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1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语文a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65808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1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语文a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1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语文a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1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语文a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1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语文a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1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语文a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1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语文a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1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语文a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西林壁,苏轼,作者简介,目录,题西林壁,苏轼,作者简介,目录,题西林壁,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文学成就: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成为“三苏”。 主要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初读感知,目录,题西林壁,我要实现的小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2、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写作背景,目录,题西林壁,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初读感知,目录,题西林壁,听老师来朗读一下,然后自己朗读,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课文讲解,目录,题西林壁,理解划线字的含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峰:高而尖的山头。 面目:面貌,相貌。这里指庐山所呈现的景象。 缘:因为。,题西林壁,苏轼,课文讲解,目录,题西林壁,理解诗句的含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

3、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课文讲解,目录,题西林壁,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山峰。 远看、近看、俯瞰、仰望,景象各不相同。,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课文讲解,目录,题西林壁,我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 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了)。,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课文讲解,目录,题西林壁,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课文讲解,目录,题西林壁,讲道理的是那两句诗呢?蕴含了什么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察事物时

4、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客观地进行观察,不能片面的看待事物,课文讲解,目录,题西林壁,还记得二年级学习的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吗?,拓展回顾,目录,题西林壁,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思考: 为什么小鸟和青蛙看到的天空是不一样的呢? 小鸟和青蛙看到的天空不一样, 是因为_,拓展回顾,目录,题西林壁,拓展回顾,目录,题西林壁,盲人一摸着象的身子说:“象就像一堵墙。” 盲人二摸着象的牙,说道:“象和又圆又滑的棍子一样。” 盲人三摸着象的腿,就反驳他们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象跟柱子差不多。” 盲人四摸着象的尾巴,大声叫起来:“你们都错了!象和粗绳子一模一样。”,盲人摸象,为什么呢?,不同的角度观察,客观全面的看待事物,课后作业,目录,题西林壁,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小练笔:仔细观察一件事物,写出你的发现,退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