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68083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一)湖北作家野夫生于60年代,经历过十年文革浩劫,他的纪实散文乡关何处让人读完倍感悲天悯人,他的自传体式的小说1980年代的爱情同样使人荡气回肠。前些日我有幸在网络上观看了由他本人编剧的同名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我一时感慨良多,也思考良多。爱情是所有影视小说中最经久不衰的主题。男主人公关雨波,上过大学,同时有才华和理想,女主人公丽雯单纯矜持,在经历了高考落榜后回到家乡,一心想要留守在父亲身边。高考一别,两人原本已经没什么交集了,但因为雨波毕业被分配回家乡锻炼,再次邂逅上丽雯。丽雯是他的初恋,或者说是暗恋,因为丽雯从没有回应过雨波。但丽雯其实是爱慕着雨波,只是她不想雨

2、波因为她而放弃他自己的前程。命运的际遇,丽雯的美好再次唤起了雨波心中未曾熄灭的爱火。但丽雯依然在犹豫中抗拒着雨波,同时一边又默默地关心着雨波。而雨波依旧只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他们的友情,直到半年后雨波等来了调令。在那个分别前的雨夜,两人无言以对,雨波再次失落而去。可有谁知道丽雯心中的苦?丽雯爱着雨波,钦慕雨波的才华,她在毕业前收到了雨波的信,却要装着没看见;雨波对她一次次的暗示,她装着无动于衷,她把自己最深的感情埋藏到了内心深处。丽雯的爸爸当年是城里的工程师,因为来到丽雯妈妈家乡修建桥梁,而遇上丽雯的妈妈,最后因为爱情而留了下来。不想时代造化弄人,丽雯的妈妈因病去世,丽雯的爸爸接受批斗被下放,最

3、后沦落为一个靠编制斗笠为生的孤独老人。丽雯父母曾经吵架后悔过,丽雯妈妈也觉得是她拖累了丽雯爸爸。丽雯的担忧也皆因如此,他不想雨波因为她而放弃他的才华和前程,而重蹈她父母的宿命。而当雨波在外面经历了沉冤落狱,出狱后心灰意冷地途经家乡时,在同学聚会上与丽雯再次邂逅。借着酒劲,雨波无法压抑的激情终于爆发,也为了帮助雨波尽快恢复信心,丽雯给了雨波一个缠绵之夜。而当雨波再次坚定跟丽雯表白时,丽雯拒绝了他,再一次把他推向了远方。当雨波多年后功成名就之时,他意外收到了丽雯病逝的噩耗。他再次返回家乡,他拿着丽雯在生前要转交给他的遗物,那封当年雨波写给她的信,丽雯一直珍藏在身边。那一刻,雨波泣不成声、心如刀割。

4、这是红尘男女永远纠结的人生命题。当爱情和理想两难全时,到底是选择理想,还是选择爱情?爱情终究是一个你情我愿的事,我愿意放弃和牺牲,你未必能领情和接受。就像丽雯爸爸当年他们不是选择了爱情吗?可再美好的爱情又如何能抵挡婚姻的磨砺和命运的多桀?电影毕竟是视觉艺术,作家可以在小说中轻松交换土地特质和天空特质,但在电影里就只能以前者居多了。电影从演员和拍摄地的选择都很不错,镜头里的一抹抹青翠欲滴的绿色,潺潺明净的溪水,古朴而悠远的房屋,都和那个还不算久远的年代十分惬合。1980年代,那是一个纯情不再的年代,也是值得永远怀念和骄傲的年代!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二)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文/喻书琴午夜

5、有谁在悲情唱: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看她的温柔善良,抚慰我的心伤其实所有纯净的初恋都指向创世的爱情;所有渴慕的返乡都指向伊甸的家园;所有男性的迷失都指向人类的堕落,所有女性的引导都指向救赎的召唤:孩子,你在哪里?第一次看到1980年代的爱情微信版宣传预告片,我就被深深吸引。听着民谣歌手小娟那曲我俩永隔一江水的忧伤旋律,读着这样的忧伤文字:1980年代是奇迹,是共和国历史上罕见的清纯时代。那时,野夫年轻,爱情更年轻;那时,野夫纯洁,不敢亵渎神圣的爱情。他回望80年代,不知道是为了给今天疗伤,还是为了讽刺今天,或是为了给自己增添活下去的力量? 一直对这种怀旧风、古典味、文艺范的自传体小说

6、电影有极大兴趣。于是,9月11日首映那天,特意携丈夫前往观影,帷幕缓缓拉开,耳畔有纯净如风的音乐流淌:风雨带走黑夜,青草滴露水,大家一起来称赞,生活多么美,我的生活和希望,总是相违背,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第一次重逢:情感的抽离他,1978年恢复高考政策后,成为全校唯一考上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被下派到一个偏僻落后乡镇当宣传干事,是一个背着吉他,吹着口琴,喝着闷酒写诗的青年。她,则在当年高考中以一分之差落榜,却并未选择复读,而是在母亲病逝后,主动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甘心到供销商店当一名营业员,是一个梳着麻花辫,穿着碎花裙,读着收获与大众电影的少女。无意中,他和她相遇,在湖北土家族那个山水

7、美如画的地方: 公母寨.刹那间,两人四目相对,内心颤抖,陷入深深的沉默。原来,丽雯是雨波高中时代的同桌,也是他暗恋和初恋过却始终未曾放下的那个女孩。四年前高中毕业,他曾写过一封情书偷放在她书包里,但并未得到任何回应;四年后大学毕业,他在这小镇上频频接近她,追求她,却还是被她的庄重和孤傲撞疼了。她其实并不孤傲,她也是喜欢他的。他善良正直,曾帮助她赶走那些骂她狗崽子的小红卫兵们,他才华横溢,能和她探讨泰戈尔、顾城、舒婷的诗。那么,她为何却始终对他欲说还休,欲言又止?因为在丽雯的人生价值观中,男人就是应该入世闯荡天下,出人头地的。她一直觉得自己父亲由于文革命运的残酷,从一个桥梁工程师变成一个编竹篓的

8、老人,被埋没这个山沟沟里英雄无用武之地.她不希望雨波重蹈覆辙。他,注定应该离开此地,成就一番理想和事业;而她,注定应该留在此处,守护经历浩劫后年迈体衰的老父亲。如果他执意选择和她在这穷乡僻壤厮守终身,势必会耽误他的大好前程。这种选择会让她深觉歉疚或许,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被误导的歉疚感?所以,当父亲关切地问:我看雨波好像很喜欢你?时,她正色告诉父亲:我不会和他谈恋爱的,他是大学生,我算什么啊?身份如此悬殊,她担不起。所以,当雨波深情地问:你可以留在这里,为什么我就不可以?患难相依一辈子,有什么不好的?她认真的对雨波说:你是男人,也是过客。角色如此差异,她担不起。所以,当雨波的省城强势女友小雅试探

9、地问:雨波好像因为你,不想考研了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她?她隐忍的对小雅说:我和你的共同心愿都是希望他早日走出这大山。我的喜欢只是山里人的喜欢,和你不一样。地位如此贵贱,她担不起。然而,丽雯是非常矛盾的女孩,理性上,她知道许不了他一个未来,但感情上,她左右不了自己内心深处激荡的少女情怀。两人在竹楼观月,在河岸戏水,她处心积虑照顾他,怕他借酒消愁损害健康,便在酒中兑水,激励他不要颓废丧志;见他没处洗澡,便给他烧热水,敢于担当瓜田李下的风险;丽雯的温柔善良并非只是对雨波一个人,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流露:帮助乡亲们捎东西而背沉甸甸的竹篓艰难走山路;帮助邻家阿姐做娃娃的肚兜;帮助刚长成的小鱼儿放生言

10、行举止间,丽雯无比透露着身心灵的女性之美。但有道是发于情,止于礼,丽雯始终矜持内敛的克制自己,和雨波保持严格的情感界限和严格的身体界限,在那个大雨如注的停电黑夜,两人在快熄灭的炭火微光中面对面而坐,彼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但从情感界限角度,她不允许他说出那些山盟海誓:毕业时我写给你的信你看了没有?记不清了有些事,水过三秋,就像梦一样,说破了,就是一地碎片,没意思了。此外,从身体界限角度,她一再拒绝他想要留下来的欲望试探:外面雨大,今晚我可不可以留下来?门边有伞。现代年轻男女很难理解,为何要那么严格遵循情感和身体的双重界限?为何不彼此热烈表白甚至来一场激情缠绵?因为丽雯心中自是高瞻远瞩,考虑的不

11、是情而是义。自己既然不打算嫁他,又何必诱使对方冒险逾越雷池,记下那些耳鬓厮磨的牵缠,说下那些相许终身的誓言?到不可收场的时候,就难以再慧剑斩情丝了。丽雯这种界限感极其难得。或者,也只有耳濡目染于1980年代初身体伦理观的女孩子才能做到。终于,他要调回省城了,她送他那件三浦友和款式的毛衣,他送她那只月满西楼的口琴。两人就此过别。没有情话,没有牵手,没有拥抱,只是隔着那扇古老的木头门。各自,也是独自泪流满面。从文本象征意义上说,丽雯代表的是家园与守护,雨波代表的是流浪与放逐,丽雯一面鼓励雨波去他乡流浪,一面又说:以后你不管走多远,这里永远都是你的故乡,累了,倦了,就回来歇歇。他在她的投入与对抗中,

12、恍然如有所悟,我们各自的坚持与放弃,都凝固在1980年代初的时光里。第二次重逢:身体的献祭他开始如她所期待的,在滚滚红尘中打拼天下,下海、经商、倒腾,但依然书生落魄。在他决定北上闯荡之时,班长给他安排了一次同学聚会来践行。于是,两人再次邂逅,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之后,两人终于无法抑制深藏在内心多年的情感暗涌。丽雯如同献祭般,将自己的身体给了雨波,为的是重新唤起他的自信和自尊。无论是作为男性作家的野夫,还是作为男性导演的霍建起,似乎都并没有解释丽雯作为女性的心理转折,为何在第一次重逢时,选择身体的严格抽离?而在第二次重逢时,却选择将身体交付?这中间,起码应该迈过了丽雯结婚并丧偶的五六年时光,到了9

13、0年代初期,在时代思潮的动荡变迁中,丽雯作为女性个体的心态有了怎样的改变?性意味着什么?女性的身体能否成为一种对男性的救赎?第二次重逢的那场激情戏拍的很像王家卫花样年华的风格,刻意出现了一个城市灯火阑珊的长镜头,和一种都市光怪陆离的轻音乐,仿佛这样意乱情迷的夜晚,已经离80年代初期那种山清水秀的镜头,那些田园诗意的音乐,日益遥远。正如电影的画外音独白:那个夜晚,似乎浓缩了一个年代的渴望,迷茫、放纵缠绵悱恻之后,他感到她抚平我爱的创伤,带来爱的渴望。再次决定留下来,如果没有你,我经历过的所有痛苦,都毫无意义。我不走了,你就是我一生所向往的幸福。但她拒绝了。也许昨夜就是一个错误,我只想帮助一个男人

14、恢复他的自信你是那种为道路而生存的天下客,你必须行走才会有意义。然后,第二次将他放逐。年轻一代的读者可能会再次不解,这一次,两人已经身心都互相交付,为何她不干脆选择和他一起闯荡天下?因为她丈夫车祸而亡,留下全瘫的婆婆和年幼的女儿需要照顾,但她不愿告诉他这些,她不希望这些伦常责任成为他行走的拖累。她得成全他的江湖,而非自己的爱情。第三次重逢:生死的阻隔从此,雨波在红尘中继续打拼,21世纪初的他终于华丽蜕变,成为所谓的精英成功人士。在拜金媚俗、物欲横流的大时代浪潮中,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然而,夜深人静之时,他会深深怀念丽雯,怀念故乡的山山水水,怀念80年代初期的那些无邪无

15、辜无欲无悔的青春。于是,他开始主动寻找她,主动寻找的过程不只是一个怀旧青春爱情的过程,更是寻找心灵家园的过程。可惜,最终打听到的结果令他五雷轰顶她刚因癌症去世。万万没想到,在家乡的葬礼上,他和她第三次重逢。又是一个十年,所有寻找的努力竟然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在那条留下过青春时代忧伤欢笑的小河边,他将那封她其实一直珍藏着的情书掷于水面,葬入那个永远的1980年代。从此,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那将是他再也无处安放的残生。被放逐的爱,是成全还是伤害野夫的小说写的很唯美,霍建起的电影拍的也很唯美,但依然触发我的一些理性反思。可以说,丽雯和雨波无法相濡以沫,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丽雯根深蒂固的男

16、性主流精英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从历史溯源来说,是否来自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治国平天下传统和三不朽期待?是否来自文革对一代上山下乡青年抱负埋没后的变革渴望,是否来自80年代初期某种求进步、求发展、求变革的启蒙话语叙事逻辑?虽然雨波一再表示愿意和丽雯在青山绿水中携手终老,但丽雯却无法做出像小龙女那样的选择:与杨过笑傲江湖,归隐田园。这种无为而治、乐天知命的道家文化取向,是丽雯难以认同和理解的,与其说,她是以自己爱情的隐忍换来他事业的成全,不如说,是出世与入世的不同价值理念。她始终强调,呆在山沟沟会毁了他的远大前程。她希望成全的,不只是雨波的前程,而是整个社会所推崇的男性主流精英价值观的前程。然而,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