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20180504215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6701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2018050421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2018050421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2018050421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2018050421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2018050421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201805042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201805042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自然特征和农业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和成因;(2)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情境学习:创设情境,教师引导, 激发学习兴趣;(2)自主研讨:读图,用图,掌握基本知识,互相讨论加深印象;(3)竞赛展示:分组展示自学成果,在竞赛中巩固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积极思考、勇于表现的学习态度;(2)培养人类活动要适应环境,也要保护环境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影响。难点:分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三者间的关系。三、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西北地区的视频,图片;2准备SMART Noteboo

2、k多媒体课件,增强交互性。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思路1导入创设“”情境;整体感受西北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播放歌唱祖国的歌曲,引入到的情境中,课堂成为“西北地区”代表团“关注民生”主题讨论会。播放美丽中国行视频片段。过渡:西北地区究竟在什么位置呢? 听歌曲猜歌名;看视频,感受西北地区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独特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西北地区人民不畏艰难创设美好生活的精神,并说出形容西北地区的一个词语。让每位学生成为西北地区“代表”,身处其中,拉近空间距离,激发主动性;体会西北地区并存着环境恶劣、风景美丽、生存艰难等要素,激发探索的兴趣;2研讨: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与显著自然特征投影“中国四

3、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教师在中国行政区图中画出西北地区的界线;趁机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来自新疆和甘肃,另一组来自内蒙古和宁夏,既为接下来的分组竞争做好准备,也在不经意间强化了西北地区主要省区这个知识点。在中国地形图中画出西北地区的界线,得到西北地区四周多山的地形特点。过渡: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被山所围的特点对其环境有和影响呢?教师板书和板画西北地区的轮廓图,画出主要的山脉和河流(塔里木河和黄河)投影出主要山脉河流图;投影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景观图。过渡:以代表团向总理第一次汇报小结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显著特征和成因,用总理“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批复,过渡到农业生产的学习。指出西

4、北地区的位置,概括其位于“内陆”的位置特征;回答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说出西北地区边界线上的山脉名称。自主完成学案第(一)(二)点并讨论竞赛:每组派一名代表,填出山脉名称,看谁填的准确工整。说明西北地区干旱的特征和东西向的递变规律;结合位置和地形分析其干旱的成因。填空并齐读从中国版图、省区图、地形图三种不同类型的图落实西北地区的位置,也为分析其干旱成因埋下伏笔。让学生自己通过读图获取信息,完成学案题目。适度的竞争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总理的批复既引出了下一环节的学习,也暗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原则,情境主线继续向前延伸。3研讨:西北地区农业特点和灌溉农业分布与特色。投影出西北地区

5、主要草场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内蒙古草场与新疆草场的差异,体会地表植被与水源的紧密联系。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西北地区,“因地制宜”应该以畜牧业为主 投影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分布图,结合省区介绍五个主要灌溉区的名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和昆仑山麓)和位置。 教师在板图上标示五个灌溉农业区,并引导学生结合河流和地形分析其主要水源。投影农产品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图。投影出宁夏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景观图,介绍其引水工程的差别,重点介绍坎儿井的优点和修建过程。过渡:以代表团第二次向总理汇报小结农业生产情况,用总理要到西北某些省区考察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渡到民俗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学习。自主完

6、成学案第(三)点并讨论。朗读课本P74页图中的畜种名称,体会畜牧业为主的特点。分析灌溉农业区的主要水源抢答西北特色农产品名称和产地。分析棉花、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的独特自然环境。体会西北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完成报告内容。体会“因地制宜”是指农业生产要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多个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主要的灌溉农业区分布地,以及特色农产品生长的特有自然环境。加深对坎儿井的理解和认识,感受人在适应自然过程中的创造力。以报告形式总结知识点,情境主线继续向前延伸。4、研讨:西北地区人民生活习俗和生态环境问题播放有关那达慕大会、蒙古包、晾房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民俗和当地环境、农业生产的关系。过渡:以两组学生交叉纠错和

7、统计结果作为对生活民俗的小结;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过渡到本节课的总结。自主完成学案第(四)点并讨论。在规定时间内,分组在黑板上列举出当地的民俗或生态环境问题,每位同学只能写一个。介绍蒙古包、晾房等,是让学生体会人们的生活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训练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每位学生只写一个民俗,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中来。5、总结结合板书和板图进行总结: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得其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是干旱;干旱的自然环境使得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为辅;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反过来,如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合理,也会破坏当地的环境。所以,民生之道,关键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回答位置、气候、农业和生活习俗间的关系将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串联,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五、板书设计西北地区位置:内陆(山脉环绕)气候:干旱农业 生活习俗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为辅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