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438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安中学2016届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 )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 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思想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

2、料表明()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4、.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思想控制 5

3、.依据“古代雅典居民构成”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雅典 ( ) A.民主政治完善B.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C.民主范围有限 D.人民主权观念形成6、希腊哲学史中写道:“(城邦)一旦制定了法律,它就作为共同条例公诸于众,平等地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的人。它又是城邦一致协议而规定的,以此规范每个公民的生活。”这表明古希腊法律()A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意愿 B是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工具C限制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 D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7、格罗特的希腊史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发表的演说,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

4、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词。”作者的观点是()A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 B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C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 D雅典民主程序上的不足8、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两院制可以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让共和国获得一个安全的锚。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 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 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衡9、拉尔本密利本德在其英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中记述:“下议院使下层人士相信没有

5、必要再去寻找革命的代替方法,用以进行任何必须改革的手段已经具备”。材料表明英国下议院( )A完全代表下层民众的利益 B使改革成为获取民主的唯一途径C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 D成为英国政治体制中最重要机构10.托马斯潘恩在人的权利中写道:“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据此可知潘恩认为 ( ) A. 美国从英国分离是无足轻重的时期 B. 政治民主改革的意义远大于独立本身 C. 独立后邦联政府建立具有世界意义 D.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对世界产生重大意义11、有学者在比较了美国1787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之后写到:“十二铜表法和178

6、7宪法都包含了私法和公法两大门类。但是,在罗马,这两大门类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区分,甚至也不存在形式上的划分,而1787宪法则以公法和私法之间严格的内容和逻辑划分为特征和性格。在罗马,私法元素具备了压倒性的地位;而在美国,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公法元素或者说宪政元素获得了这个地位。”结合所学,你认为以下认识错误的是()A. 私法的产生主要是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B. 私法主要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C. 公法主要是保护国家的利益D. 公法的内容不涉及个人利益12、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

7、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13、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身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清政府之所以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在于()A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C议会制度之下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D宪政之下皇帝仍掌握国家大权14、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

8、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敌强我弱B清军将士在战场上胆小怕死,离城而逃,主动撤离C北洋水师遭受重创,李鸿章避战自保D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泊15、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B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C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抗日战争16、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 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17、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10、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18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19、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中华民国名存实亡,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的原因

11、是 ( ) A民众的民主意识淡漠 B北洋军阀专制势力雄厚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基础薄弱20、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 )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 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21、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共同防共”的谬论。这表明(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2、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C国民党放弃了反人民的政治立场D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合作22、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下面 “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中可行度最高的是()A.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B.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撰写的反映日军暴行的拉贝日记C.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印有222名“历史证人的脚印”的铜版路D.

13、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所著的南京安魂曲23、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进行的实践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24、“告诉人们,他们为什么要斗争和为什么必须斗争,他的新的福音书已成为整个文明人类劳动群众的精神财富,他找到了医治苦难的药方。他教导人们如何去摧毁作为其他奴役基础的奴役制度。”“医治苦难的药方”指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白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25、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

14、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第卷 非选择题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第28题2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