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548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31单元学习总结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内容和侧重点的变化(1)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美国家的友好关系,被称为“一大片”。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原因是中美仍处于对立状态,中苏关系恶化。(3)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和中国建交的热潮。原因是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

2、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中美关系;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苏联在北方威胁中国的安全。(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逐渐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中国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走向了全方位外交时代。1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

3、会平等的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不允许他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中国。(3)实行无敌国外交。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4)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5)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2现代中美

4、关系的曲折发展时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征尖锐对抗关系正常化曲折发展原因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对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霸权地位衰弱,遏制中国政策破产“冷战”结束,美国力图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但是中美经济交流密切表现美国与中国为敌;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阻挠中国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有发展、有摩擦,合作与斗争并存,出现曲折与反复例题(2014浙江高考,节选)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

5、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解题思路可根据材料一

6、中的信息“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材料二中的信息“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作答。答卷实录点评1形式上该卷做到了卷面整洁,答案要点化、提示化、序号化等规范要求。2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应用及理解能力欠缺,题目要求“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3审题能力差,应从中、法两方面回答意义。规范答案论述: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

7、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高分策略指导历史主题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题型特点1该类题考查方式一般分为两类:(1)在题干引文中直接给出本题意在考查的核心主题,相比较而言,这种方式更普遍。(2)题干引文中不明显或没有直接显示题目主题,而是将主题隐含在设问中。2.应考措施:题干、正文材料及材料出处中包含丰富的信息,应全面关注。3.答题技巧:此类题型要求作答某一问前先全局浏览设问,尤其是题干主题不明显的呈

8、现方式,可通过这一步骤来把握主题所在。4.题型特点:此类题型就某一主题设置情境,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覆盖面广,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主题洞察能力和对材料的合理而充分的整合能力,一般属于难度偏大的题目。考场破题1.首先找出主题所在。读题干引文和总体设问,在答题之初就找出本题要考查的主旨。2.充分提取材料信息。除了正文材料的全面研读之外,还要特别留意注释、出处等非正文信息,以获取时空限定或作者阶级、立场等关键信息。3.认真审清作答依据。特别关注“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三种设问作答依据的不同,按要求去组织答案。4.相关知识联系对比。围绕同一主题组合而成的材料或是类似情形、类似举措、类似评价,或是截然相反的情形、举措和评价,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之间的关系。5.关注时政洞察主题。主题类型的解析题目往往和时政联系密切,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逐步增强自己的时代感,提高自己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