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上海》读后感1000字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68670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中的上海》读后感1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战中的上海》读后感1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战中的上海》读后感1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战中的上海》读后感1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中的上海》读后感1000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战中的上海读后感1000字对于历史的痴迷,我特意从图书馆借来了二战中的上海,全身心投入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上海的这些民众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说不定哪天自己的头颅会被挂在大街上的电线杆上,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使上海这座孤岛陷入了恐怖与黑暗。中国的近代史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以战争始,以战争终。战争带来的的死亡,恐惧,仓皇,离乱,以及其他种种苦难与艰辛,甚至是生存,已经成了那个时代共同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二战中它也未能幸免于难,日军的残暴,对上海进行了狂轰滥炸,华界和租界相继沦陷,这座曾在世界享有盛名的,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大都市瞬间陷入最黑暗最艰辛的可怕岁月中,它的命运

2、被这些麻木不仁的侵略者践踏蹂躏。上海在当时可谓集经济、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中心城市,跻身国际性大都市的行列,印刷业尤为突出,商务图书馆的生产能力和发行量是美国的总量。可1932年2月1日的噩耗降临了,东方图书馆遭到日军摧毁,火势燎原,纸灰飞扬,直至傍晚,此魏峨璀璨之五层大厦方焚毁一空,一切尽付一炬,纸片无存,张元济痛心道:二十年心血成铢寸,一霎书林换劫灰,当时的他已六十六岁,但他愿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以救我文化于将来,提出为文化而奋斗的口号,这些仁人志士在这片孤岛上挣扎着,只为心中有一个信念-救国图强,他们大义凛然,不畏强暴,敢同恶势力作斗争,成为孤岛上的一线光明,照耀每个狂躁不安的心。似乎每

3、个人都有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倔强,不断会有人起来反抗,出现一些城市抵抗运动,洋旗报、文汇报等等,成为孤岛上的文化抗战。他们打出洋商旗号发表中国的报纸,但内容都受到限制,他们发表文章的每一句每一字都要格外小心,免得被日本发现蛛丝马迹,突来的灾难会降临在头顶,非人的折磨,无尽的黑暗,这种内心的愤怒压抑在心中无法释放,有的人却选择了隐居避世,内心遭受极大的痛苦与罪恶感,但生在这个战乱的年代,无可奈何已是常态了,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虽然有人逃避,有人彷徨,但也有这样一群立场坚定之人,日伪曾邀请郑振铎出山主持文化工作,并送上一张巨额支票,他表示士可杀不可辱,将支票当场撕碎。抗战时期辗转沪

4、港两地的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蓄须明志,靠卖画典当度日,汉奸褚民谊亲至梅宅相逼,他不惜自损身体,也绝不给日伪当局演出,种种反抗都彰显了爱国精神,即使他们不能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也绝不做亡国奴。战争是残酷的,但爱国主义者的血液是滚烫的,他们日夜兼程,为民族复兴不断摸索着,反抗着,斗争着。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那么残酷:泪水,饥饿,鲜血,牺牲,我们对战争充满恐惧。无论是希特勒的铁蹄,还是日本人的刺刀,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战争带来的都是巨大损失。当合上这本书时,鲜血与哭泣声,残暴与反抗,在脑子里若隐若现,有时我读到日本飞机又飞来了,把医院、学校炸得惨不忍睹时,如果不是在图书馆,我早就怒吼一声,但总觉得做这样的事不值得,也没多大意义,因为历史早已洗涤旧迹。我说的意思也不是要忘记它,反而要警钟长鸣,屈辱的历史是我们无法忘记的,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即使身在和平年代,我们有宽阔的教室,绿茵茵的草地,蓝色的天空等等,我们还是要关注世界局势,和平时期也会有阻碍发展的问题,所以在抹去战争的阴影同时,人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