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974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

2、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3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中外朝制度 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二府三司制 元朝的一省制AB C D4.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稍有变动而已”。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A、秦朝分封制、宋朝宗法制B、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C、秦汉郡县制、宋朝行省制D、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5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

3、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 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6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年)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明朝设立内阁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7.(2015山西省康杰中学调研试题)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

4、,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8.作为党内监督主要手段之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巡视制度,在建立十余年之后,伴随着中共十八大之后的反腐高潮,成为中央反腐行动的利剑。我国古代真正用制度监督、管理地方主要官员开始于 ( )A、西周时的宗法制度 B、汉武帝创设的刺史制度C、秦朝设置的御史大夫 D、明朝的特务机构9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

5、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10马克思指出:在古希腊“周期性的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 B民族传统与思想认识C原始遗风与城邦政治 D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11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人之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

6、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A商业征服 B宗教皈依 C财富侵蚀 D文明同化12“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个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A白人的利益 B黑人的利益 C穷人的利益 D议员的利益13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这一规定的目的是A反对君主立宪制政体 C维护共和政体 1 B否定等级制度 D维护私有财产14、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

7、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15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6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

8、。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更为合理的是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发生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的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D实行君主专制很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要求,实现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要共同争取的权利17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盲目的排外性,这是指义和团:A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坚决 B没有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C没有认识西方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D没有区别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18、五四运动爆发后,直系军阀吴佩孚发给

9、大总统徐世昌通电:“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投石,?如必言直言者有罪,讲演者被逮捕,则是扬汤止沸,势必全国骚然!” 这说明吴佩孚A同情学生并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 B表面上支持实质上主张镇压学生C借机对北洋政府施压以争权夺利 D冒充爱国欺骗舆论企图统治中国19太平天国领导层中的先进分子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能反映这一状况的是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B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举得其人,保举者受赏C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D先与保人议定,每年纳银若干,有失

10、则保人赔其所值,无失则赢其所奉20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21.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2.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

11、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更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指 A君主专制政府 B民主共和制政府C君主立宪制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23.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2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

12、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25、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二、非选择题26、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协

13、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联邦政府只能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岳麓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 (1)材料一中图1、图2反映的制度分别是什么?图2反映出汉承秦制,又有所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危害有哪些?(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种图3反映的制度及其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有效途径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4分)2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

14、条第七款:一切征税议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可以如对其它议案一样,提出或同意修正案。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将异议详细记入议事记录,然后进行复议。第九款:除非经法律规定拨款,不得从国库提取款项。第十款: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摘自美国1787年宪法(1)材料一中的条款体现了美国宪法的哪些政治原则?(4分)从资本主义法律发展的角度,指出该宪法的历史意义。(4)材料二 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和同盟会的革命方略。辛亥前,孙中山一直主张革命成功后实行美国政体,组织大纲集权于总统完全符合他的意愿。“革命方略”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宪政(辛亥后)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摘自南方周末(2)根据材料二,如何理解“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4分)结合民国初年的政治形势,指出临时约法“终成废纸”的原因。(2分)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