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理论与应用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70306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1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理论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理论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理论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理论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理论与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理论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理论与应用(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区域双核结构模式: 理论与应用,2,学术生命树,3,(一)现象发现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 该模式不仅广泛存在于我国沿江地区和沿海地区,也广泛存在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中。,一、区域双核结构理论的发现与研究,4,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的双核结构分布,5,(二)形成机理,归纳双核结构现象的共同点,可以发现一方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主要是省会城市;另一方则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行使着区域中心城市的门户港城的功能。 那么,在一个区域中,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为什么能构成相对固定的空间组合,又是如何走向空间藕合的?,6,

2、港口城市的别称是“门户港城”,亦即是所在区域对外交往的通道和窗口。历史上,江南地区的苏州与扬州、苏州与上海所形成的双核结构是一非常典型的案例。 唐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由此至19世纪中期(清朝后期),江南的中心城市一直是苏州。经济重心的南迁,导致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局面的形成。由此,以江南地区为主的南方货物大量地运输北方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在这一格局下,不同时期大运河和海路作为货运的主通道,使扬州和上海相继成为苏州的门户港城,从而分别构成苏州扬州、苏州上海的双核结构。,1、区域中心城市寻求对应的港口城市而与区外发生更有效的联系,7,图1 长江三角洲核心边缘结构的划分,8,长江

3、三角洲沿江地区门户港口空间迁移轨迹及与核心区的关系,9,对长江三角洲而言,不同时期的主通道,其通航等级差之甚远。 大运河的通航等级为500t级、沿海的通航等级为1万t级、远洋的通航等级为20万t级以上。与此相应的航道水深条件分别为2.5m、7m、17m。 由此,古代、近代和现代形成了不同的门户区。,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演化概念模型,10,一方面,港口城市由于可以充分发挥水运的低成本优势而往往成为中转枢纽,并可以在此发展相应的临水型产业。 另一方面,港口城市的发展同样依赖于区域中心城市的支撑。这方面,美国芝加哥纽约构成的双核结构具有特别的代表性。,2、港口城市的发展依赖于区域中心城市的支撑,11,

4、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深刻揭示出纽约与芝加哥的空间关联性。 1820年,美国东北海岸有4个主要港口(波士顿、纽约、费城和巴尔的摩)在竞争欧美间的贸易市场。 1825年以后,纽约很快超过它的竞争对手,一跃成为全美最大的城市,原因就在于它有芝加哥这一内陆中心城市作为巨大的腹地支撑。,12,在美国资源和欧洲工业品回流之间,阿巴拉契亚山脉是一个巨大的费用和时间障碍。但纽约位于哈德逊河的入海口,而哈德逊河几乎是海岸城市通往阿尔巴尼的唯一通道。在阿尔巴尼,哈德逊河与把阿巴拉契亚山脉切成山谷的默哈克河汇合。 1825年,伊利运河的完工,将哈德逊河默哈克河与伊利湖连接起来。这样,就完成了美国中西部通往欧洲的大

5、西洋贸易线路之间的水上联结,而且必须经过纽约。这种与主要交通干线相关的区位因素,突出了纽约的地位,极大地推动了纽约的发展。,13,这样,以海港城市纽约与区域中心城市芝加哥,以及分布其间的汽车城底特律、石化工业发达的克利夫兰等构成的双核结构,构成美国最重要的产业发展轴线。 该轴线以伊利运河(由沿海地区穿过阿巴拉契亚山脉通往大陆腹地的一条可航水道、低地通道)的开通为导引,以综合性的束状交通运输网络的建成为标志。 在这里,既可以方便地取得煤炭、铁矿,又接近发达的农业区“玉米带”和大湖水运。在大湖以南,还分布有不少专业化方向明显的中小工业城市。这个大致呈东西方向伸展的大产业带,被称之为“美国经济地理横

6、轴”。,14,总之,从形成机理看,区域双核结构模式所揭示的是某个区域中两个不同功能的城市之间的空间藕合关系。具体而言,在同一个区域中,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之所以能形成一种固定的空间结构,就在于这种空间组合可以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 那么,互补的依据是什么?,15,原因在于,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充分发挥作用,在其它因素相同下,其对区位的最基本要求是趋中性,即应当尽可能位于所在区域的几何中心。 新近出现的区域形态研究,之所以认为团聚状形态优于长条状形态,主要出于中心城市的趋中性的考虑。 然而,与区外交往的需要,则拉动中心城市的区位向区域边界方向推移,以至有不少区域中心城市位于区域边界上。 显

7、然,这虽然利于与区外的交往,但并不利于对所在区域的带动。 而双核结构则兼顾了上述两个方面的需要。因此,双核结构实现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趋中性与港口城市的边缘性的有机结合。,16,双核结构模式中端点城市之一是港口城市,所以该模式形成的基本区域背景是流域。 流域是双核结构模式形成与发育的理想区域。,(三)流域:双核结构模式产生的基本区域,17,在上图中,我们列出了长江、赣江、韩江、莱茵河4个流域背景下形成的双核结构。这些空间尺度不等的流域都无一例外地分布有双核结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流域型双核结构具有以下共同点: (1)区域中心城市往往位于主要支流与干流的交汇处。这类地点由于具有水陆交界、水水中转的双

8、重边缘效应而具有非常突出的区位优势,这本身就构成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2)区域中心城市并非位于所在区域的几何中心,而更可能是经济重心或人口重心。事实上,区域中心城市区位的趋中性指向,并不意味着一定座落于所在区域的几何中心。,18,从一般层面上分析,流域的基本框架由水系构建起来,而水系的形成受许多自然因素,特别是地质、地貌条件的影响。按水系平面形状,可分为树枝状、平行状、格子状、长方形、放射状、环形、分散洼状、扭曲状等8种类型。 其中,树枝状水系是最常见的水系形式。即平面形状如树枝分叉,分支不规则,各级河流大多以近似的锐角汇合,常见于原始地形平坦、岩性均一的地区,如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

9、,19,总之,基于树枝状水系的流域背景,归纳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特征及与港口城市的组合状态,我们就可以建立以流域为基础的双核结构的理想模型。,20,核心边缘结构,中心地结构,双核结构模式,经济联系主通道理论,中心地结构与核心边缘结构的融合,双核结构理论与区域发展的驱动机制,长三角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太湖流域中心地结构,21,迄今为止,除中心地学说以外,所有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所构建的模型均仅为概念模型,如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结构理论、塔夫的海港空间结构理论、陆大道先生的点轴系统理论等。 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由概念模型走向数学模型,是一门学科实现科学化的关键所在。,(四)数学推导,22,1、测算公式

10、通过区外虚拟质点的引入,我们创造性地解决了区域对外可达性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不同区域状态下区域可达性的计算公式可系列性地表述为:,23,(2)对外通道及门户质点仅有1个,但给定区域A内各质点质量不同时:,(1)对外通道及门户质点仅有1个,且给定区域A内各质点质量相同时:,24,(4)更进一步,给定区域A有m个对外通道与门户质点,且质点质量、质点之间的距离磨擦系数均不相同时,区域可达性计算的通用公式为:,(3)对外通道及门户质点仅有1个,但给定区域A内不仅质点质量不同,且质点之间的距离磨擦系数也不同时:,25,2、结果模拟 依据上述系列性的测算公式,我们即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出均质平原背景下区

11、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26,均质背景下双核结构的形成,27,上图1-9,演示出了随区内可达性的权重从0.90.1或区外可达性的权重从0.10.9时,区域可达性值的分布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区内可达性的权重很高时,显示出以区域中心为单核的分布形态;反之,当区外可达性的权重很高时,则显示出以门户质点为单核的分布形态;当区内可达性与区外可达性大致相当时,就会产生双核结构的分布形态。,28,二、三角洲顶点城市研究,三角洲顶点城市的提出源于我们在进行第一个基金项目“区域发展中的双核结构模式研究”时,对案例地区赣江流域的实证分析。 (1)流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性是什么? (2)流域中心城市有什么样

12、的区位特点?,29,三角洲顶点城市的提出源于我们在进行第一个基金项目“区域发展中的双核结构模式研究”时,对案例地区赣江流域的实证分析。 (1)流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性是什么? (2)流域中心城市有什么样的区位特点?,30,江西是我国非常特殊的省份,流域与行政区高度统一,达97.2%。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完全自成一体。 更奇特的是,南昌的区位特征太具有地理分析意义。,1、南昌案例,(一)现象发现,31,对赣江流域空间结构演化规律的全面梳理,不仅确定了南昌符合流域中心城市的一般特征: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一个新的区域空间结构现象:三角洲顶点城市现象。,32,-干流:全长9

13、45Km -抚河:全长387.5Km -信江:全长404.5Km -饶河:全长312.5Km -修河:全长304Km,33,隋唐时期对江西商业影响最大的工程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及赣南大庾岭(梅岭)路的真正开通。虽然开辟这2条路并不仅仅是因为商业的需要,但实际上,它们已成为当时主要的商路,特别对江西的商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大庾岭的开通使广州与北方政治中心之间的联系有了最为便捷的通道:(1)北上线路:广州韶州真昌(今南雄县)(陆路)大庾县虔州吉州洪州江州润州扬州洛阳。(2)南下线路:洛阳扬州润苏杭衢州(陆路)信州洪州吉州虔州广州。,34,之所以南北线路有别,与鄱阳湖的水文特性有关。鄱

14、阳湖是江西航运的总枢纽区。众水汇合,水深面阔,船舤宽穿梭,但风大浪急。,35,这样的通道特点赋予洪州以特别突出的区位优势。唐代的洪州虽比不上扬州,但它是南北通商大路之冲,故也颇为繁盛。当时洪州城的商品交换十分频繁,且商品构成由原来的农副产品为主到以手工业品为主,冲破了狭隘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当时的洪州城吸引了各地商贩,人烟稠密,舟车辐辏,楼阁林立。至宋朝,洪州作为江西全省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它在唐代的基础上扩展了近一倍。共设16座城门,商业也更加繁荣,商品十分丰富,成为广州与扬州之间的一大都会。,36,湖面变迁、三角洲顶点与南昌市的形成,37,2、顶水点城市现象的进一步发现与检验 (1

15、)长江三角洲顶点城市南京,38,长江三角洲双核结构的产生,以及区域中心城市与港口城市的上述空间迁移轨迹,应该说与历史上的海岸线迁移有莫大的关系。 从一般意义上说,每年5108t的泥沙是推动海岸线东移和三角洲形成的的主导原因。,39,(2)珠江三角洲顶点城市广州,广州在珠江流域中的位置示意图,40,珠三角形成过程示意图,41,(3)韩江三角洲顶点城市潮州,韩江及韩江三角洲示意图,42,韩江三角洲形成过程示意图,43,-尼罗河三角洲顶点城市开罗,44,(4)湄公河三角洲顶点城市金边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顶点城市巴吞鲁日,45,三角洲的形态特征与沉积结构,(二)形成机理,46,1、自然地理基础 自然地

16、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当河流进入三角洲平原后,往往由单一河道分化为众多的分流河道,挟沙水流通过分、合、再分合反复交替,纵横交错于三角洲表面,呈分流的形式向外输移泥沙,然后通过往往不止一个出口,进入到受水域。根据河网空间结构特征,三角洲可分为分流型、复合型、分汊河道型等3种类型。,47,无论是哪种类型,三角洲都有一个顶点,系指三角洲网中各河段的端点或连结点的总合。这一点即称为顶水点或顶点。例如,珠江水系各河径流汇集于三角洲后,通过8条水道注入南海,各水道之出口称之为“门”,珠江出口门共有8个,称之为八大口门。,48,珠三角旧称粤江平原。位于广东东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是放射形汊道的三角洲复合体。呈倒置三角形,底边西起三水市、广州市东到石龙为止的一线,顶点在崖门湾。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一般来说它的最西点定义在三水。即三水是珠三角顶点或顶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