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9175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标要求考纲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 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

2、习目标】1.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 认识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蔺相如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一课时【预习案】【任务一】利用5分钟时间,勾画你未掌握的知识。1.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

3、记记载了上起_黄帝_,下至汉武帝时当代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0余万字。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时代背景简介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

4、量来大举进攻赵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3课前检测:给下列字注音蔺()袒()瑕()睨()镬()渑()缶()驽() 刎()倨()佯狂() 列观()奉璧往使()缪贤舍人()从者衣褐()引车避匿()臣等不肖()卒相与欢()整体感知 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任务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12段,朗读过程中,借助字典与注解,疏通文意,正确翻译课文。画出难点,找出其中的文言五项,并标记到书上。我的疑惑:【探究案】小组组员先单独思考,再各抒己见,进行交流,组长归纳整理答案,按要求准备展示。1 请同学们先一起朗读1、2两段,并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

5、什么内容,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2. 讨论:有人说,“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3.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这些句子的句式特点。(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蔺相如者,赵人也。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第二课时【预习案】【自主学习】朗读课文313段,朗读过程中,结合注释译课文,画出难点,找出其中的文言五项,并标记到书上。我的疑惑: 【探究案】小组组员先单独思考,再各抒己见,进行交流,组长归纳整理答案,按要求准备展示。1.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 2.讨论: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

6、样的思想性格? 3.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得罪于大王。(5)使不辱于诸侯。第三课时【预习案】【自主学习】朗读课文1416段,朗读过程中,结合注释译课文,画出难点,找出其中的文言五项,并标记到书上。我的疑惑:【探究案】小组组员先单独思考,再各抒己见,进行交流,组长归纳整理答案,按要求准备展示。1.思考:“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情况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2.思考:“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3.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

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请奉盆缶秦王。(2)遂与秦王会渑池。(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第四课时【自主学习】朗读课文1721段,朗读过程中,结合注释译课文,画出难点,找出其中的文言五项,并标记到书上。我的疑惑:【探究案】小组组员先单独思考,再各抒己见,进行交流,组长归纳整理答案,按要求准备展示。1. “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2. 为了告诉读者廉颇是怎样一个人,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突出形象特征?可以根据蔺廉交欢这段故事分析。3. 本文叙述了蔺相如那几件事,突出了蔺相如那些品质特征? 4.翻译下面句子(1) 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2) 臣所以

8、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4)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第五课时【训练案】针对学习目标二的强化训练使用说明:1用25分钟时间,个人完成训练案;2用10分钟时间,小组内部交流答案,组长归纳整理疑难点;3用5分钟时间,小组之间互相答疑,教师点拨、纠正。4用5分钟时间,自我反思、整理。1.下列加点的字在该句中音、形、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舍(安置住宿)相如广成传舍(馆舍)臣愿奉(带着)璧往使秦王竟(完毕)酒 可予不(同“否”)吾羞,不忍为(在,介词)之下 瑕疵()佯(假装)为 汤镬(大锅)琴

9、瑟() 刎颈()A.B.C.D.2.下列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宁许以负秦曲 大王必欲急臣舍相如广成传舍 乃使其从者衣褐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于是相如前进缶且庸人尚羞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A./B./C./D./3.下面句子中的“者”字前后的内容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

10、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徒慕君之高义”A徒以吾两人在也B徒见欺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AB CD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而相如廷叱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4翻译下列语句(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文:(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译文:(6)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译文:【自主区】【使用说明】教师书写二次备课,学生书写收获与总结 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