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大学现代通信技术(第4章、第五章)习题解答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769295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33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四川大学现代通信技术(第4章、第五章)习题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6年四川大学现代通信技术(第4章、第五章)习题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6年四川大学现代通信技术(第4章、第五章)习题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6年四川大学现代通信技术(第4章、第五章)习题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6年四川大学现代通信技术(第4章、第五章)习题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四川大学现代通信技术(第4章、第五章)习题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四川大学现代通信技术(第4章、第五章)习题解答(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5 假设某单极性信号的最大幅值为12.8V,若对该信号进 行均匀量化并编码为8位二进制码,求: (1)量化间隔; (2)信号电平为9.5V时的量化编码码字; (3)码字“01101011”对应的信号电平。 解:(1)量化间隔=12.828=0.05V (2)信号电平为9.5V时的量化间隔数为 9.50.05=190 190-1 (10111101) (3)码字“01101011”对应的十进制数为107,所以 对应的信号电平为 (107+1)0.05=5.40V 4.6 已知自然二进制码为“10101001”,求它对应的格雷码和折叠 二进制码。 解: 自然二进制码10101001 格雷码11

2、111101 折叠二进制码10101001 错误的折叠二 进制码 01010110 4.7 已知格雷码为“11001001”,求它对应的自然二进制码和 折叠二进制码。 解: 格雷码11001001 自然二进制码10001110 折叠二进制码10001110 4.9 采用A率13折线非线性量化编码,最小量化间隔为V1。以 V1为单位的两个量化抽样值分别为367 V1和-891 V1。求: (1)这两个量化抽样值各自对应的编码码组和量化误差; (2)接收端译码输出的量化电平值及其相对于发送端的量化抽 样值的量化误差。 解:(1)对于367 V1,因为 P=1 367128,X=1;367512,Y

3、=0; 367256,Z=1 256+128 367,A=0; 256+64512,Y=1; 8911024,Z=0 512+256 891,B=0; 512+256+64891,C=1; 512+256+64+32891,D=1 所以 -891 V1: 01101011 误差: -891 V1(-864V1)= -27V1 (2)接收端译码输出 (352+ 8)V1=360 V1误差: 7V1 - (864+16) V1= - 880 V1误差: -11V1 4.13一时分多路PCM复用系统,传输三路信号,其最高频率分 量分别为3kHz、6kHz和12kHz,采用均匀量化编码,量化级数 为1

4、28,帧同步码字与信息码字等长。 (1)若各路信号均按奈奎斯特间隔抽样,试设计抽样方案; (2)画出帧结构示意图; (3)求系统的数码率和最小传输带宽。 解:(1) 因为三路信号的最高频率分量分别为3kHz、6kHz 和12kHz,若各路信号均按奈奎斯特间隔抽样,则抽样频 率分别为6kHz、12kHz和24kHz,也就是说在对3kHz的第 一路信号抽一次样的时间间隔内,要对6kHz的第二路信号 和12kHz的第三路信号分别抽 2 次和 4 次样。 (2)因此,可以将第一路信号的抽样间隔等分为8个时隙,时 隙安排和帧结构示意图如下 帧帧 3231323帧帧 32323 同 步 同 步 同 步 同

5、 步 一帧一帧 (3) 因为抽样频率为6kHz,每帧8个时隙,每个时隙传输一个 抽样值,每样值编码为7位二进制码,因此系统的数码率为 6 87=336kbit/s 若采用二进制传输,则最小传输带宽为168kHz。 4.21 已知两个五位码元组成的码组(00000)和(11111),他 们之间的码距是多少?若将他们用于纠错,可以纠正几位错 误码?若将他们用于检错,可以检出几位错误码? 解: 5 5 1 d CCd i ii 码距: 纠错: 2 12 min t td检错: 4 1 min e ed 所以 码距是 5 ,可纠 2 位错误,可检查出 4 位错误 4.22 已知一组(6 , 3)码为

6、111000 110101 101011 100110 011110 010011 001101 000000 (1)求该码组的最小码距; (2)求该码组的检错纠错能力。 解:(1) 3 min 5 1 d CCd i ii 码距: (2) 1 12 min t td 2 1 min e ed 检错: 纠错: 所以 码距是3 ,检错能力为2,纠错能力为1 4.23 已知(7,4)码的生成矩阵为 0 1 1 1 0 0 0 1 1 0 0 1 0 0 1 0 1 0 0 1 0 1 1 1 0 0 0 1 G (1)求它的全部码字; (2)监督矩阵H; (3)若接收码字为R=(1010110),

7、确定是否有错;若有错, 求正确的码字。 解:(1)求它的全部码字: 根据C=IG,可以求出当信息码为0000,0001,1111 时的全部编码输出码字。例如 1011010 0 1 1 1 0 0 0 1 1 0 0 1 0 0 1 0 1 0 0 1 0 1 1 1 0 0 0 1 1011G IC (2)监督矩阵H 根据监督矩阵H与生成矩阵G之间的关系,由生成矩阵 0 1 1 1 0 0 0 1 1 0 0 1 0 0 1 0 1 0 0 1 0 1 1 1 0 0 0 1 G 可得监督矩阵H 1 0 0 0 1 1 1 0 01 11 0 1 0 0 1 1 0 1 1 H (3)若接收

8、码字为 R =(1010110),则伴随式为 0 1 0 0 1 1 0 1 0 1 1 0 0 0 1 1 1 0 01 11 0 1 0 0 1 1 0 1 1 HRS TT 伴随式不为零,说明接 收码字有错。由于伴随式的 值与监督矩阵的第6列对应, 所以正确的接收码字应为 (1010100)。 4.24 已知(7,4)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为, 求: (1)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 (2)若信息码I=(0101),求输出码字C; (3)若接收码字为R=(1010100),确定是否有错;若有错,求 正确的码字。 1)( 23 xxxg 解: (1)根据(7,4)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g(x)=x3+x

9、2+1,可得 (2) 当信息码字 I =(0101)时的编码输出码字 C 为: (3)如果接收的码字是 R=(1010100),则伴随式S为: 由于伴随式不等于零,所以接收码字有错。且伴随式的 结果与监督矩阵的第四列相同,根据最大似然译码法可判断 是码字的第四位有错,故正确的码字应该是(1011100)。 4.25 已知(7 ,3)循环码的监督关系式,求该循环码的监督矩阵 和生成矩阵。 0 0 0 0 045 156 0125 1236 xxx xxx xxxx xxxx 解:由监督关系式可得监督矩阵为 r IQH 1000110 0100011 0010111 0001101 1000110

10、 0100011 1110010 0111001 T QP 1011100 1110010 0111001 PIG k 5.1 若二进制信息码为10110000101,求相应的“1”差分码和 “0”差分码,并画出对应的矩形脉冲波形。 解:二进制信息码:1 0 1 1 0 0 0 0 1 0 1 “1”差分码:0* 1 1 0 1 1 1 1 1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差分码: 0* 0 1 1 1 0 1 0 1 1 0 0 1* 1 0 0 0 1 0 1 0 0 1 1 00*110111110 11111000000 1 5.2 若二进制信息

11、码为 10110000101 ,画出对应的CMI码的矩形 脉冲波形。 解: 11111000000 1 CMI码 1 111000000 5.3 若二进制信息码为 10110 00010 10001 01010 00111 11010 11110 ,5B6B编码表如表5-1所示,求相应的5B6B码。 解: 信息码10110 00010 10001 010100011111010 11110 正模式 负模式 101010 110001 011101 010111 111001 110010 001110 101010 110001 100010 101000 000110 110010 0011

12、10 5.4 若二进制信息码为1011000010000110000101,求相应的传号交替 反转码(AMI)和HDB3码。 解: 信息码: 1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1 AMI码:+1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1 HDB3码:+1 0 1 +1 0 0 0+V-1 0 0 0 V +1 1 +B 0 0 +V 1 0 +1 5.12 已知第类部分响应信号中的已知第类部分响应信号中的r0=1,r1=1。假设输入 为 。假设输入 为4进制序列进制序列 121321001233

13、21101121 (1)求预编码和相关编码规则及其对应的编码序列; ( )求预编码和相关编码规则及其对应的编码序列; (2)试画出该第类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的原理框 图。 )试画出该第类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的原理框 图。 解:解: (1) 由由r0=1,r1=1,可得,可得 an= bn+ bn-1mod 4 预编码规则:预编码规则:bn= an- bn-1mod 4 相关编码规则:相关编码规则:cn= bn+ bn-1 接收端译码规则:接收端译码规则: an=cnmod 4 当输入为当输入为4进制序列,对应编码序列分别为:进制序列,对应编码序列分别为: an1 2 1 3 2 1 0 0 1

14、 2 3 3 2 1 1 0 1 1 2 1 bn=an- bn-1mod 4 0*1 1 0 3 3 2 2 2 3 3 0 3 3 2 3 1 0 1 1 0 cn= bn+ bn-11 2 1 3 6 5 4 4 5 6 3 3 6 5 5 4 1 1 2 1 an=cnmod 4 1 2 1 3 2 1 0 0 1 2 3 3 2 1 1 0 1 1 2 1 (2)该第类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的原理框图如下:)该第类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的原理框图如下: 5.17 设图示均衡滤波器输入信号x(t)的取值为x+1=1/2,x0=1,x-1=1/4,其 余都为0,要求输出y+1和y-1补偿为零,试求抽头增益值Ci和峰值畸变。 解:解:由N 1 2 1 1 x x 0 1 4 1 1 x 得 0 1 0 1 2 1 0 4 1 1 2 1 0 4 1 1 1 0 1 C C C 由此方程组可解出抽头增益值 3 2 1 C 3 4 0 C 3 1 1 C 峰值畸变 4 3 in D 12 5 12 1 3 1 out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