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6610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剖析(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难点:如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1.生态文明的内涵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1.生态文明的内涵,2005 2004 2003,2002

2、 2001 2000,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是人类一个发展阶段,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是指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一种文明。,广义,狭义,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生态文明,1.生态文明的内涵,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科技投入低,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

3、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 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2008 2007 2006,十六大,明确把生态环境目标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5 2004 2003,十七大,将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并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

4、我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

5、明,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列入我国五年规划,即“十三五”规划。大会

6、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我国阔步迈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绿色”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义。,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乱砍乱伐,白色污染,电磁辐射,酸雨,臭氧消耗,2008 2007 2006,-大气污染: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81%。酸雨污染区面积已经占到国土面积1/3。 -水污染:我国废水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的82%。七大水系,污染严重,2800公里河段鱼类灭绝。 -垃圾污染:全

7、国城市生活垃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2008 2007 2006,2002 2001 2000,大气污染严重 各地出现雾霾天气,2008 2007 2006,2002 2001 2000,-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问题。我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50%60%天然草场退化。 -水土流失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滥捕乱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十分严重,屡禁不止。,2008 2007 2006,20

8、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草地资源:中国是草地资源大国,拥有草地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0%,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地仅0.33公顷,为世界人均草地面积0.64公顷的一半。 石油储量占世界的1.8 ,天然气占0.7 ,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 旱灾和水灾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荒漠化土地已

9、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水资源: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按1998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2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 森林资源:日本森林覆盖率65%,中国仅仅18。,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人与自然的关系:崇拜

10、自然,畏惧自然,“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原始文明)人类的行为的后果尚在纯自然的生态安全的范围之内,没有超出纯自然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循环再生的能力。,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人类行为的后果越出了纯自然的生态安全范围之外,作为人类实践产物的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缺乏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循环再生的机制与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轻视自然、藐视自然,甚至征服、改造自然,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

11、01 2000,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立与健全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循环再生的机制与能力,将人类的行为后果有效地控制在纯自然的生态安全范围之内;从“地球村”的整体角度重建社会圈与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的平衡。,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顺应自然,就是要使人类的活动符合而不是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出现因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 2007 2006,2005

12、 2004 2003,2002 2001 2000,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008 2007 2006,科技投入低,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2008 2007 2006,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必须在全社会、全领域、全过程都加强节约。 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

1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通过狠抓节能减排降低消耗、狠抓水资源节约利用、狠抓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狠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2008 2007 2006,2002 2001 2000,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 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科技投入低,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

14、涵。 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 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科技投入低,绿色发展是相对于农业文明时代“黄色发展”和工业文明的“黑色发展”而言。 在“黄色发展”时代,土地和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黑色发展”时代,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是最重

15、要的生产要素,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和环境要素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因此绿色发展时代,生态环境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绿色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的活动中不损害环境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必须坚决改变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08 2007 2006,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提倡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社会经济系统,把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主流“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生产流程,使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

16、程中。 循环发展通过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能量梯级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必须坚决改变以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科技投入低,“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低碳经济力图通过调整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等,用更少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产生出更多的社会福利。 低碳发展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动能源结构的清洁化, 推动各国重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发展观、价值观的转变。,低碳发展,必须坚决改变以气候变暖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第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2008 2007 2006,2005 2004 2003,2002 2001 2000,科技投入低,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 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