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8847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曲阳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生 物试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共45题,1-15每题1分,16-45每题1.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体血浆的pH通常为7.357.45B 脂肪酸、葡萄糖、胆固醇都是血浆中的成分C 患者打吊针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发挥作用的途径是血浆组织液靶钿胞D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1/3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2、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A B C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1体液是指细胞外液2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4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5跳水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作出复杂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6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7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8T细胞不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9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A 二 B 三 C 四 D 五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

3、分的归类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免疫物质类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B 营养小分子类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C 有机大分子类如:血浆蛋白、mRNA、胰岛素等D 细胞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5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比其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要快C激素传递的信息比神经传导的兴奋在传输速度上要慢D高等生物体内都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6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下图乙所示。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

4、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哪一个选项( )A. B。 C D 7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抑制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不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BM侧为神经元细胞膜内侧,N侧为神经元细胞膜外侧C图乙中C乙酰胆碱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D图乙中C、D分别表示神经递质与神经受体,C的释放表明突触前膜具选择透过性8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 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法国

5、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 B C D 9人工催化鲤鱼产卵采用注射垂体提取物,而不是直接注射性激素的方法,理由( )A 垂体提取物中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B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只能口服不能注射C 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D 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使鲤鱼生长加快,提前进入繁殖期10下图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X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在b点时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 若X代表血糖浓度,在d点

6、时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都增多C 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在c点时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D 若X代表CO2浓度,在c点时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兴奋性较高11如图是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及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正确的是( )A 当机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血糖升高,此时血糖的来源为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B 正常的婴幼儿经常尿床主要与其血液内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有关C 某人若吃的食物过咸,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D 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12下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A是吞噬细胞,其起源于造血

7、干细胞B 细胞是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可释放淋巴因子C 一种细胞可识别多种抗原,并增殖分化为多种细胞D 注射疫苗主要是为了获得细胞和相应的I,I在核糖体上合成13人类患腺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正确的是( )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14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HIV攻击人体免疫系

8、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可通过握手传播A B C D15如图是某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正确的是( )A 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该病原体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B 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 是溶酶体,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是非特异性的,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D 物质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16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对迎春花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其中1、2、3、4组分别是培养环境中2,

9、4-D浓度为a、b、c和清水组的生根数量。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2,4-D可促进枝条生根B根据实验结果无法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图示说明实验中,2,4-D浓度关系为abcD实验结果可说明,2,4-D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17如图是某科学家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 )A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B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的存在C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D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1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赤霉素处理植物,能显著促进细胞伸长,从

10、而促进茎秆生长B青鲜素可以延长某些蔬菜的储存时间,但可能致癌C脱落酸可以抑制植物生长,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乙烯只在植物体果实中合成,有催熟果实的作用1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不同的激素,脱落酸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植物横放状态下茎的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A B C D 20某实

11、验小组用一定浓度的旷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探究二者对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主根和侧根对NAA的敏感性不同B NAA能一定程度地消除根的顶端优势,而KT能增强根的顶端优势C NAA能抑制主根生长,KT能促进主根生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D 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21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B. 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C. 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

12、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D. 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细胞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2如图中曲线表示茎伸长生长与植物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果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侧芽,则能代表侧芽生长状况的曲线是 ( )A B C D2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大豆的根进行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根会背光生长 B生长素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浓度的增高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C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可由色氨酸转变生成D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24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A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B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

13、上C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 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25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B 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0C 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D 本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26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下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下图曲线乙)。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出现

14、在曲线d点之后B防治蝗虫虫害应该在曲线c点之后C“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D呈“S”型增长的蝗虫,其数量也可能有时超过K值27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A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28某种动物迀入新的环境后,其在8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第8年増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0.01A 在这8年间,该动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B 第5年时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