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力加强区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770772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大力加强区人才队伍建设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大力加强区人才队伍建设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大力加强区人才队伍建设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大力加强区人才队伍建设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大力加强区人才队伍建设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大力加强区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大力加强区人才队伍建设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力加强区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加快区“二次创业”进程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必须构筑适应创新发展需要能够培养、吸引、用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地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万马奔腾的局面发展靠持续创新靠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适应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是区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创新理念树立适应区创新发展的科学人才观 一是树立党管人才的理念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强化全社会的人才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是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才工作纳

2、入区发展总体规划以最大程度满足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努力提高人才质量着眼于促进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才自身发展重点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是树立优化结构的理念适应加快“二次创业”进程需要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和科学配置使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 五是树立优先投入的理念把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放在优先位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增加投入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保证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保障 六是树立人才政策创新的理念以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建设为先导以人才开发、人才管理、人才

3、培训、人才资金整合为基础全面推进区人才队伍建设使区人才环境具有聚才效应、人才机制具有活力效应、人才政策具有创新效应打造区域性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 二、配套联动形成全社会合力推进人才工作的新格局 围绕先进陶瓷、现代医药、精细化工及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品等六大重点产业建设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主体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改革和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完善服务平台体系形成全社会合力推进人才工作的新格局 (一)形成“大合力”切实加强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一是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区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区加快“二次创业”进程和实施“六五三五”工程的需要研究制定高层次创

4、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建议制定区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计划明确区人才队伍建设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有序推进 二是建立人才工作领导机构成立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人事部、经发局、财政局、科技局、高创中心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组织人事部作为牵头抓总部门负责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协调、资质审查、手续办理以及政策待遇落实等经发局负责提供区重点产业发展目录、审查人才引进的投资方向等财政局负责人才专项资金的落实、跟踪管理等科技局负责人才计划的申报、配套支持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

5、工作格局 三是建立人才工作考核制度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在考核年度工作的同时一并考核人才工作细化明确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的相关责任“一把手”要亲自抓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表彰奖励在人才工作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搭建“大舞台”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一是大力实施“151”产学研合作推进计划“151”产学研合作推进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有30余家区内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将有120余人的研发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为进一步发挥好“151”计划的聚才聚智功能建议设立高层次人才入区创业“一站式”服务窗口开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

6、“绿色通道”明确相关部门的审批办理时限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兑现 二是充分发挥六大特色产业创新园载体功能先进陶瓷、现代医药、精细化工及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六大特色产业创新园区的建设为高层次人才进区创新创业提供了最佳舞台在全力推进六大特色产业创新园区建设的同时还要着力完善配套服务水平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从项目扶持、企业培育、产业化推进到融资上市的整套专业服务建立高层次人才专业服务团队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从入驻、工商、税务到租房、装修的一条龙服务 三是积极拓展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动机制逐步实现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相互流动以“柔性

7、引才”方式鼓励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人才合作关系鼓励高层次人才到本地兼职、研发或进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采取课题攻关合作、委托开发、短期聘用等方式全方位吸引高层次人才 四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破除束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发展的禁锢简化人才引进工作程序使政府职能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采用环境引才、项目引才、事业引才、感情引才、高薪引才等多种方式拓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通道建立海外留学人员信息网络尽快落实好留学归国人员项目资助、创业创新、子女入学等各项扶持政策使区成为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创新的热土 五是突出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区高层次

8、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一次深入调研全面摸清高层次人才底数结合调研结果制定和实施区紧缺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六大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所需的高层次人才鼓励籍专家、学者通过兼职、项目推动等多种形式参与区建设积极吸引籍高层次人才到区创业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努力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面向海外招聘具有跨学科知识、跨行业经验和国际眼光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三)增强“内生性”着力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彻底改变“重引进、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疏通自我人才培养渠道以“四化”加强“内生性”人才培养 一是干部培训制度化围绕区产业发展导向以提高广大机关干部服务“六五三五”工程建设能力为重点

9、继续探索适应区干部队伍实际的培训形式和教学方法全面推进大规模干部培训以增强务党务政能力为核心加强党政人才培训;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教育储备一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二是人才培养项目化试行“项目建设+人才培养”的育才机制将具有培养前途的人才放到重大项目、科技攻关、社会科研项目中借“机”生“才”以业育才 三是人才待遇优势化对“内生性”人才与引进型人才在岗位、资金、住房等方面享受同样待遇防止“培养成流出去”培养、使用好“百名硕士进机关”工程的首批25名研究生帮助他们解决好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努力为他们适应环境、施展才能创造条件形成吸引高学历应届毕业生到区创业的品牌效应 四

10、是人才储备梯队化建议从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业中公开选拔、招聘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和科研、管理人员建立“人才资源库”定期向人才工作一线部门和单位以及急需人才的企业推荐;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金融、财会、审计、司法等综合管理类优秀年轻人才到高校深造构建“选拔储备锻炼输送”的人才梯次结构 (四)优化“软环境”努力营造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政策配套和集成支持建议制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政策措施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各部门配套政策的相互衔接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支持合力把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

11、产业化项目重点向创业创新人才倾斜把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实施结合起来以项目为载体、以公共财政为引导加强对创业创新人才的培育 二是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立足于特色园区建设的需求建设具有全面技术服务、科技创新、科技信息、文献信息、人才信息、科技管理和人才服务等内容的在线信息化服务超大型平台以解决大学少、图书馆小、实验室、测试平台差的环境缩短区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的距离实现与外界的适时沟通满足企业、人才科技创新的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信息化创新基地注重创业创新人才辅导做好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培训工作加强创业创新人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组织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活动为培

12、育创业创新人才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建立起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业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直接挂钩鼓励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用好区人才专项资金重点奖励对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来创业的优秀科技人才、引才引智的重大项目和企业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 四是加大宣传表彰力度着力提升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区优秀青年专家”、“优秀创业人才”评选活动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在创业创新中取得重大成就、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支持创业、崇尚创新、鼓励创优的良好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