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开读后感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69557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次第花开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次第花开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次第花开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次第花开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次第花开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次第花开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第花开读后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次第花开读后感(一)R.Q. 5972号列车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生活即修行。于是,你以为每天过日子就是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悟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借由生病而认识到与生俱来的脆弱、忧苦,由此生起出离心,或推己及人,由此生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说到这,也许你会生出各种疑问。今天的主题是谈佛教吗? 我们从小接受科学教育,怎么能迷信呢? 你信佛教吗?啧啧啧且慢,先不论咱信不信佛学,让我们保持科学辩证的态度来读次第花开。毕竟,宇宙浩瀚无边,有多少人类未解之谜啊。这本书里很多文章,都在努力以一种贴

2、近日常的方式讲解着佛法,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文字柔和朴实,处处散发慈悲与智慧的光芒,相信你和我一样都会从中领悟到或多或少的人生哲学。01无常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位高权重的,突然会一落千丈;生死相许的,竟然会势同水火;合家欢聚的,终究会曲终人散;寿比南山的,迟早会撒手人寰。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难逃变化,变化就会带来痛苦,这即是佛陀给我们揭示的无常皆苦.通常,痛苦有三种形式:苦苦、变苦和行苦。苦苦,指显而易见的痛苦,比如你受伤了,生病了,肯定苦;变苦,指由快乐转变过来的痛苦,比如今天你很高兴,吃撑了,多喝了几杯,明天突

3、发疾病,上吐下泻;行苦,是指众生存在的无奈和不圆满,身心被种种烦恼束缚。具体而言,人间的痛苦又分成八种。无论贫富强弱,所有人都无可避免要经历生、老、病、死、怨憎会(怨恨生气厌恶)、爱别离(相爱的亲朋好友生离死别)、求不得(想要的得不到)、不欲临(得到了不想要的)的痛苦。于是,我们抱怨,对无常恐惧和焦虑。寂天菩萨曾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很多人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以为菩萨神通广大,可庇佑他一世安全。这种信佛的发心(出发点)大错特错,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对安全的幻想。克服对无常恐惧有两个方法,一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

4、原因。02因果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喜欢下围棋的人懂得复盘,质量管理部门的同事遇到质量不良,客户投诉,要追根溯源,查找原因。所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果必有因.刚过去的一周,我开车追尾,导致车辆严重故障,保险公司定损费用较高,需要很长的修复时间,起因是下班高峰,我在交通拥堵的路段,居然边开车边看手机,没踩住刹车。本来约好去好友家聚会,结果计划有变,好心情一下子跌落谷底。教训惨痛。去年,我休了一段时间病假,饱尝痛苦。原因是过往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忙于工作、学习,身心劳累,缺乏锻炼,忽视健康。不知不觉间种下了恶因。有人会问,你不是说因果吗?为什么现世做好人没好报?往往被恶人欺

5、骗、伤害,下场很凄惨,反而恶人大多活得很滋润。佛菩萨常以不同的面貌示人,也许是对你有帮助,慈悲为怀的恩人,也许是给你制造麻烦和障碍的敌人,也许是对你造成伤害,刻骨铭心的人,甚至可能化身为一些动物,给你启示。那些好人很可能是佛菩萨,以死亡和苦难这种特殊的方式向我们示现无常、无我和慈悲。有些人通过积德行善,修持正法,了结了某些因缘,将要去往别的刹土。也许你又开始怀疑,众生是否真的有轮回? 世间万象如此复杂深奥。我们须保持谦卑,探究真理。也许死亡也是一种无常的变化,因果关系并不因此而终止。03无我无我,比无常和因果更难觉悟。你会慢慢衰老,明天你的心念和今天不同,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我和周遭的事物一

6、样没有恒定性。次第花开作者希阿荣博堪布是忠实的佛教徒,他遭遇过种种无常,他也曾久病不起。当他得知有个信徒帮他在医院找关系,提前挂到了看病的号时,陷入悲伤,他想会有多少病人像他一样急需求助,却因此延后治疗。这就是无我的境界,也是慈悲心的体现。相反地,我们看到大部分人计较个人得失,执着于眼前的鸡毛蒜皮,蝇营狗苟。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钻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构成,前者做成璀璨的饰品,众人趋之若鹜;后者做成铅笔芯,却少有人在意。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一位修行者去拜谒尊者,一路散粮食,衣物,唯独捧着心爱的碗不放手,当他见到尊者坐在金

7、光闪闪的殿堂里,揣测尊者修行不够,贪执财物,怎料尊者当下把他手中的碗砸了,打破了他的执念,实际上,尊者坐哪里都不影响他内心的禅定。04皈依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它是整个修行。都市有些人遇到困惑,迷茫时会选择去印度小镇或者中国的西藏寻访心灵导师。由于佛祖开悟,当地有很深厚的佛学渊源和根基,佛文化被广泛传承,当我们留意观察当地人的生活起居,即便物质匮乏、生活贫困,依然呈现精神富足的面貌,脸上洋溢着朴实、真挚的笑容,知足常乐,满满的幸福感。心灵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05出离心佛法中讲的出离,是指出离烦恼。出家、厌世等等这些都

8、只是形式,烦恼在内心,和身处哪里没有必然联系。我们要警惕错误出离的出离.真正的修行人,常会处于一种快乐、愉悦的境地中。诚如大智者霞嘎巴所说:一旦你能做到不管住在哪里,都觉得舒心悦意;无论与谁交往,都觉得甘之如饴,这就是修行成就的验相。要真正做到不容易吧?修行不是一场魔术表演,从头到位,让我们幸福、惊奇、目不暇接。堵车了,心烦意乱,不停看时间,不妨打开收音机听听音乐吧,家长们一旦知道其它家的孩子学了新的技能,马上变得很焦虑,担心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就开始改变那些习惯吧,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地停下来,这就是出离。放下,才得自在、安乐。毕竟,我们最终什么也带不走。06菩提心菩提心以慈、悲、喜、舍

9、四无量心无基础。慈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希望所有众生都快乐。悲心:愿诸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因,希望所有众生都远离痛苦。喜:为别人的成功、健康、善举、快乐而高兴就是随喜。喜乐针对自己是感恩。舍:内心足够开放,对一切都能欣然接受,超越了人我、亲疏、好恶,平等对待众生,无分别心。舍乃慈悲心的起点和基础。众生: 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词汇,而是代表在情感上能与我们相同相连的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四无量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覆盖,融会贯通。行菩提心六度(渡到彼岸):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些术语比较专业,建议对佛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次第花开了解,我不再一一赘述。最后一章,希阿荣博堪布记

10、录了上师法王如意宝的教悔,表达了对已故上师的感激和怀念,他幼时父母不在,在穷困时得上师收留,教导,点滴回忆,情真意切。我们在迷茫和困惑时也需要导师,行千里路,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次第花开,花开见佛,这是法王如意宝和希阿荣博堪布的心愿。人人(包括动物)皆有佛性,普贤菩萨和地藏王菩萨曾立誓发愿,待普渡完众生后才立地成佛。让我们生活在当下,不断觉察练习,从身(行为)、语(口德)、意(发心)开始,用心种下一颗善的种子,相信合适的时机,它必然生根发芽。因缘际会,我有幸得到此书,和大家分享善知识。感恩次第花开读后感(二)樊登读书会韶关分会我一直相信万事皆有因缘,加入樊登读书会第一本结缘的书。人生难得今

11、已得,佛法难闻念今已闻,能听到这本书的人都是有缘人,你已经和其他人不一样了!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让我们生起对三宝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脱的决心。将我从琐事困惑中解脱出来,顿觉明心见性,获益匪浅。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各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纵观全书,行文虽有二十万字,却字字珠玑,它带给我的心灵撞击不胜枚举,不在此一一赘述,只因其中的曼妙还需此刻的你,打开它,去翻阅,去感受。佛说娑婆世界,娑婆意为不完美.那究竟该如何接受遗憾、接受一个并不那么完美的自己?你

12、一定会在堪布的文字里找到答案。我知道,有许多的好书,在等着我去发现,但是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时,如果有一个人,能每天精心地为你选择出好书来,推荐给你来读,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因为,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读到一本并不好的书,浪费的金钱是小事,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才最重要。所以今天我推荐次第花开这本书。感谢堪布的书,感谢读到这里的朋友,感谢樊登老师的缘分让我有机会与佛法相遇。当下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如此珍贵,不再重来。次第花开,大道至简。邀你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感受完美,哪怕,只有这一本书的时间。次第花开读后感(三)医佛同心胡大一我得以认识希阿荣博堪布,并有机会读到他的心灵随笔集次第花开,缘于去年春季我为他

13、做心血管健康与疾病预防方面的咨询。我很相信面由心生,初次见到堪布,和他交谈,我深感他十分善良。次第花开成书前,就以不同版式和文本广为流传。书中,堪布以睿智、朴实的文字,帮助读者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倡导和引领人心向善、精神向上。读次第花开最深切的体会是医佛结缘、医佛同心。在价值观取向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应大力提倡人心向上。而医生更应有一颗善良的心。人们常说从医需有菩提之心,医生最需要敬畏生命,最需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堪布首先讲到人生无常.因每天都在面对无常,他迫切感受到修行的重要.堪布通过自己患病的体验和众人分享如何正确面对烦恼与痛苦。他认为,解脱痛苦,不是逃避,而是学会正视与面对。拿疾病来说,不

14、少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的发生都很突然,毫无先兆,并且至少有25%的心肌梗死不能用已知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评估。但如果我们有一定的病理知识,就知道如何相应地调节生活习惯,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或减轻病情。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学会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以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应对生活难题。既要承认、正视人生痛苦的普遍性,又不能因此而悲观消极,不要消极地总把痛苦纯粹当做一种负面经历,而怨天尤人。其实,人只要有精神信仰,不自暴自弃,人生中的痛苦,尤其是年青时代的痛苦磨炼,都会转化为人生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堪布在谈自律时,更使作为医生的我深受教育。他说:我所理解的修行,不是去追求神秘的体验或为获得某种超常功能。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所以修行一是替众生着想,二是为此而采取转化内心的实际行动。作为医生,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身心存有疾苦、希望得到帮助和救治的患者,我们应换位思考,处处为患者着想。纵观全书,作者所倡导的价值观与当今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角度不同,但内涵高度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