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国新闻管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8578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心国新闻管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轴心国新闻管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轴心国新闻管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轴心国新闻管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轴心国新闻管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轴心国新闻管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心国新闻管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20世纪的战争与 新闻传播,第四节 战时轴心国的新闻管制,线索梳理,一、德国的新闻管制 二、日本的新闻管制 三、意大利的新闻管制,法西斯主义作为一战后的一种国际现象,首先在德、意、日等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比较浓重的帝国主义国家兴起,并先后在这些国家由法西斯分子掌握了政权,建立法西斯集权制。 法西斯政权的共同特征:对内以极权制取代民主制,实行、反社会主义、反民主主义的恐怖统治;对外以极端民族主义为核心,以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为一切重大政策的出发点。 为了服务于法西斯政权内外政策的需要,德国、日本、意大利均于战前建立了法西斯的新闻管理体制,一、德国的新闻管制,1933年,希特勒在垄

2、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上台,担任政府总理,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希特勒一贯重视舆论宣传,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报纸的重要性在于能以一致而坚定的重复方法施教。报纸上的言论应该趋于一致的目的,不要被出版自由的谬误所惑。”,1、建立法西斯垄断报业,1933年2月28日,纳粹党在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后,颁布“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宣布停止执行魏玛宪法规定的出版自由条款 纳粹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封闭了50多家共产党报纸和130种社会民主党人的报纸,并大肆逮捕共产党员,1933年7月,纳粹政府在反犹太人运动中,强行低价收购犹太人控制的莫斯报团和乌尔斯泰因报团,交给纳粹党的埃耶出版公司经营 埃耶出版社以低廉的价格收

3、购了许多出版社,成为一家庞大的纳粹报业康采恩 原三大报团之一的胡根贝格报团因属雅利安人所有并支持希特勒政府而被保留下来,经过改造后,成为纳粹党的御用工具,在纳粹政府的庇护下,埃耶出版公司的规模急剧扩大 1923年,公司控制报纸59家,拥有78万份的发行量,占同年全国报纸发行量的3.1% 1936年,公司拥有的报纸达到100家,发行量达到432万份,占同年全国报纸发行量的29.1% 1944年,公司拥有的报纸达350家,占同年全国报纸发行量的82.5%,同报刊相比,广播电视系统与政府思想行动“一体化”的进程更为迅速。 希特勒把广播看作陆海空军之后的第四条战线,利用它来宣传纳粹的政策,向本国和欧洲

4、各国人民发动心理攻势 通讯社也被纳入法西斯政府的统辖之中,沃尔夫通讯社1933年即被政府接管,改名为德国通讯社,成为正式的官方通讯社,2、建立法西斯新闻统制机构,1933年3月,设立国家宣传部,负责对报刊、广播、电视进行集中控制,戈培尔任部长,统管宣传文化事务,1933年9月,希特勒又成立了帝国文化局,由戈培尔任主席,下设7个帝国报业管理处,分管文学、广播、戏剧、音乐、电影、美术及报业。其中报业管理处由“全德报纸发行人协会”、“全德记者公会”以及另外12个报业团体组织而成 该处拥有对记者的处分权,也有权开除记者,在宣传部、帝国文化局以及帝国报业管理处的控制下,新闻媒介已无自由可言。 每天早晨,

5、柏林各大报的编辑、记者都要聚集在宣传部大楼里,由部长及其助手告诉他们:“什么新闻该发布,什么新闻要扣下,新闻如何写,标题如何做,当天需要什么样的社论等为了防止误解,除口头训示外,每天还有一篇书面指示,对于地方上的报纸,则通过电波或信件发布指示 这样,一切新闻宣传活动便都掌握在纳粹政府的手中了,3、制订编辑人法,限制从业人员行为,1933年10月,纳粹政府颁布了编辑人法(也叫新闻记者法),该法规定:各报总编辑必须将编辑人员详列清册,宣传部长接见后始可任用 总编对报纸内容全面负责,不得出现危害德国国防、经济、教育及国家荣誉的报道 记者具备的条件:具有公民及官吏资格;专业教育;祖籍为雅利安人从未与其

6、他种族通婚,二、日本的新闻管制,一战后的报业 “白虹贯日”事件 1918年日本人民反对出兵干涉苏俄,某些报纸表示支持,被政府勒令停刊。当年8月,因米价飞涨,日本许多地方骚动,政府严禁报纸报道有关消息。为此,报界纷纷抗议,多次举行集会。 大阪的朝日新闻做报道时,把这次集会描述为“白虹贯日”,预示着政局的动荡。当局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由起诉该报,并对朝日新闻的报社和记者进行迫害,报纸的发行人和有关记者被判刑,导致社长和总编辑被迫辞职,从此,日本反动当局加深了对新闻舆论的控制。,战时报业,从30年代起,日本报业便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逐步被军国主义势力左右,失去了原有的独立性 1938年3月,

7、日本颁布了“国家总动员法”,全面实行战时体制。解散一切政党,把全国的政治和经济完全推上战争轨道。在此过程中,日本报业越来越被置于军国主义的控制之下,成为其对外侵略扩张的宣传工具,1、强化管理机构,成立内阁情报局,该机构由政府各部门有关官员组成,直属内阁首相,是负责统制宣传的中枢权利机关 内阁情报局的职责: 处理有关推行国策方面的事项,统一收集情报、监督报道及组织宣传; 根据“国家总动员法”,对报纸及其他出版物进行管制; 指导或取缔广播事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情报局成为政府军部独裁的言论工具,2、制定新闻统制法规,限制报道内容,战争期间,在以往新闻法规的基础上,军国主义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旨在限制

8、新闻出版活动的法规,其中包括: 不稳文书临时管理法(1936) 军用资源秘密保护法(1939) 国防保安法(1941) 言论、出版、结社等临时管理法(1941) 新闻事业令(1941) 战时刑事特别法(1942) 新闻纸等刊登限制令(1941) 新闻事业令(1941),3、实行“一县一报”的合并措施,控制纸张供应 1940年内阁情报局设立新闻出版用纸统制委员会,对新闻用纸以及其他资财的使用进行严密控制,从而进一步掌握了报纸的命脉。,强行合并报纸。 1940年起根据“新闻事业令”,政府强行对报纸调整合并,不允许创办新报刊。 1942年对几个主要城市的报纸进行调整,东京保留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

9、新闻和报知新闻合为读卖报知新闻,11家产业报纸合为日本产业经济;大阪保留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把许多家经济报纸合并为产业经济新闻。,经过这番砍杀,日报数从1936年的1200家,降为1939年的848家,到1942年只剩54家 通过以上措施,日本政府将新闻业的用纸、资财、编辑、出版等全面统制起来,实现了“国论统一指导”体制。,1921年11月7日,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正式成立,墨索里尼任首领; 1922年10月28日,法西斯党进军罗马,国王不得已于次日授命墨索里尼组织新内阁,三、意大利的新闻管制,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后,对新闻界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实行一区一报制 制定新闻记者登记法 向新闻界直接

10、发布宣传指示 实行新闻检查,1、实行一区一报制,墨索里尼认为,全国报纸太多,不便实行统一管制,于是颁布新闻法,规定各地报纸合并,一个地区只准许一家报纸行。 这个办法不仅可以使言论趋于一致,而且是消灭反对派报纸的最好方法,2、制定新闻记者登记法,新闻记者登记法颁布于192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者法 改法规定:凡有违反国家利益之行为者,即撤销记者之资格 同时规定:凡不对法西斯效忠者,均不得从事新闻事业 根据这一法令,一百多名记者被拒绝登记,晚邮报主编阿尔伯蒂尼也被迫辞职,3、向新闻界直接发布宣传指示,墨索里尼认为,报纸是政府事务的一部分,不能由私人自由经营,他要求新闻媒介“凡是对政府有益的事就积极

11、报道,反之就拒绝报道” 在他执政期间,各报总编或代表要经常到新闻宣传部接受书面或口头指示,这些指示包括每天的版面安排、标题字号和言论基调,4、实行新闻检查,1924年,社会党议员马地奥特因发表反法西斯演说而遭暗杀,全国大小报纸群起攻击法西斯党,墨索里尼感觉这样下去对法西斯政权威胁甚大,于是决定实行新闻检查 政府规定,国内新闻由地方长官负责,外籍记者由邮政总局负责。新闻检查人员可随意延长检查时间,使新闻失去效力;也可删改或扣押新闻。,墨索里尼统治时期,意大利的主要报纸有: 米兰的晚邮报销量最大的报纸 米兰的意大利人民报政府报纸代表 罗马的消息报法西斯党的机关报 罗马观察报教廷机关报,二战时期的报业,战争期间,除梵蒂冈教廷所属的报纸外,意大利的报刊几乎全部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所控制 所有报刊以政府需要为最高目标,组织宣传材料,鼓吹对外扩张,大力推行法西斯主义 与此同时,法西斯政府还利用无线电广播进行对外宣传战,对于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政策,意大利国内一直存在着反对、批判的声音。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是教会系统的报纸,如教廷公报、罗马观察家报等。它们大胆公布带有反法西斯意味的教皇训谕,刊登抨击法西斯主义的文章 共产党的几家秘密出版的报刊中最有影响的是团结报和斯巴达克斯的呼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