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6786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研究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规范生态系统)的角度,对学校体育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剖析,探究各种生态系统与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并初步构建学校体育生态系统的教育网络体系。 关键词: 学校体育;生态本性; 生态系统 ;教育网络体系 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就是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整体协调发展,这是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由此可见,生态文明这种崭新的理念已被广泛地关注,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面对世界生态革命的浪潮,体育界正在深刻地反思和研究现代体育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极力探索“人体育自

2、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发展对策。尽管发展生态体育涉及社会的、自然的等诸多因素,但是基本途径仍然是通过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来实现。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看,要实现人类社会的生态化,关键要依赖于学校教育的生态化,其目标就是要使受教育者从小就获得“人 社会 体育 自然”协调发展的知识、能力和行为规范,这是发展生态体育的关键和重点。因此,作为教育基本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的生态化问题也成为人们重视和研究的新领域1。 1. 体育运动的生态本性 21.1 体育运动生成的生态性 无论是东方自然养生、保健式体育。还是西方对抗、竞技性体育, 它们的起源与发展实质上都具有一定的生态意义。东方人对生命与生存的理解源于绿色

3、自然生态平衡的呼唤,他们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浑圆;西方人重视人与自然的征服、改造关系,争强好胜、永不服输的竞争精神不但支持他们在体育中超越自我、征服自然,而且借助体育强大的社会功能,竞争于人类社会。生态环境是体育运动产生的摇篮,人类体育的一切活动都要遵循和维护它的平衡与完整4。 马克思的“自然向人生成”生态世界揭示了人的生态生成性,体育的生态生成也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在自然向人的生成过程中,体育运动不但是人类能量的开发和释放,从根本上说,体育是通过人和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过程,是人向自身、向社会(即人的)“复归过程”( 马克思语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就在于人的自身的价值

4、,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是完善展开和全面实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统一。 1.2 体育运动的生命节律感应性 2 生命必定具有节律,节律感应是生命存在和活动的一种生态基础和生态机制。节律感应作为生物的生态调适活动是生物的本能产生对节律形式的选择,以优化升华, 体育运动正是这种“本能选择”的产物。体育运动以自身所具有的运动节奏形式,通过生理和心理的节3律感应达到对生命节律的影响和调试。体育作为一种生命节律活动,通过自身的节律调节人的生理和心理节律以改造和优化人类的生命生态。体育活动以节律为中介调适生命还表现在内外的相互转化上,当人体的内在节律发生不适的变化时可以借助体育的节

5、律性达到调节。科学合理地参加体育活动会使人焕发生命的活力,这就是体育的节奏和生命的节律性感应内外对应的表现,这也是体育产生发展和越来越昌盛的生态根源。 1.3 体育运动生命生态平衡调节的竞争性 竞争是生命本质的表现,也是生态化的需要。竞争不仅是生之表现而且是创造和优生的有利机制。竞争是体育的灵魂,是人与人的竞争、人与自然的竞争,是出自人类本能的好胜心、自尊心和臻美心的竞争。体育场给人提供了竞争本能表现的最好舞台,体育运动是最好的竞争形式。在体育运动中,人们以竞争的生态形式激发生命力,发挥生命智慧。 2. 学校体育多维的生态系统 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人类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而教育

6、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生态环境。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是以学校为中心,对学校体育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 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 往往是自然环境4和社会环境相互渗透、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相互融合的复合生态环境。 2.1 学校体育的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条件,又是人类认识、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特别是对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校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自然环境和建筑、绿化等人工环境,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对教育实施隐性影响, 起着环境育人的特殊作用。首先,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的心理、

7、行为、情趣有着不同的影响,可以铸就人不同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和文化态度。例如,我国东北喜欢冰雪运动,南方热忠于游泳等水上运动, 西部则经常开展登山、马术、摔跤、漂流等活动。由此可见,不同的自然生态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的体育特色,也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性格、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第二,良好的自然环境反映了学校的文化特色,体现了办学特点。例如,数量充足、舒适干净、布置合理的体育场馆,不仅能唤起人们去运动的欲望, 更能使学生体验环境美, 享受运动所带来的快乐5。 2.2 学校体育的社会生态系统 一般来说, 社会环境是人类所特有的生活环境。整个社会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学校只是其中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是人为的生

8、态环境。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5孩子” 。 社会生态系统表现为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观、教育条件、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一个师生融洽、教学生活秩序稳定的校园与社会环境。体育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与水平, 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体育的态度、风气,体育文化氛围, 师生体育活动的参与面以及这些因素与社会的信息交流和平衡、融合程度。首先,社会体育的大环境始终与学校体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一次国际大赛, 每一次体育热,每一块金牌的争夺,没有一次不在校园中掀起浪潮。同时,学校体育的生态化建设,也融合和推动社会体育发展。例社区体

9、育与学校体育的协同发展,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社区体育也为学校服务,就是生态体育得到良好运行的体现。其次,社会体育的发展状况,领导干部对体育的态度与决策,以人为本的生态观念都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步伐。2.3 学校体育的规范生态环境系统 规范环境是人类在群体生活中所形成和持有的态度、风气与气度、观念等。规范环境不但规范个人的生活和行为,而且使个人的精神有所寄托,使人的精神生活升华, 从而把握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 满足个人心理的需要。人在规范环境中,受到他人的态度、期望与要求的影响,从而建立价值观, 实践道德和发展人格。同样,由于个人经验的成熟或价值的创造,可以使自己的观念和精神

10、价值影响别人,充6实或更新文化,使规范环境得到发展, 内涵更为丰富、深刻3。首先,文化是学校体育主要的规范环境,学校体育要在文化生态环境中发生与发展,要受到文化环境中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同时学校体育对文化又起到传递、传播、发扬和创造的作用。其次,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感叹,连体育也重返艺术的迹象, 的确,当今的学校体育提高了其观赏性和便于表演。因此,未来的学校体育将不仅仅是为了增进学生健康, 增强学生体质, 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把体育的文化愉悦功能变成一种生活享受功能。 2.4 体育手段的生态系统 体育手段的生态化是指采用符合教育规律、身心发展规律的绿色教育手段,以人为本, 体现人性的体

11、育措施和方法。学校体育手段的生态化首先表现是使用了生态型体育器材和产品,从而减少尘土、噪音、美化环境,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其次,体育教学过程中方法、手段、教辅用具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最后,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等, 这些都是一种生态关系,( 下转 48 页)(上接 47 页)如果生态关系失衡,就会使体育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 学校体育生态化的教育网络体系的构建 3.1 整体规划、科学评估、强化管理 首先, 将学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纳入“生态学校”的整体计划中,7根据各地各校实际指定各校特色的政策、目标、步骤;其次,组织专家,联合攻关,加强生态体育的研究, 指定“生态学校

12、” 、 “生态体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实施平时监测、不定期抽查、定期评估的各级监控、评估的管理体系,评估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工作、领导业绩的重要指标;第三 ,探索与建立全新的生态管理模式。 3.2 建设生态体育课程 生态体育课程是传播生态信息、培养环境意识的重要渠道,课程设置要体现生态主旋律,使生态体育课程建设能够促进和影响整个学校形成全新的生态管理理念,提高教育的生态化的水平。 3.3 建设生态运动场 第一, 在目前大力修建塑胶运动场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加强新建场地的绿化、美化,利用自然环境开辟天然草坪,利用山坡地修建林间运动小道,为学生提供生态运动场所, 提高生态场地占有率。第二,更新运

13、动设施、器材,降低噪音, 提高安全性,使之符合生态标准。第三,在运动场区设置垃圾回收点,对水泥、碳渣运动场要及时维护,确保运动安全,减少尘土和泥浆。 3.4 突出学校生态体育的文化氛围,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与建设 首先, 利用广播、电视、板报、警示牌等广泛宣传生态体育知8识和方法;第二 ,开展形式多样是校园生态体育文化节、知识竞赛,鼓励更多投入校园运动场的环境建设与维护;第三,有计划地组织各类生态体育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通过班级、学校、工会等开展踏青、登山、自行车、沙滩、水中的各类生态型活动。 3.5 制定生态体育的行为规范。 包括学生上体育课、课外活动的行为规范,例如禁

14、止穿皮鞋和不符合运动要求的服装运动,不得随地吐痰,喝完的饮料瓶放到指定地点; 其次 ,制定野外活动行为准则和安全制度,例如要妥善处理垃圾, 爱护花草植物和野生动物等;第三在运动场所设置警示牌。 3.6 重视体育生态技术、产品开发与应用。 要增加科技的投入、研制、开发生态型运动器材和产品,减少这些器材、产品对运动场地和人的损伤、污染,降低运动噪音,提高产品的循环使用率;要杜绝有毒、有害产品进入运动场所,特别是降低游泳池水、塑胶运动场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参考文献: 1.杨玉晨. 绿色体育视野下的现代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 2004.7 2.马玉华. 体育的绿色之思对体育的生态学思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2 93.周君华 韩晓东等.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 4.许传宝. 体育生态学绿色体育的理论基础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1.4 5.邓跃宁. 学校体育的生态化与发展对策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5 6.马岳良. 绿色文明进程中的现代体育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 200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