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4课辅导训练(无答案) 苏科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8778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4课辅导训练(无答案) 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4课辅导训练(无答案) 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4课辅导训练(无答案) 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4课辅导训练(无答案) 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4课辅导训练(无答案) 苏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4课辅导训练(无答案) 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4课辅导训练(无答案) 苏科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课一、选择题(24分)1、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2、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的更快C8ss/mt/s小华小明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3、如图所示,F、F是凸透镜的焦点,将小电珠依次放在以a、b、c、d四个位置,若要在离透镜最近处成实像,小电珠应放在哪个位置( )A

2、a Bb Cc Dd4、现在,一些大厦用许多大块的平板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膜墙”)。这种墙既能反射光线也能透过光线。下列四幅图中,能真实反映光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传播途径的是 ( ) 5、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 6、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 A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

3、烛适当移近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7、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 A大于100 mm B等于50mmC小于50mm D介于50 mm和100 mm之间8、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 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9、有两支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包上,乙什么也不包,然后用扇子不停地向两支温度计扇风,会看到 ( ) A 两支温度计

4、的示数都升高 B 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不变 C 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降低 D 甲的示数降低,乙的示数不变10、放电影试镜头时,发现银幕上的影像小了一点,为了使画面更大一些,应当调整放映机 ( ) A.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C.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 C 物体放热,温度可能不变 D 物体放热,温度一定降低12、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

5、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二、填空题(28分)13、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4、汽车以180km/h的速度飞驰。从襄阳火车站到古隆中,距离约18km,假设汽车以这个速度奔跑,从火车站到古隆中只需要 h;一辆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该车在20s内行驶的路程是_m。15、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

6、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16、南京市举办了几届颇具影响的梅花节。其中有一次,小沈阳也来到了梅花节晚会的舞台上,现场观众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他,这是一种光的 现象;当时他身穿紫色T恤,蓝色牛仔裤,如果舞台只用红色灯光照向他时,观众看到他的裤子的颜色是 色。17、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反射光线是 ,折射角是 度。18、如图为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_,分度值是_。19、如图是一款型号为22的家用高压锅,这里的“22”是指锅身的直径是22 (填单位);高压锅

7、密封性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 。20、绵阳夜晚当涪江三桥上的灯发光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三桥下涪江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m;若涪江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的“倒影”相距_m。21、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_,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_热量。0.4m视力表2.5m平面镜22、如图所示在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

8、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_。23、“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 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雪后,由于 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24、第一个体温计是伽利略在16世纪时发明的,但直到300年后才设计出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体温计.我们平时使用的体温计内的液体是水银,它的工作原理是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与一般温度计有许多不同之处,其玻璃泡容积 ,毛细管内径 ,从而使它的测量更精确.若有一个粗心的护士用体温计给一病人测完体温后,只用酒精擦拭了一下

9、就给另一个病人测量,结果测出的体温比第一个人的体温高,那么第二个人的体温测量的 (是/不是)准确的。三、解答题(48分)25、作图题 (1)作出图7中AB物体的像。ANBM (2)如图8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一束与镜面成45角的水平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图8图7图10图9 (3)画出图9中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4)在图10中,已经给了两条入射光线,分别作出它们经过透镜后的出射光线。26、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900米,其中江面的正桥长1500米。一列长300m的火车通过江面正桥用了2min,这列火车以这个速度行驶,通过整个铁路桥要多长时间?27、某司机驾车前

10、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甲乙两个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28、 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运动时间长, 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29、如图为某晶体的凝固与熔化过程其中表示该晶体熔化的为图像中的_段,该晶体的熔点为_ 30、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

11、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_;(选填“大”或“小”)(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处时,光屏上_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小张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光屏上的像在左上角,要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若光屏和透镜不动,应将蜡烛向 (左上/右下)调整. (5)人眼看物体就和凸透镜成像原理一样,其中 相当于凸透镜,现在青少年近视现象非常严重,近视是由于像呈现在视网膜的 方,应配戴 (凹/凸)透镜矫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为了预防近视你觉得你平时应注意

12、.31、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传播;h平面镜屏幕投影片凸透镜h(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现象。32、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填“等大”、“缩小”或“放大”)、_(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_cm33、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

13、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AB(1)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 (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 (填“实”或“虚”)。34、观看了电视播放的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投弹攻击地面目标的军事学习后,军事迷小兵对炮弹离开飞机后影响其水平飞行距离大小的因素产生了两个猜想:飞机水平飞行的速度越大,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面距离越远;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跟飞机飞行高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兵在老师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