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9981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2016级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是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2.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局限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富有的第一、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B下层公民没能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C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D贵族凭借财富,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管仲在齐国推行了“相地而衰征”的土地政策;鲁国也实行了“初税亩”

2、。这些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 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 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AB C D4.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 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 读符合史实的是 县的地位比郡高 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县的出现比郡早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A B C D5.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

3、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6.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年),政府校比户籍,清查隐漏人口,导致户口增加,进而形成了新置与恢复州、郡、县的高潮。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政策是A.建立俸禄制 B.设立三长制 C.实行宗主督护制 D.推行租调制7.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A B C D8.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A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

4、会 B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使一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 D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发展9.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10.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 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11.世纪的哲学家

5、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12.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A. 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B. 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C. 赎罪券和圣经 D. 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13.加尔文认为:“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一主张A强调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B否定了个人努力的必要性

6、C批判了因信称义学说 D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14.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A B C D15.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为此,他首先A借助舆论力量化解阻力 B取得农奴对改革的支持C到欧洲考察各国的现状 D起草废除农奴制的法案16.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A人人得

7、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17.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18.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C维新派的影响 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19.戊戌变法运动是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场贯穿着争夺最高统治权的

8、斗争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 B C D20.“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共同点有 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出现的都希望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都积极争取天皇的支持都是中下级武士领导和发动的A B C D21.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22.明治维新中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23.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

9、立。”此话表明英国A.力图保持欧陆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实力开始衰落,无力插足欧洲事务24.1916年对同盟国集团是不幸的一年。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英国舰队虽遭重创,但仍控制着制海权 德军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产 德军发动的索姆河战役受挫 美国参战A. B. C. D.25.下列各项,发生在一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到加速作用的有美国对德宣战 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A. B. C. D.2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浩劫,但它并不能泯灭人类的良知。战后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兴起了和平主义、人道主

10、义思潮。对上述言论评价正确的是这是对一战进行反思的重要成果 这些反思能够避免战争和世界动荡局势这些反思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 这是一战积极进步作用的表现 A. B. C. D. 27.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 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 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 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 但遭拒绝, 因此不得不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A. B. C. D.28.在历史上经常会发生为他人做嫁衣的故事。美国是国际联盟的积极倡导者和组建者,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成为英法两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

11、具。这种情况说明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D.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29.在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将其在中国攫取的权益还给中国,其真实的意图是 A.维护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 B.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C.分割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D.抑制日本,打破其独霸中国的局面30.国际联盟盟约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民族自决 B.集体安全 C.委任统治 D.大国

12、一致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6分)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评价商鞅变法作用的观

13、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商鞅变法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改革措施。(6分)材料三(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3)根据材料三概括授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授田在当时的作用。(8分)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 自台湾事后,天下皆知朝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