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辙后代研究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768139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DF 页数:93 大小: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苏辙后代研究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苏轼苏辙后代研究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苏轼苏辙后代研究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苏轼苏辙后代研究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苏轼苏辙后代研究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苏辙后代研究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苏辙后代研究资料(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苏轼苏辙后代研究 姓名:朱佳鸣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陶然 2009052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苏轼苏辙后代研究 内容提要 宋代眉山苏氏家族发迹于苏序,历三代至苏轼、苏辙兄弟而臻于颠峰。二苏 之后,由于种种内外因,苏氏家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然二苏后人人数众多,且 不坠家风、绍继家学,就中也不乏有诗文传世,文章政事为时人所称道者故从 家族研究的视角来看,二苏后人声望、建树虽不及前辈,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群体。本文就把视线聚焦在了苏轼苏辙的子孙身上。上编梳理考证了相关材料, 厘清了二苏子孙的谱系及个人生平,其中借鉴了当代学者的研究成

2、果,但更主要 的是补充了新的材料,有不少新的发现,也改订了时贤的若干疏失舛误之处。中 编对二苏子辈的苏过,孙辈的苏籀,这仅有的两个有文集流传至今的子嗣结合其 作品进行了个案研究。苏过一生和二苏的晚年几乎是交织在一起的,通过对他的 研究,可以从侧面窥见二苏晚年的生活和心境。此外,也可以以他为窗1 2 体察到 徽宗朝元祷党人子孙的凄凉落寞与彷徨无奈。而苏籀则是一个在高宗朝因不恰当 的言论而被后人钉在耻辱柱上的人物,事实是否果真如此,文中将在客观分析的 基础上给出论断。下编以二苏子孙为中心,以宋朝文化尤其是当时的蜀文化为背 景,从伦理、经济、政治,学术、文学,书画等几个方面总结概括了眉山苏氏在 家风

3、和家学上的特征。全文力图勾勒出二苏后人的全貌,并希以此能为宋代乃至 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家族研究略尽涓埃之力。 关键词:苏轼子孙苏辙子孙苏过苏籀苏氏家风苏氏家学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苏轼苏辙后代研究 A b s t r a c t F a m i l yS uo fM e iS h a nf i s e di nt h et i m eo fS uX ui n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r e a c h e dt oi t ss u m m i t i nt h et i m eo fS uS h ia n dS uZ h et h r e eg e n e r a t i

4、 o n sl a t e r A f t e rt h a t ,F a m i l yS uf a d ea w a yf o rs o r t s o fr e a s o n s T h e i rd e s c e n d e n t sw a sah u g eg r o u p T h e yi n h e r i t e dt h et r a d i t i o no ft h ef a m i l y , b e s i d e s t h a t ,s o l n em e m b e r sw e r ea p p r a i s e df o rt h e i rl

5、i t e r a t u r ea n do f f i c i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 A l t h o u g ht h e i r r e p u t e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w e r en o ta so u t s t a n d i n ga st h e i ra n c e s t r y , t h e ya r es t i l la nu n i g n o r a b l e g r o u pa tt h ep o i n to ff a m i l yr e s e a r c h i n g T h e

6、 r e f o r e ,t h i sa r t i c l ep u t st h ef o c u so nt h ed e s c e n d e n t s o fS uS h ia n dS uZ h e I nP a r tO n e t h ep e d i g r e eo ft h ed e s c e n d e n t sa n dt h e i rp e r s o n a ll i f ew i l lb e s t r a i g h t e n e do u tb yr e f e r r i n gt ot h er e l a t e dm a t e r

7、 i a l s 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c h o l a r Sr e s u l t sa r eu s e df o r r e f e r e n c e sh e r e ,b u tt h em o s tm e a n i n g f u lt h i n g sa r et h ea d d i t i o no fn e wm a t e r i a l s ,n e wd i s c o v e r i e s a n dc o r r e c t i n gs e v e r a lm i s t a k e s I nP a r tT w o

8、 ,S uG u oa n dS uZ h o uw h oa r et h eo n l yt w om e m b e r s w h o s ec o l l e c t e dw o r k sc a nb es e e nt o d a yw i l lb er e s e a r c h e d S uG u o Sl i f ew a sa l m o s tm i n g l e d w i t ht h eo l da g eo fS uS h ia n dS uZ h e S ow ec a ns e ead i f f e r e n tv i e wo ft h eo

9、l da g eo fS uS h ia n d S uZ h eb yr e a d i n gS uG u o Sw o r k s I na d d i t i o nt ot h a t ,w ea l s oc a nu n d e r s t a n dt h es c a r e ,t h e h e s i t a t e ,t h el o n e s o m eo fat y p i c a ld e s c e n d e n to ft h em e a n b e ro fY u a n y o uP a r t y S uZ h o uh a sb e e n t

10、a k e na sah y p o c r i t i c a ln l a nf o rh i sw o r d si ne a r l yS o u t hS o n gd y n a s t y B u th e r ea no b j e c t i v ep o i n t w i l lb eg i v e n I nP a r tT h r e e ,f o c u s i n g0 1 1t h et h ed e s c e n d e n t s ,t h et r a d i t i o no ff a m i l yS uw h i c hi s u n d e rt

11、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S h uc u l t u r ew i l lb es u m m a r i z e d K e yw ords :d e s c e n d e n t so fS uS h id e s c e n d e n t so fS uZ h e S uG u oS uZ h o ut h et r a d i t i o n o f f a m i l yS u I I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12、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姿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彩签字隅2 0 0 9 t I E5 月2 2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迸鎏盘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 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迸婆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 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帮b 易 导师签名: 签

13、字日期:2 0 0 9 年5 月2 2日签字日期:2 0 0 9 年5 月2 2 日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苏轼苏辙后代研究 绪论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的传入,以及人文 领域内不少交叉学科的建立,家族研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逐渐兴起。在中国大陆 与港台地区,相关著作和论文不断出现。这些研究覆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 有宏观的理论阐述,也有微观上的个案分析。就后者而言,魏晋六朝是学者们着 力最多的地方,也是收获最大的一块阵地。对两宋家族的个案研究,迄今也有了 不少成果。但对比这两个时期的家族研究,或者说是进入学者视野的那些被研究 的对象,我们可以发现,宋代的家族在当时的政

14、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些 不同于前代的特点。两宋社会,商品的经济迅速发展,加之朝廷“不抑兼并”的 土地政策,带来的是社会流动性的增强。这种流动性不仅表现为个人或家族对财 产和土地的控制力的减弱,更体现在个体社会身份的不稳定上,所谓“贱不必不 贵,贫不必不富”。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一种具有宋代时代特征的士大夫家 族便取代了魏晋隋唐以来的那种同产共居、累世公卿的门阀世族式的士族地主家 族。其中眉山苏氏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宋代家族:它本是一个并不富裕的中小地 主之家,于政治和经济上没有太多积累;全凭三苏,尤其是苏轼、苏辙兄弟的学 术、文章和一时的政治地位而彰显于世;其后便迅速地走向衰亡,且子孙们

15、分散 在全国各地。苏氏家族尽管以二苏兄弟为核心,但二苏子孙,即便在有宋一朝也 是人数众多,是这个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二苏后代的研究,在考察眉 山苏氏家族的时候是不可或缺的,并能以此来进一步丰富宋代家族个案研究的积 累,为理论总结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材料。 若暂时抛开在家族研究上的意义,仅就二苏后人们本身的价值而言,这一研 究也是很有必要的。苏氏家族以文章学术立世,其后代作为这一文化家族的延续, 无论在先天的禀赋,还是后天的学 - j 上,对家族风范定是有所继承。在文学创作 上,也就必然会留下其先人的烙印。遗憾的是除了苏轼第三子苏过和苏辙之孙苏 籀外,其余诸子孙都无文集传世。目前对苏过的研

16、究才刚刚起步,苏籀的文集还 有待点校,其他后人们散佚的文章也需要整理。此外,两宋之际的二苏后人们, 在苏轼兄弟政治文化生活惯性的作用下,经历了那个时代所独有的沉浮,他们或 是随长辈贬谪蛮荒,或是在党禁中受到压抑。在南宋初的崇苏热中,文化身份的 浙江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苏轼苏辙后代研究 提高,却也无法带来政治地位的转变。可以这么认为,二苏的后代,不单单是一 个家族中的片段,更是一个时代的多棱镜,折射出了十一、十二世纪里,近百年 的党争背景下的文化生态。 在宋代文学研究界,对苏轼苏辙后代的关注程度,远不及对于三苏来得广泛 和深入。建国后至今,完全以之为论述对象的文章,仅有李绍连的宋苏适墓志 及其他1 、张海鸥的( ( 苏过斜川之志的文化阐释2 李景新的惠、儋瘴地上 的特殊逐臣一一岭海时期之苏过论3 以及周子瑜的苏门的后起之秀一一苏籀 4 四篇论文涉及了两代三人。其中李绍连先生一文实与文学研究无关。苏适是 苏辙次子,其墓于1 9 7 2 年6 月在河南省郏县“三苏坟”附近出土,该文只是对 墓葬和文物做了一番考订,但文中所誊录下来的苏适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