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服装质量与检验概述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9484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服装质量与检验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第一章服装质量与检验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第一章服装质量与检验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第一章服装质量与检验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第一章服装质量与检验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服装质量与检验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服装质量与检验概述(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概述,11服装分类,一、按构成服装面料的材料分类 纤维材料是构成服装的主要材料,分为天然纤维材料和化学纤维材料。,植物纤维 种子纤维:棉 韧皮纤维:苎麻、亚麻、慬麻、大麻等 叶纤维:剑麻 果实纤维:椰子纤维,动物纤维,动物毛:绵羊毛、山羊绒、马海毛、兔毛、牦牛毛、牦牛绒、骆驼绒 腺分泌物: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等,矿物纤维:石棉等 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纤维、醋酯纤维、富强纤维等 再生蛋白质纤维:酪素纤维、大豆纤维、花生纤维等 再生无机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等,化学纤维 聚酯纤维:涤纶 聚酯胺纤维:棉纶 聚丙烯腈纤维:腈纶 合成纤维 聚乙烯醇纤维:维纶 聚氯乙烯纤维:氯纶 聚丙烯纤维

2、:丙纶 聚氨基甲酸乙酯纤维:氨纶 其他纤维:芳纶等,二、按构成服装面料的织造方式分类 分为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和非织造布服装。,梭织服装 由梭织面料制作的服装称为梭织服装。梭织面料是由两组相互垂直的纱线经纱、纬纱交织而成,其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经纬纱之间的每一个相交的组织点,纱线在织物中基本呈直线状态,因而织物的基本性能表现为尺寸稳定性好,质地硬挺,结构紧密,平整光滑,是外衣类服装常用的面料。 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的方式、规律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织物组织,织物组织是影响织物性能的又一重要因素,其主要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和特性。,针织服装 由针织面料制作的服装称为针织服装。针织是利用针织将纱线弯曲成

3、线圈并相互串套连接而形成织物的一门纺织加工技术。其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线圈,因而由针织面料做成的服装具有良好的延伸性、保温性、吸湿性和透气性,适宜制作内衣、运动服装、袜子、手套、羊毛衫的等服饰。 针织服装按照加工方式的不同,又分为裁片类服装和成形类服装。,非织造布服装 非织造布也称无纺布,是不经过纺纱、织布,而由纤维铺网直接形成薄片状的纺织品,由无纺布经过裁剪加工制成的服装称为无纺布服装。通常用于服装的衬布、一次性服装,如手术服、一次性卫生用品等。,三、按服装的品种分类 按服装的种类分是指对服装产品的分类方法,如衬衫、裤子、裙子、大衣、毛衫、套裙等。,四、按商业习惯分类 按服装在销售时形成的商业习

4、惯,分为童装、少女装、淑女装、套装、男装、女装、家居服、休闲服、内衣等。,五、按用途分类 按用途服装可分为内衣、外衣等。 服装的分类还有按服装的外形、穿着的场合、气候、制作方式等不同的分类放法。,12服装生产概述,学习导航 服装成衣生产分生产准备、裁剪工程和缝制工程三大工序。 生产准备包括生产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材料准备、技术准备等内容,是服装生产过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裁剪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按服装样板把整匹服装用料切割成不同形状的裁片;缝制工程是将裁片缝合成衣的过程。,服装生产的历史沿革 工业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开始使用机器进行集中而有分工的商品生产。 我国的服装工业形成于19世纪中叶,生产方式以个

5、体、手工作坊为主,20世纪初服装生产逐渐由手工加工向机器加工过渡。 20世纪50年代,服装生产以家用缝纫机为主,部分采用工业缝纫机。 60年代、70年代时,家用缝纫机和工业缝纫机并举,逐步进行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 80年代至今,服装生产经全面技术改造和CAD、CAM、ERP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形成了由机械化向半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的格局。,服装生产的特点 服装生产方式 由于服装是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科学等方面的综合产物,并且各种消费层次的人群对服装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服装制作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成衣化(ready to - wear)工业化标准生产方式。在我国,成衣化服装

6、通常以“GB/T 1335服装号型”为基准,结合款式工艺特征,由流水线作业工人分工序批量完成服装制作。 半成人化(easy order)以工业化标准生产为基础。由客户对某些部分提出特殊要求,结合工业化生产的方法,投入工厂生产线完成。 定做(order)以个人体型为准,量体裁衣单件制作。 家庭制作(home dressmaking)自己购料缝制衣服。,成人化服装生产的特点 能利用专业科学知识。 能有效利用人、物、机器(确定工艺标准和生产管理技术)。 寻求完善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以计算机应用为主,推行自动化、机械化)。 能进行工业化连续生产。 质量好而且价格适中。,按运作模式分分为纯加工型服装企业、

7、品牌型服装企业、品牌加工一体化型服装企业和外贸型服装企业。 按生产服装类别分分为西服厂、衬衫厂、针织服装厂等。 按规模大小分8001000人为大型厂,300800人属中型厂,300人以下属小型厂,1000人以上为特大型厂。,服装生产过程 产品的生产过程指的是从原料投入开始,经过各种加工形成合格产品的过程。,生产准备 生产准备包括生产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材料准备、技术准备等内容,是服装生产过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前提。,产品规划 服装企业决策人和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本企业下一季度或年度生产产品的方案和数量。制定产品规划方案需要根据服装市场的销售情况、流行预测及本企业的生产条件、技术条

8、件综合分析确定,它决定着产品的定位和方向,一般需要提前一季、半年或一年。,款式设计 企业设计人员根据产品规划、国内外服装流行信息设计服装产品。设计图应包括服装效果图或款式图(正、背面),并附上面料的品、色彩搭配、图案、工艺说明等内容。 设计人员进行款式设计时,必须考虑服装成品的成本、企业本身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绘制纸样 将效果图或款式图转换成平面纸样、分解成样片的过程成为绘制纸样,也称服装结构设计。一般以中号为准绘制,得到的样板称为基型样板。与单件服装制作不同的是,工业纸样除了用于裁剪面料、里料、衬料的样板外,为了保证质量、提高效率,还包括在服装制作过程中用于定位、定形、定量的工艺样板。这

9、个过程需要样板师充分把握款式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所使用面料的性能和缝制工艺,从而实现服装从立体平面立体的最终目的,并指导和决定着服装加工的工艺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过程,要求设计师不仅具有良好的造型设计能力,还要具有结构设计能力和工艺设计能力。只有如此才能算得上是素质全面的设计师。 绘制样板的方法有原型法、比例分配法、立体裁剪法等。,绘制样衣 根据绘制纸样,裁剪面料、缝制成衣的过程称为试制样衣。 通过试制样衣,一方面,可以检验产品的款式设计效果、纸样绘制是否合理;另一方面,样衣是取得客户满意、订货的依据,同时为大批量生产过程管理、成本管理积累数据。 如果存在款式设计、结构版型等问题,或制作工

10、艺不利于大批量生产,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都需要进行修改,直至符合要求为止。,绘制系列用样板 当样衣符合要求、被认可后,便可以根据确认的样衣纸样和相应的号型规格系列,推出系列样板,供后工序排料、裁剪及制定工艺使用。,制定技术文件 技术部门根据款式的产品规划或订单要求,按国家相关服装产品标准,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产品的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工艺流程等技术文件,以确保生产有序、有据可依。,面料处理 为保证服装成品质量,面料进厂后,需经过检验、预缩等工序。,裁剪工程 裁剪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按服装样板把整匹服装用料切割成不同形状的裁片,以供缝制工序缝制成衣,包括制定裁剪方案、推料、铺料、裁剪、验

11、片、打号等内容。 制定裁剪方案,裁剪方案的制定就是根据生产任务和生产条件,确定生产任务的裁剪床数、铺料层数及套排件数的工艺设计过程。 裁剪方案的合理制订是裁剪工程顺利完成的前提,不仅可以为各工序提供生产依据,而且可以合理利用生产条件,充分提高生产效率,有效节约原料,为优质高产创造条件。,裁剪方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根据生产任务需要的裁剪床数。 每床需要铺料的层数,不同颜色的层数。 每层排料的规格、每个规格的件数,或者成为铺料长度。 铺料方式。 打号、分扎规定。 技术质量要求。,排料 按照裁剪方案确定套排件数,在规定面料幅宽的范围内,将套排件数的所有衣片样板科学、合理地画在排料纸(或面料)上,

12、排料的长度为一个段长。排料的技术目标在于追求段长的最小化,段长越小,面料的利用率越高。,铺料、裁剪 当排料图、排料长度确定后,进行铺料工序。铺料的任务就是按照排料图的长度和裁剪方案所确定的层数将面料平铺到裁床上,然后按照排料图,用裁剪工具裁出衣片。,验片、打号和分包 为确保裁片的质量,需要检查所裁衣片是否符合要求。如裁片上有无疵点,上下层裁片是否超过误差等。 同时为防止各匹或同匹面料间的色差,需对衣片进行打号,以确保同层的样片能缝合在一起。 分包即按部件或衣片组合,按一定数量分包捆扎,准备进入缝制工序。,缝制工程 裁剪后的衣片通过缝制加工成成衣。根据布料的性质及缝制部位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工艺顺

13、序,选用合适的缝纫设备进行缝制加工,构成了缝制工程的重要内容。 服装工业生产与单件服装制作不同,存在加工顺序、加工质量和生产进度等问题,一般按照技术部门制定的缝制工艺单进行。缝制工艺单中规定了制造规格、相关的编号、数量配比、局部工艺制作要求和说明、相关示意图解、缝制要求、面料里料说明、铺料的品种规格、包装说明等。要求合理安排生产,做到工艺流程最短、时间最省,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比例性、节奏性和平行性。,熨烫工艺 完成服装缝制后,需要经过成品熨烫整理才能有良好的外观。 熨烫工艺即是使用熨烫熨斗、蒸汽压烫机等工具设备在一定温度、压力、湿度、时间的作用下完成服装缝合的缝子、部件、衣服轮廓的定形,使

14、得服装缝合的缝子顺直,衣服的轮廓烫出烫正,衣领等重要部位不变形。 生产中分为中间熨烫和成品熨烫。,检验、包装 经成品熨烫的服装产品,需要进行检验,判定其为合格与不合格产品。成品检验也称为最终检验,包括外观检验、外形检验、缝制检验、成品规格检验等。 不合格陈品返修后再做处理。 合格产品按照包装要求折叠、装吊牌、包装,最后入库。至此完成服装生产过程。,服装生产的现状与发展,服装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还比较薄弱,整体表现的主要特点如下。 服装业正处在变革时代,生产类型正由大批量、少品种、长周期向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方向发展。 服装生产涉及的面料、铺料众多,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日新月异。 生产工序多,工艺

15、编排复杂。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服装涉及、加工和经营管理方面开始逐步应用。 生产中大量使用人力,仍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13服装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 1.质量 质量的含义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中国质量三部分的内容。工程质量是物质基础,是产品质量的物质保证,工程质量的改善依赖于工作质量的提高;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质量是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产品适合一定用涂、满足消费者使用需要所具备的特性。产品质量指标是反映产品质量的特征值,具体包括以下几项指标; 性能指标。就用途而言产品所具有的技术特征,它反映产品的合用程度,决定产品的可用性,是产品最基本的一

16、项指标。 寿命和可靠性指标。产品的寿命是指产品能够按规定的功能正常工作的期限。产品的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条件下,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安全性指标。它反映产品使用过程对使用者及周围环境安全、卫生的保证程度。 经济性指标。这类指标反映产品使用过程中所花费的经济代价的大小(包括生产率、使用成本、寿命期、总成本等)。 结构合理性指标。反映产品结构合理的程度。,工程质量,企业为保证生产合格产品而应具备的全部手段和条件所达到的水平。,工作质量,企业全体成员的经营管理、技术和生产等全部活动,对稳定生产合格品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所进行的质量调查、计划、组织、控制、信息反馈等各项工作的总和。,二、质量管理的发展与现状,1.质量管理的发展 (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 也称为事后检验阶段。其主要特点有以下特点: 管理的对象仅限于产品质量 管理的范围限于加工现场。 管理的方法以事后把关为主,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