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8讲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70417268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6724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8讲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70417268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8讲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70417268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8讲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70417268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8讲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7041726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8讲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7041726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38讲 第三单元复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标分解考纲细化以背诵案、课本为载体,以学生问题反馈为重点,通过学生展示落实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 1. 从考查内容看,高频考点有: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包容性;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意义。2、从命题形式上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及意义多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3、从能力上看,注重考察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能灵活运用本专题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

2、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二、问题反馈(一)构建知识体系(二)典型例题1.(2011高考福建卷39)材料一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

3、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一所给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2.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发展进步,缔造了多元一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

4、神。正是有了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中华民族才历经磨难而经久不衰,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我们学习历史,就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珍视先辈们创造的优良传统,深切感悟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担当,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凝聚起推动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材料二 翻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到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古往今来,几多中华儿女以悲壮的付出和牺牲延续中华民族命脉,强健中华民族肌体!(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8分)(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意义。(8分)归纳总结: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