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6056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四 章 区 域 经 济 发 展第 一 节 区 域 农 业 发 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教材前两个标题“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背景,理解气候、地形、土壤、社会和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并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因地制宜原则。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各种图表,提高

2、学生读图用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和科学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并能够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得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讨论,激发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教学难

3、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分析。3.各种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教具准备】微课、多媒体课件、进阶练习等【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自学分析,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2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区域地理案例分析的学习方法已有所了解。但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显不足,对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

4、识比较模糊,这就需要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与高中地理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整合。【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自学微课,完成进阶练习。新课引入:图片展示多种农产品,启发学生说出其生产领域,认识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授课过程:一、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区域农业生产。这部分结合地理必修2农业区位选择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包括了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作铺垫。二、读图,认识东北地区范围和位置。东北地区概况:包括黑、吉、辽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

5、带,东、北、西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隔日本海和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黄海,纬度范围40N50N,120E130E,最北端可至53N,最东端可至135N。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通过读东北地区气候、地形、土壤等图,具体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得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优势。【学生活动1】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范围、邻国、纬度和海陆位置。【学生活动2】学生利用“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我国气候类型图”,结合课本P61图4.2,分析总结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利弊因素分析,培养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学生读图分析】在

6、地形图上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a、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b、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c、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师生归纳】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学生读图分析】土壤条件地形单元相对完整,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2、分析东北地区工业、交通、人口等方面的特点,得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优势。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

7、、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综合分析】工业、交通、人口等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3、【活动探究】做课本P62“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点拨: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点拨:南疆光照充足,土地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种植历史悠久,市场需求大。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

8、生产基地点拨: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需求量大。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点拨: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小结】通过对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我们可知,东北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优越。【过渡】前面我们分析了影响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现在来分析东北区域内部自然条件有何差异呢?对农业生产的布局有何影响?四、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1、指导学生读图4.4和图4.5,完成课本P63“思考”问题。2、结合图4.5和图表4.3思考(1)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

9、要高?(2)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总结归纳】(1)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2)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突出地形对水热条件的影响。【过渡】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东北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因地制宜的组织农业生产,就形成了区域内部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3、阅读课本P63内容,小组讨论后,列表归纳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特征。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品类

10、型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4、【学生活动】讨论完成课本P64“活动”题。小结:人类的生产活动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但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以扩大水稻的种植范围。为此,农业的发展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又要依靠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由于人类自身主观能动性促进生产技术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掘自然条件的潜能,不断调整农业布局,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但人类顺应和改造的选择实质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者统一。【课

11、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和生产布局特点,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也曾以农业生产为对象探讨过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人地关系是整本书贯穿始终的思想,东北地区人地关系如何?期待下节课再见。【板书设计】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二、东北地区概况二、地理条件三、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课后练习】课时作业【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其逻辑性较强,理顺一条清晰的主线思路很重要。备课时我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很重要的基础地位,同时东北地区的农业是我国最重要的

12、农业,切题引入本课。这对于学生对本单元、本节书的理解是比较有利的。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科技等,其中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学生对于东北这一区域的自然特征了解欠缺,所以在分析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时就比较受局限,仅仅局限于预习课文时获取的信息,而缺乏自主性探究、拓展的信息。我个人认为课前应该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知识,讲课时应该比较容易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放收自如。本课着重考察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图4.3,读图分析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与农业发展的影响;图4.4,读

13、图分析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这两个图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学生能够依照设计的思路把握要点。图4.5,读图分析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难度就比较大,我在讲课的时候提示学生首先理解东北作为一个区域,在内部其自然条件是有差异的,本图是地形、积温、年降水量三个要素的组合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向东不同地方地形、积温、年降水量组合的差异,也就是自然条件差异,在自然条件差异下农业布局形成了平原地区耕作农业区、山地林业和特产区、西部高原的畜牧业区。这种提示加引导,层层深入的方式,比较容易学生接受,效果不错。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商品率高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其商品率最高的原因是什么?理顺这个思路对下面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引入未来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备课、提取主线、理顺思路、知识铺垫、及时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小结、穿插活动、讲练结合,是我这节课的讲课方法,从课后练习来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还是不错的。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