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770245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儿童语言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五章:儿童语言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五章:儿童语言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五章:儿童语言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五章:儿童语言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儿童语言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儿童语言的发展(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语言的发展,第五章,回想一下: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说话? 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我们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学习得来的?,第一节 语言的准备,语言发展是从儿童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开始,因而通常将词的出现为界将整个过程划分为 语言准备期 语言发展期,语言的发展需要做哪些准备? 一、生理准备: 听觉良好 发音器官基本成熟 言语中枢正常,二.语音理解的准备 研究发现,婴儿对言语刺激是非常敏感的。不到10天的新生儿就能区别语音和其它声音,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婴儿对言语刺激的敏感性,还表现在婴儿具有语音范畴知觉。,1反射性发声阶段 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行为表现就是 哭。婴儿的哭声可

2、分两种:分化的和未分化的。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的哭声是末分化的,虽然引起哭的原因有好几种,但所引起的哭声基本上是无差别的。,1个月后婴儿的哭声逐渐地带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叫声。 约从第5周起,婴儿也开始发生一些非哭叫的声音,先是发音器官的偶然动作随后因玩弄自已的发音器官而发出许多非哭叫的声音。,2牙牙语阶段,大约5个月左右的儿童进入了牙牙学语的阶段,所谓牙牙语就是类似于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那些音节的重复。 婴儿约自第9个月起,牙牙语的出现率达到高峰,已能重复不同音节的发音,还能发出同一音节的不同音调。,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多,包括不同的音节组合,如ou-ma, ba-wa

3、等。 呀呀语类似言语的声音,典型的呀呀语以其复杂的声调模式,听起来完全像是某种你恰巧不了解的语言中的流利的言语。,呀呀语的作用并不在于儿童通过呀呀语掌握特殊的感觉运动技能,也不在于能够发某个音以便以后使用。 而是在于通过呀呀语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运动;,10-12个月,发音更像语音,12个月一般能发出正常的语音,标志着儿童语言的产生。,二.语词理解 8、9个月时,婴儿已开始表现出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母亲抱着婴儿问“爸爸在哪里”时,儿童就会把头转向父亲。对他说“拍拍手”、“摇摇头”,他就会作出相应的动作。 这种以动作来表示回答的反应最初并非对语词本身的确切反应,而足对包括语

4、词在内的整个情境的反应。,前言语时期交流的发展,前言语时期,婴儿已经掌握了一些交流的技能。这些交流技能在言语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汤姆坐在厨房门前的走廊上,她朝母亲望去,发出一声尖锐的“ha”声。当母亲走近她时,汤姆扭过肩膀和上身,朝厨房看去。母亲把她带进厨房,汤姆的手指指向水槽。母亲给了她一杯水,汤姆急切地喝掉了杯中的水。 一个口渴的12个月婴儿,军军与林丽的交流,还不会说话的军军拉着林丽的衣角,一手指着饼干盒。 林丽说:“哦,你想吃饼干。”,第二节 语言发展期,儿童在1岁左右讲出了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标志着儿童进入了语言发展期。 近几年来,综合多种研究资料,我国心理学家们认为,由于个

5、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综合来说,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基本在1014个月之间。,一、词汇的发展,儿童在1岁以前还难以说出第一个词,在1.5岁左右只能说出少量的词,但在2岁和2岁以后语词量急剧增长。,如施太伦以单词为计数单位(包含词尾变体)记录了各年龄儿童的词汇量,得到如下结果:,婴儿10-15个月期间,每个月掌握1-3个新词,19个月时,每月掌握25个新词,从而出现语词爆炸现象。,最初单词的性质,第一批单词通常包括 重要的熟悉人物(妈妈、爸爸、姐姐、爷爷、奶奶) 会运动的客体(汽车、球、狗) 熟悉的行为动作(再见、抱抱) 熟悉的行为结果(热、湿、脏),儿童掌握词的规律,儿童先掌握的是实词,其次是动

6、词,再次是形容词。 幼儿词汇中各类词使用频率高的特点是:词频率最高的是代词,使用动词的频率多于名词,幼儿使用名词的频率较高。 幼儿掌握的词与生活密切相关,最初单词的意义,儿童最初赋予单词的意义可能具有某些偏差。 过度扩大和过度缩小现象,过度扩大和过度缩小,儿童最初可能将猫过度扩大,将猫、狗和松鼠都称为猫。 同时,他也可能只将猫用于指代家里的猫,或窗外看到的猫,而不是一般的猫。 原因分析? 词汇量 思维的发展,杜撰新词,杜撰新词指的是儿童创造了成人语言中所没有的新词。 如儿童有时过度扩展某一熟悉客体的名称,用以指称陌生的客体:儿童第一次看到柚子时称之为大橘子。尽管他可能感觉到这一称谓不正确。 f

7、ixed-man 修理的人技工 nose-beard 鼻子胡子胡须 many talls 许多高很高,二、句子的发展,1句子的产生 按儿童所讲的语句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句子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句和复合句几个层次。 (1)不完整句。不完整句指表面结构不完整,但能表示一个句子意思。这里主要指单词句和电报句。这种句子的出现率在2至6岁范围内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单词句,出现的时间是1到1.5岁,单词句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 特点: 一是和动作紧密结合。当儿童用单词表达某个意思时常伴随着动作和表情。 二是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 三是词性不确定。,电报句,约从1

8、5岁到2岁开始出现了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这种句子在表达一个意思时虽较单词句明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故统称为电报句。,妈妈鞋这是妈妈的鞋。 奶奶瞧瞧坏奶奶瞧这坏了。 妈妈怕飞机妈妈,飞机来了,我怕。,(2)完整句,研究表明:完整句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岁儿童的话语大部分是完整句,3岁儿童的话语己基本上都是完整句。,简单句。从1.5岁到两岁开始说电报句开始,同时就开始说简单句; 简单句是指句法结构完整的单句,包括没有修饰语和有修饰语两种。 (宝宝睡觉觉、姐姐吃糖、等) 复杂句。从2.5岁开始说复杂句;复杂句指由几个结构相互连结或相互包含所组成

9、的单句。 EG:我看完电视就做作业,我不知道你在做什么等,(3)复合句。复合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而构成的句子。 复合句主要有联合复句和主从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是儿童比较容易掌握的,在联合复句中出现最多的是并列复句。 主从复句反映了较复杂的逻辑关系,因此对儿童来说是较难学握的。 幼儿的复句中显著的特点是结构松散,缺少连词,仅由几个单句并列组成。,儿童话语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 (3)句法发展的过程是从无修饰语的简单句到有修饰语的简单句再到复杂句。,第三节 语言获得理论,语言是怎样

10、获得的? 为什么任何一个正常的四五岁儿童都能无师自通的掌握包含数不清的语法规则变化的本民族口头语言? 语言能力是先天遗传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应该如何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影响最大的有三派理论,每一派中又有各种不同的主张。这些理论的分歧,实际上还是关于儿童发展理论的分歧,是有关儿童发展理论争论的继续。 一.模仿论 二 强化说 三.先天决定论,1 模仿说,传统的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的话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这种观点自从阿尔波特1924年首先提出以后,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之间一直很流行。,质疑: 难以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速度,儿童不可能模

11、仿本民族的全部句子; 有些句子如果语法结构过难,儿童则不会模仿,如下图。,怀特赫斯持等,主张对传统的模仿概念加以改造,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 儿童的模仿并非机械临摹而是具有选择性,他们能按照范句的句法结构在新情境中表达新内容。这种选择性模仿把临摹因素和创造因素结合在一起。,一次一位阿姨问军军:“军军,你像爸爸,还是像妈妈”“洗了脸像妈妈,不洗脸就像爸爸”军军的回答干脆利落。“为什么呢”那位阿姨惊异地问。“爸爸黑,妈妈白。”军军回答。,雨点只有两岁半,是幼儿园小小班的小朋友。这天小小班同学玩游戏,老师把一篮积木倒在桌上让小小班的朋友们自由发挥。只见雨点把积木在自己面前排成一横排,然后向前

12、一推,嘴里喊着:“我胡了!” (幼儿园中班),今天天气真好,连小毛虫们都跑出来玩啦。嘟嘟挺神气地让安安老师看他手上爬着的一条蠕动的毛虫。可安安老师一见毛虫就全身发抖,赶紧连哄带劝地说了句逗小孩子玩的话:“快把它弄到外面去吧,它妈妈一定在找它哩。”嘟嘟转身跑出教室,安安老师这才松了口气。谁知嘟嘟一小会儿后又进来了,手臂上爬着两条毛虫,对安安老师说:“老师,我把虫妈妈也接来了。” (幼儿园中班),2强化说,强化说认为认为言语的获得过程就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强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斯金纳强调“强化”在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质疑: 成人对儿童语言的强化多集中于内容的真实性,这种强化难以解释儿童语

13、言向成人语言的发展。 理论的根据不是实际观察,而是从对较低级的动物做试验后得出的类比。 强化不能解释儿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听、说本族语言能力的事实。,二.先天决定论,先天语言能力说主要是由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乔姆斯基驳斥经验和学习理论的根据如下:,(1)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4岁内就能完成。 (2)语言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天具有的普遍语法能力(人类具有先天的普遍观念、原则),亦即先天的普遍语法知识表现。,(3)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 (4)儿重获得的足以要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

14、统。,先天语言能力说于60年代提出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最大的贡献是掀起了研究儿童语言获得的热潮根本改变了儿童被动模仿的看法,注意了儿童本身的待点。,对于乔姆斯基的理论,学术界存在着如下的评论: 第一,乔姆斯基的理论在方法论上是思辨性的在观点上是先验的、唯理论的。 第二,根据先天普遍语法理论,似乎幼儿在语言获得的开始阶段就具有了一套成人的语法系统,因而“一下子”就能获得成人语言。 第三,先天能力说表面上常强调儿童本身在获得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既然人类生来就拥有一套现成的、可以规定本族语言如何理解和产生的普遍规则系统,就无需儿童本身再作什么探索和发现了。,四.

15、 总结,儿童语言获得过程的表现是遗传和环境作用的争论在语言领域的体现。,促进早期言语发展的建议,利用一切机会与儿童做言语交流 人们常常看到,年轻的母亲抱着才几个月的宝宝,以温存的语调不断地说:“乖乖叫妈妈,叫爸爸”也许您会想:孩子能听懂妈妈的话么?还不是白费劲?其实小儿语言的发展,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促进早期言语发展的建议,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给以孩子反馈和鼓励。这种鼓励包括眼神的交流,微笑,身体的接触。 如,当婴儿咿呀学语时,抚育者要时刻准备对宝宝的发音给以积极反应。 当孩子发现自己发出的每个信号都能引起抚育者的关注。会产生成就感或者说对世界的控制感。他很喜欢这种感觉,所以就会频繁发出信号。,

16、促进早期言语发展的建议,儿童图书提供了“对话”的话题和内容。 约一岁左右的孩子就喜欢看彩色的图画书。聪明的家长会充分利用图画书,与孩子一块儿阅读,向孩子提供丰富的言语信息。,促进早期言语发展的建议,促进早期言语发展的建议,利用“妈妈语”促进婴儿的语言发展 妈妈语又称儿向语言,是以幼儿为对象的言语。具有语速慢、声音高、和音调高度夸张的特点。 妈妈语的句子短、简单且合乎语法,其关注的是当前的事物。 妈妈语是儿童早期较为偏好的一种言语形式,学者们认为妈妈语在儿童音位辨别的学习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实验表明,1-3岁孩子是语言(口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期间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促进早期言语发展的建议,为了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在孩子生活的第一年,爸爸妈妈要多和他说话,即使他听不懂,这种交往也是有益的。 他可以较多地听到父母发出的语言,接受语音听力的训练,看到爸爸妈妈发音时的口形,增强视觉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