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902112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8232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90211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90211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90211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90211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90211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9021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9021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请认真审题,仔细答题,相信你能收获进步!一、选择题(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道题1分,共60分。)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一尝试()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C.导

2、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3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4.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

3、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5.苏联在1925到1927年的年均粮食产量是7527万吨,1933-1937年却是7290万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6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

4、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7.苏联在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B.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C.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D.加强对城乡的统治8.“如果我们没有在库茨涅茨克、扎巴洛克等地建立钢铁联合体,如果我们没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雅宾斯克等地建拖拉机厂,我们就不可能将这些厂直接建成坦克制造厂”。材料说明()A.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冲破了美国的控制 B.“加速发展战略”提升了

5、国家军事实力C.苏联的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俄国卫国战争的胜利9.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中央主管经济的部门有5个,到1939年增加到34个,1941年增加到37个。部门的不断增多反映出苏联()A.经济管理体制高度集权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D.国民经济总量显著增加10.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6、、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11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2.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C.将部

7、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 D.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13.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他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戈尔巴乔夫评价的是()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罗斯福14.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 D 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15.对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主题,理解最准确的是()A.世界经济区域

8、集团化趋势加强 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速度大大加快16.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认为,当时的欧盟27国都是属于“被打上欧洲文化烙印”的国家,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国家“只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圈”,而土耳其则毋庸置疑“不属于欧洲文化圈”。这说明“欧洲的联合”需要()A.冷战思维 B.政体相同 C.货币统一 D.文化认同17.据世贸组织统计,截至2014年1月,全球共签署区域贸易协定583个,其中,超过400个协定是1995年以来签署的。今天的区域自贸协定的内容不仅包括贸易的自由化,也涵盖投资的自由化,不仅地理相邻国家之间,而且跨

9、区域的国家之间也纷纷签署。下面关于区域一体化浪潮迭起这一现象描述合理的是()A.兴起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 B.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C.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D.不利于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8.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宣言提出“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执行的时间将考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经济不迟于201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这表明APEC成员()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B.反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C.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 D.通过法律确立长远目标19.据

10、统计,到1988年为止,发达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左右。这说明()A.国际资本实现了全球自由流通 B.贸易壁垒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C.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重大转移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20.1958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后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阿登纳强调:“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此后四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这一系列举动()A.推动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B.消除了法德之间的意见分歧C.提高了

11、法德两国的国际地位 D.促进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21.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这表明()A.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 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C.WTO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 D.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22.1993年,全世界最受关注的100部影片中有88部是美国片;两家美国组织和两家欧洲组织控制了全球范围的新闻收集和新闻传播。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霸权挑战 B.文化输出成为经济增长点C.文化价值观已出现同化趋势 D.舆论宣传得到了各国重视23.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

12、代史中写道:“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24.2011年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商务官罗伯特格林希尔表示,发展中国家、东方国家正在新世界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代表团的人数是十年前的五倍,印度是十年前的四倍。这一变化趋势()A.是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结果 B.得益于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的瓦解C.体现了世界经济

13、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D.表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2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中国政府牵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3月12日,英国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创始成员扩至57个(其中不少欧洲发达国家)。这表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殆尽 B.经济区域集团化深度发展C.中国经济国际化进一步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变化2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14、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学在官府、独尊儒术 D崇儒尚礼、兼收并蓄27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他主张()A无为而治 B礼法并施 C严刑少恩 D以民为本28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天行有常”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9“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30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表达了小生产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3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 民莫敢不 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