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768066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3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一:货币的本质 知识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 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 会属性) 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 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备注补充: 两者的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

2、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 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 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 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知识点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 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其作用是表现其他一切商

3、品的价值,充 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A、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C、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 A、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B、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 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C、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D、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

4、数。 (2) 、其它职能: 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支付手段,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世界货币, 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 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 知识点 4:金属货 币与纸币 (1) 、纸币 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产生: 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发行: 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 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5、。超过这个限度,就 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 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C、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 建设,扩大出口。 考点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知识点 1:货币与财富:货币总是代表着一定的财富,代表着人们过去的 劳动。它本身没有是非善恶的区别。 知识点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通常使用的方式。包 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信用货币: 含义: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被利为信用

6、货 币。 职能: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3)信用工具: 信用卡: A、含义: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是 B、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 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支票: A、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 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B、种类:近期和远期支票,记名或不记名支票,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 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 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 知

7、识点 3:外汇与汇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的汇率 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 率制度。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 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对实现扩大就业, 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考点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知识点 1:价值与价格 (1) 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 劳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 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

8、的货币表现。货币产生后价值就 表现为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 俗。 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 知识点 2: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指从较长时间 看,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量基本相符,而不是指每次的价格与价 值相等。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 波动。 知识点 3:供给与需求 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各种因素对商品 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

9、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求影响价格: (1)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 种市场类型) 。 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 也能把商品卖出。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 种市场类型) 。 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 降。 考点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即价值规律的作用) : 知识点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 响比较大。 互为替代品价格的涨落,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需求成 正比

10、;互补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A:互为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 要。 B: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知识点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调节生产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考点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知识点 1: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居民的收入影响 A、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 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 增幅也下降。 B、

11、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 加居民收入。 C、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 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 ,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差距过大,影响消费 需求) 商品价格高低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A、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的关系:在人们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 下,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购买力则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 B、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之外, 还要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影响比奢侈品低。 各种商品比价的变

12、动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变化 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数量。此外,商品、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广告等 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知识点 2: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 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 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 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知识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

13、比重。 (2)恩格尔系数: 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 平的一个系数。 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 A、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 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 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 B、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 水平越高。 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 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考点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知识点 1:消费心理面面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

14、的影响,人们的心理 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A:从众心理: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别人做某事,自己不由自主地去做, 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B: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C: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 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 ,人民我有的炫耀心理。 D: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 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 讲究实惠,据己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知识点 2:消费行为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

15、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坚持适度原则,提倡勤俭节约精神。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要有主见,要保持冷静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 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 展。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 可持续消费。 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 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作为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观 念正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 绿色消费体现 要求,即 5RA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B、绿色生活、环保选购;C、重复 利用、多次利用;D、分类回收、循环再生;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的 困难,帮助我们获取新的成就。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应该戒奢,以俭。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 发展的,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的困境,帮助我们取得新的 成就。实践证明,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已过时的观点是非常错误 的和有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