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8293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普通班)一、单选题1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2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D民

2、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3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产自江浙和福建的棉布十分畅销,但自从开埠通商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土产棉布质量的下降B洋布洋纱的冲击C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D交通运输的不便4据记载,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大量洋纱、洋布占据传统的土布、土纱市场,“洋布盛行以来,价廉售易市民多购用之”,甚至出现“民间纺织渐至失业”的现象,这说明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战争破坏B土布具有广阔市场C经济结构逐渐变动D小农经济根深蒂固5晚清出口贸易以茶叶为首位。其中,红茶输英,绿茶输美,茶砖输俄。后来,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

3、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B晚清自然经济逐步瓦解C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频繁D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明显6北京条约签订后,曾国藩说:“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忘备?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在清朝官员这种想法的影响下A列强在经济上大举入侵中国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形成C“实业救国”思想发展起来D开始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7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选中国商人代理买卖,称为买办,作为雇员领取薪金,参与买卖领取佣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其著名代表唐廷枢等还参与主持了轮船招

4、商局、开平煤矿的创办。这种情况表明A外国资本插手民族工业颇深B买办力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业和发展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D买办阶级是列强经济侵略的急先锋81890年,因基隆煤矿严重亏损,台湾巡抚刘铭传与一些商人签订合办合同:商人出资20万两白银,负责日常经营;官府以不动产作价10万两为官本,对煤矿的用人、财务不予过问。此事奏报朝廷,总理衙门和户部激烈反对。1892年,基隆煤矿停产。由此可见A中体西用不合时宜B官商合办的弊端明显C官僚集团内斗严重D社会近代化阻力巨大9光绪初年,唐廷枢受命创办开平煤矿,不料建成投产后,礼部侍郎祁世长出来参奏,扬言煤矿邻近遵化“陵寝重地”,在此采煤,有碍皇

5、陵风水,奏请封矿。后经矿务局派人绘图说明陵寝位置和山川形势,保证无碍皇陵风水,方使煤矿得以继续开办。这反映出A官办企业受到普遍支持B民营企业创业环境恶劣C实业救国促进矿业开采D以富求强遭遇迷信阻挠10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A消除了顽固守旧思想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开启了实业救国运动实践111896年,七十四岁高龄的李鸿章被清廷委以出使大臣,出访欧美六国。临行前家人恐不侧,专门准备一副楠木棺材随行,事后,李鸿章在致友人信件中抒发了对西方文明无限向往。李鸿章此行A彰显了士大夫的社会责

6、任感B萌发了学习欧美代议制的念头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D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121882年,英商魏特模等拟在上海设立纺纱厂,总理衙门明确指出: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是故不准华商另行设厂,然则何能反而允许洋商设厂歙!这表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B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性质D促进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13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14史家陈

7、旭麓说:“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些变化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下列不属于材料中的“它”布新之举的是A轮船招商局B福州船政局C派遣留学生D发昌机器厂15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这说明当时A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B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D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

8、起。它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一)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二)中小地主、华侨等投资兴办的近代工矿企业;(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以下企业中属于第三种途径的是A发昌机器厂B继昌隆缫丝厂C轮船招商局D江南制造局17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18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

9、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A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B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C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D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19清光绪七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A商办企业受到传统势力阻碍B政府努力规范推动商办企业发展C商办企业有伤社会风化D清政府强化其经济管理职能20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

10、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这表明当时A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C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D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21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从社会历史角度客观上反映出: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B外商企业、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作用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只能在东南沿海地区22据统计,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材料主要表明A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

11、足B外国资本制约民族工业发展C新政成为民族工业发展主因D近代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23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24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

12、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这得益于A清末新政的推进B变法政策的实施C商品输出的加强D清政府政策的调整25中日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他建议“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该建议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光皇帝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开埠的苏州等地,“筹议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这一战略的实施A摆脱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控制B鼓舞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C增强了洋务运动办厂的能力D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26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着力提倡制造国货,实业救国的活动主要是在制造层面上展开的。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货的销售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这一变化折射出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国货的竞

13、争力超越洋货C民族工业发展水平提高D民族工业获得独立发展27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是近代英国侵华的重要方式。1858年,英方迫使清政府签署天津条约,鸦片从此以“洋药”名义入口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1907年,英国主动向清政府提议逐年减少直至1917年完全禁绝鸦片对华出口。这一变化反映A工业革命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B英国政府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性C英国在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利益诉求D英德矛盾激化使英国放松了对华侵略28后,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给予国民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解除之前强加民族工业的各种限制;设立实业部,并通电各省都督设立实业公司。这些举措的积极意义主要是A改善了经济

14、的发展环境B促进民族工业持续发展C保护了个人的经济权利D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9张謇在担任民国农商总长(1913年10月至1915年9月)期间,先后颁行了20多个法规条例,如商会法、证券交易所法、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施行细则,涉及到农、林、工、渔、牧、副等方面。这些法规条例的颁行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促进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C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结构D清除了旧势力对近代企业的干扰30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的不正确的是A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B19351936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

15、史最高纪录C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D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31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根据该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时期注册公司数资本总额年均设立公司数每个公司平均资本1903-1908年127家5122万元21家40.5万元1913-1915年124家2442万元41家19.6万元A中小企业数量呈增多趋势B民族资本主义整体上呈现萎缩趋势C中国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D民族资本呈现增多趋势32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宣布改革币制,施行法币政策。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3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币制改革的施行A有利于集中财力以应抗战之需B促使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到来C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