济发展中农业的比重在下降,而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重在上升,再结合所学1953-1957年的一五计

12、划,故D选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农轻重的比例无关,A选项排除。中国现在也没有实现工业化,B选项排除。国企改革是新时期,C选项排除。13.“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 推行了公私合营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由材料“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和“组织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广大农户组织起

13、来,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B正确。 A属于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C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是把土地使用权放给农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符合题意。14.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的人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满奴”。这说明A.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的变化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D. 封建陋习已经丧失社会土壤【答案】A【解析】据材料“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满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前后辫子的问题反映了辛亥革命推动民众习俗的变化,故A选项正确;民主共和的观念与是否留辫子没有直接关系,故B选项错误;辛

14、亥革命的重要标志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不是辫子问题,故C选项错误;留辫子只是封建陋习之一,故材料无法体现封建陋习已经丧失社会土壤,故D选项错误。故选A。15.清末戏子杨月楼与富家女子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庭从中作梗,利用官府势力将杨月楼打入大牢。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处理该案的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从而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这主要说明申报A. 注重重大新闻报道的连续性B. 发挥了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C. 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D. 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办报宗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女方利用官府将杨月楼打入大牢”“申报把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可知,

15、B选项符合题意。新闻报道的连续性材料未体现,A选项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在说申报的政治立场,C选项排除。申报的办报宗旨材料未说明,D选项排除。16.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 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答案】B【解析】主要考查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关税壁垒可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17.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 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 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 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D. 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