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7999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形成的,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

2、,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当时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原因。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它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

4、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

5、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选自话说之“风”,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中的“风”,就是指“风俗习惯”,它记载了当时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B.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正好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C.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反而居于次要位

6、置。D. 现在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的风俗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用“自然界中风使万物得以生存”作类比,引出了文章的话题;然后以季康子问政于孔子的一段对话来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B. 文章举诗经十五“国风”和周易十五卦之“风”,都是在论述“风”的内涵。C. 文章两段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解读了诗经之“风”的深刻内涵,并指出孔子编集诗经的意图。D. 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诗经之“风”在古今社会生活中对于人们的教育引导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B. 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C. 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D. 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答案】1. B 2. D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

8、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十五个卦象,正好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当时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分析可知,“十五个卦象,正好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在文中没有依据。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

9、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

10、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层层深入地论述”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这是提出社会风俗习惯,然后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分析风俗习惯的意义与作用,第四段进行小结,提出“入乡随俗”的解决办法,由此可知,这不是层递式,而是并列式。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

11、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表述绝对化,原文的第四段为“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有公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姑妈的书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辞世了。“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

12、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走着,四处打量着,手里是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朵丫子上去了。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台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都扔到垃圾箱里去了。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我要在整面墙上订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

13、书旁。“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的故事、小红帽的故事,还有一个士兵的故事。这几本书薄薄的,也就五六页的样子。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科利亚把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和我们将从这里开始打败瑞典人,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科利亚着实

14、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他们举家乔迁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订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订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就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儿子,”科利亚恳求说,“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什么?”儿子

15、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整个这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怎么搞的!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里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他怒吼道,“老婆!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科

16、利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个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什么米哈伊尔的写的,里面的故事都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光秃秃的带着圆圈的小喇叭的收音机。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4. 以书为对象概括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