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56讲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20170417288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6713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56讲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20170417288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56讲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20170417288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56讲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20170417288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56讲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20170417288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56讲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20170417288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56讲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2017041728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56讲寻觅社会的真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2017041728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6讲 寻觅社会的真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标分解考纲细化以背诵案、教材为载体,以学生问题反馈为重点,通过学生展示落实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物质性这一主线,重点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知识 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题型以体现类、原因类、启示类为主,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以及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的作用等知识的理解。主观题题型以体现类、原因类为主,往往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结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从人生价值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两难现象,分析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用价值观理论说明大学生如何就业,实现人生的价值。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理论分析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主干知识梳理(写到背面)三、问题探究问题一: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解1. 中国共产党

3、90多年来,各时期入党誓都有不同。红军时代有“阶级斗争、努力革命”等内容,抗日战争时期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等内容,解放战争时期有“要做群众的模范”等内容。这表明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2.下边漫画土豪(作者:谢正军)告诉人们A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语言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C社会意识的变化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归纳总结:问题二: 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的理解3.2015年,我国政府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

4、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哲学依据是 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状况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A B C D4.从农业免税到个税调整,从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基本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从最低的工资标准的持续提升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加快建设等,收入分配改革已在路上。下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变革同生产力发展总是同步的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 B C D归纳总结:问题三: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理解5发

5、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实现。党员干部必须心装人民疾苦,坚持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体现了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B CD6.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农民已经有闲暇、有能力、有条件直接参与各种文化创造活动。农民不仅仅是文化的接受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农民鲜活的生活状态、社会活动和生产实践,才是农村文化的直接源头。材料主要说明社会进步是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前提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物质条

6、件A B C D归纳总结:附:1.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是矛盾的。图示如下: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比较 类别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区别 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3社会基本矛盾(即根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4.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依据。5.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7、(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但是无论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多大,最终还要受社会存在制约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6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