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常用的26种理论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65959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69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工常用的26种理论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社工常用的26种理论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社工常用的26种理论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社工常用的26种理论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社工常用的26种理论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工常用的26种理论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工常用的26种理论资料(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 第 1 页 共 49 页 社会工作常用的 26 种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 二、社会学习理论二、社会学习理论.1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3 四、镜中我理论四、镜中我理论. .3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4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6 七、九型人格理论七、九型人格理论. 7 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8 九、社会支持网络九、社会支持网络 .9 十、优势视角理论十、优势视角理论

2、12 十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十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20 十二、生态系统理论十二、生态系统理论 . . 22 十三、社会化理论十三、社会化理论. .26 十四、活动理论十四、活动理论 . 29 十五、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十五、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 . .30 十六、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十六、心理防御机制理论.32 十七、社会系统理论十七、社会系统理论 . .35 十八、场地理论十八、场地理论. .36 十九、社会交换理论十九、社会交换理论 .37 二十、社会互动理论二十、社会互动理论 .39 二十一、互动小组模式理论二十一、互动小组模式理论 39 二十二、人际互动理论二十二、人际互动理论.

3、40 二十三、心理社会理论二十三、心理社会理论 .40 二十四、发展理论二十四、发展理论.44 二十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二十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5 二十六、家庭沟通理论二十六、家庭沟通理论 .48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 第 2 页 共 49 页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 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马斯洛于 1943 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 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

4、全 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 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 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 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 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 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 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 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 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 会条件下的, 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

5、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 研究人的行为。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 第 3 页 共 49 页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 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 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 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 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 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 1909

6、年出版的 社会组织 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 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 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 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 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 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 第 4 页 共 49 页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 理论生

7、物学创始人, 50 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 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 研究的概念, 奠基了生态系统、 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1968 年贝塔朗菲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总结了一般 系统论的概念、 方法和应用。 1972 年他发表 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 , 试图重新定义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把一般系统论局限于技术方 面当做一种数学理论来看是不适宜的, 因为有许多系统问题不能用现代 数学概念表达。系统思想是一般系统论的认识基础,是对系统的本质属 性(包括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的根本认识。系统思想的 核心

8、问题是如何根据系统的本质属性使系统最优化。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 论的要点如下: (1)系统的整体性(1)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是若干事物的集合,系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性,但又不简 单地等同于整体。因为系统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之外,它还反映整 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整体与环境的关系。这就是说, 系统是从整体与其要素、层次、结构、环境的关系上来揭示其整体性特 征的。要素的无组织的综合也可以成为整体,但是无组织状态不能成为 系统,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是在一定组织结构基础上的整体性,要素以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 第 5 页 共 49 页 一定方式

9、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的结构, 才具备系统的整体性。 整体性概念是一般系统论的核心。 (2)系统的有机关联性(2)系统的有机关联性 系统的性质不是要素性质的总和,系统的性质为要素所无;系统所 遵循的规律既不同于要素所遵循的规律, 也不是要素所遵循的规律的总 和。 不过系统与它的要素又是统一的, 系统的性质以要素的性质为基础, 系统的规律也必定要通过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的结构)体现出来。 存在 于整体中的要素,都必定具有构成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内在根据,所以要 素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其要素的意义, 一旦失去构成整体的根据它就 不成其为这个系统的要素。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系统是要素的有机的集 合

10、。 (3)系统的动态性(3)系统的动态性 系统的有机关联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系统的动态性包含两方面 的意思,其一是系统内部的结构状况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其二是系统必 定与外部环境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比如生物体保持体内平 衡的重要基础就是新陈代谢,如果新陈代谢停止就意味着生物体的死 亡,这个作为生物体的系统就不复存在。贝塔朗菲认为,实际存在的系 统都是开放系统,动态是开放系统的必然表现。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 第 6 页 共 49 页 (4)系统的有序性(4)系统的有序性 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其动态的方向性都表明系统具有有序性的特 征。系

11、统的存在必然表现为某种有序状态,系统越是趋向有序,它的组 织程度越高,稳定性也越好。系统从有序走向无序,它的稳定性便随之 降低。完全无序的状态就是系统的解体。 (5)系统的目的性(5)系统的目的性 为了避免误解(主要是避免与古人的“目的论”混同),也有人把它 称为“预决性”。贝塔朗菲认为,系统的有序性是有一定方向的,即一 个系统的发展方向不仅取决于偶然的实际状态, 还取决于它自身所具有 的、必然的方向性,这就是系统的目的性。他强调系统的这种性质的普 遍性,认为无论在机械系统或其他任何类型系统中它都普遍存在。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

12、精神病医师,新精神 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 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 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 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 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 第 7 页 共 49 页 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 是积极的, 哪些是消极的, 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

13、, 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1.婴儿期(01.5 岁)1.婴儿期(01.5 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2.儿童期(1.53 岁)2.儿童期(1.53 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 岁)3.学龄初期(35 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 岁):4.学龄期(612 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 岁):5.青春期(1218 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 岁):6.成年早期(1825 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 岁):7.成年期(2565 岁):繁衍对停滞的冲突 8.成熟期(65 岁以上):8.成熟期(65

14、岁以上):自我整合对绝望的冲突 七、 九型人格理论 九型人格(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是婴儿时 期人身上的九种气质,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 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 它是一个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 第 8 页 共 49 页 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 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 全球 500 强企业的管理阶层均有研习九型性格,并以此培训员工,建立团队,提 高执行力。 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

15、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 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 戴维丹尼尔斯(David Daniels)则发现这九种不同的气质刚好和 九型人格相配。 九型人格不仅仅是一种精妙的性格分析工具, 更主要的是为个人修 养与自我提升、历练提供深入的洞察力,与当今其它性格分类法不同, 九型性格揭示了人们内在最深层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 它不受表面的 外在行为的变化所影响。它可以让人真正地知己知彼, 可以帮助人明白 自己的个性,从而完全接纳自己的短处、活出自己的长处;可以让人明 白其它不同人的个性类型, 从而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沟通及融洽相 处,与别人建立更真挚、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 八、社会损害

16、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 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 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 其同住。 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关注中国社会工作者微信公众平台 第 9 页 共 49 页 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 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 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 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 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 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 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 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 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 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