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9684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4.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第九章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第九章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第九章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第九章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导入: 陈鹤琴曾经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 回忆一下: 在幼儿园有哪些是幼儿积极自愿与自主的活动?,背景: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由蒙台梭利首次提出,即尊重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自由组合,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内容和进度,开展适合个别需要的活动。相应地,教室空间分割成几个“活动区”,教育活动在区域中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要求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

2、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里所讲的环境主要来自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区域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操作活动是儿童最重要的活动”、“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洛利斯马拉古兹(Loris Malaguzzi),孩子 是由一百种组成的。 孩子有 一百种语言 一百双手 一百个想法 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 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一百种世界 等着孩子们去发掘 一百种世界 等着孩子们去创造 一百种世界 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还多了一百种的百倍再百倍) 但是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 学校和

3、文化 把脑袋与身体分开。,他们告诉孩子: 不要用双手去想 不要用脑袋去做 只要倾听不要说话 了解但毫无喜悦 只有在复活节与圣诞节的时候 才去爱和惊喜。 他们告诉孩子: 去发现早已存在的世界 而一百种当中 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 他们告诉孩子 工作与游戏 真实与幼想 天空与大地 理由与梦想 都是互不相关的。 因此他们告诉孩子 一百种并不在那里。 孩子说 不,一百种是在那里。,谈谈你对区域活动的认识。 谈谈你园区域活动的实施情况。,第一节 区域活动概述,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是指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以教育目标、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

4、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二、区域活动的特点,自主性 区域活动一般采用自选游戏的组织形式,注重让幼儿自选、自由地开展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不论是主题的确定、玩具的选择、玩伴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动作的展示等游戏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自然的进行,2、教育性,区域活动虽然有其自主性,但它也不是幼儿完全自由自在、不受控制的活动区域,它有其鲜明的教育性,但这种教育性比较隐蔽,主要体现在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对材料的操作上,对区域规则的遵守上,以及在与伙伴们的相互交往中产生积极的体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实现游戏本身的发展价值。例如:

5、角色游戏区(娃娃家、小餐厅等)最重要的教育性在于它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结构游戏区的教育性主要在于能够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手部动作的发展,培养幼儿手脑并用等等,3、实践性,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区域活动,都要通过幼儿的具体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它的教育性。区域活动是非常具体的活动,有角色、有动作、有语言、有玩具材料,幼儿在活动中只有身体力行,实际练习才能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误区一 为迎接区半日活动开放,幼儿园加强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检查指导,在接连的几次检查中,发现大班各个区域活动中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于是幼儿园特意召开大班组会议。业务园长:“为什么每次去你们班都发现各个区角里的角色

6、都是同一批孩子?”师1:“我们的孩子玩哪些区角都是我们指定的,这也是为了在开放那天不出纰漏。”师2:“唉,有些孩子不适合玩那些操作性强的游戏,只能在阅读区看看书,做些机械的事情,如果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我们怕孩子们玩不好。”,评价: 你怎么看待上述老师的做法?区域活动有什么特点? 区域活动的立足点应是“开放”,前提应是“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孩子应是活动的主人,可以按自己的兴趣自由地在各个区域中活动,教师的角色只能是孩子活动的伙伴和引导者,如果为了图省事,怕出纰漏,为了在领导们观摩活动时体现出幼儿的活动水平而刻意地指定幼儿日复一日地重复同一游戏角色,这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误区二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

7、子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而有的教师只是看着幼儿在安静地摆弄物品,做一个冷眼的旁观者; 有的教师看起来很忙,像花蝴蝶一般在各个区域中川流不息,所充当的角色却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解者”,东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 有的教师们则簇拥在一旁谈笑风生,毫不理会幼儿的活动;有的则干脆离开活动场所,自己准备起其他教具来。,思考:教师该充当什么角色? 教师的指导在幼儿与区域材料的互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幼儿区域活动的质量,教师的角色不应是时间的等候者,而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应不断在各个区间来回观察,或参与游戏,或通过提问、提建议,根据情

8、景增加或删去材料,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及使用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真正实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误区三 这个幼儿园小班创设了“给动物宝宝喂饭”的区角游戏,教师投放了可爱的动物头饰造型、碗勺和各种形状的几何形桌面积木,游戏中,幼儿用小勺将碗里的小积木按照每种动物的嘴巴形状给动物宝宝喂食。我们发现几次游戏后,孩子们就不愿意到这个区域活动了,教师问其原因,幼儿们纷纷表示:“我们不想玩这个了,真没意思。” 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会失去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 为

9、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不应是教师个人的主观判断、一厢情愿,而应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 区域活动如何体现一定教育目标呢?,三、区域活动种类及环境创设,(一)归类和命名各类活动区 阅读:命名的方法有哪些? 注意要点: 特色名字 如“ 农艺园” 、“ 福娃超市” 、“ 小小服装设计师” 等。 教师根据需要和喜欢交叉使用以上名称。 1、区域布局的策略 (1)干湿与动静分区 讨论:以下区域应该如何划分才比较合理? 科学区、图书区、美工区、生活区、建构区、角色区 科学区和美工区可以相对有水池的地方,图书馆和建构区可以离水源远的地方,(2)固定与临

10、时分区 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和资源,设立2-3个固定活动区域 (3)独立与整合分区 区域独立性强的要相对固定,如语言区与表演区可整合。,2、营造丰富、方便、宽松的区域活动氛围 按班级30个幼儿算,通常一个区域57人,则需要67人。 (1)创设尽量温馨、宽松和自由 以下的娃娃家的风格幼儿更喜欢哪一个? (2)作品展示是最好的吸引物和示范物 作品展示的方式有哪些? (3)为幼儿营造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四、区域活动的价值,一、给幼儿带来的价值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成为选择自己学习、探索和游戏的主体。 二、给教师带来的价值从幼儿的角度思考教育 教师在观察和指导区域活动中,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游戏方式;教师与

11、幼儿的直接接触增多,可增进师生感情交流,增加师生沟通频率,从关注知识的获得到关注能力的增长。,三、给教育带来的价值体现新的教学价值观 区域互动是一种更适合幼儿发展性学习的方式。幼儿借助于操作摆弄,与客体交往,进行发现式学习。,五、区域活动与集体教育活动的关系,集体活动的内涵:以某一教育目标或内容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需要与兴趣,以及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在某一相对固定的单位时间内,主要以集体形式,在教师引导下组织与开展教育活动。 特点:控制性、引导性、共同性、指导的直接性。,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区别,区域活动可以更好照顾幼儿个别差异,促进个性化学习与探索;但区域活动有时效率比较低,容易成为一

12、种没有目标的日复一日的重复性“玩耍”。 集体活动效率比较高,有比较明确的教育目标;但是集体活动对幼儿个别差异照顾不够,由于单位时间的限制,容易使一些操作活动不充分,甚至出现“有操作无探索”现象。,二者是互补关系。区域丰富了儿童的经验,是顺利开展集体教育活动的“温床”;集体教育活动又能提升和巩固儿童的知识经验。,案例1:在开展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之前,教师在语言区为幼儿投放了各种图文并茂的图书、挂图、录音机等。幼儿自由地听录音学故事、玩着根据图片找字或根据文字找图片、连线等游戏。同时,幼儿随时自愿选择在各区域活动。本次语言活动结束之后,幼儿又纷纷涌向语言区,有的幼儿找到了散文 这的字,兴奋地大叫

13、:“老师,我找了那些字,我认识!”有些幼儿刚刚跟录音机学了一遍就迫不及待地向同伴炫耀:“我读会了,你听”爱画画的幼儿来到美术区,自由地发挥着他们的想象:“看!我把小蝌蚪画下来了,这是我给小蝌蚪穿衣服”这时老师来到幼儿中间,及时给予他们支持(把幼儿的话记录下来,给每幅图配上相应的文字)。同时,引导帮助幼儿把图画装订成书,并加上封面。告诉幼儿:“这就是你们自己编的书了,一定要爱惜哦!”幼儿很认真地装订着自己的书,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把写好的句子贴在图画下面。订好的幼儿迫不及待地找到听众,并兴致勃勃地讲着,案例:认识测量工具天平秤,通过集体教学“认识测量工具天平秤”,幼儿对测量工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

14、掌握了简单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我在数学区里投放了两个层次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第一层次是相同物体比较轻重,如两本书、两块积木等;第二层次是不同物体比较轻重,如大塑料瓶与小玻璃瓶、铁块和棉花等。,我发现幼儿在操作第一层次的材料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在操作第二层次的材料时,大部分幼儿出现了这样一种定势:体积大的物体重,体积小的物体轻。他们干脆不用天平秤,直接记录哪个重、哪个轻。针对这一问题,我随即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幼儿讨论:物体的轻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通过讨论、演示和分析,得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概念: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也不一定轻,这和物体的材料有关。,第二节 区域活动的设计,一

15、、活动区设置的基本要求 (一)适宜于儿童的年龄特点 小班:以游戏化的区域活动为主。以生活活动、感官训练、建构、装扮与美工等为主设置区域活动。如:娃娃家、医院等。 中班:加强区域的目标化。以装扮、建构、美工、音乐等为主设置区域活动。 大班:注重活动的探究性和区域的学习功能。以社会性、文化、语言、科学探索、自主性等能力培养为主设置区域活动。,(二)根据目标来设置,1、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 2、同一目标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区域活动来实现。 3、区域活动的目标应尽可能与其他活动目标相联系 如:“我爱吃的食物”娃娃厨房 “美丽的蝴蝶”美工区 “有用的水”探索区,(三)有利于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和兴趣

16、(如:发现区) (四)遵循相容性原则。将相似内容整合在一个区域中,将相似区域设置在相邻位置,使儿童之间产生互动。 (五)注意安全,二、活动区的设计,(一)拟订区域的种类与数量 1、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据此决定活动区种类。 应尽量满足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 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这需要教师清楚了解各活动区的功能,及 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活动区功能表) 活动区的命名视教育功能而定。 2、幼儿人数与活动室面积-据此决定活动区的数量和规模 一般来说,每个活动区的最佳容纳量是45人,因此在设 计活动区时,必须考虑幼儿的人数及活动室可能提供的空间, 不能过于拥挤。,(二)活动区的布置,1、确定各区的空间位置 (1)动静尽量分开避免互相干扰。 (2)区域之间有适当的“封闭性”,避免因“界限”不明确而产生消极影响。 (3)活动室内的“交通路线”力求畅通无阻,以免儿童产生拥挤、碰撞情况 。 (4)最好留有一块供集体活动用的场所。 (5)避免出现死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