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数合解-a4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65078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43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数合解-a4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理数合解-a4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理数合解-a4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理数合解-a4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理数合解-a4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数合解-a4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数合解-a4资料(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理 数 合 解 北海老人 著 学庸序 1 学庸序 学庸序 学庸之解, 何为而解也?盖为论语言性, 分性习而未剖理气, 故百余年告子之徒出,而杞柳之性、湍水之性、及性恶之说兴, 而降衷之恒性昧矣!此乃论气不论理,性体之所以不明也。是以 孟子得孔门之正传,起而救之以性善,是则是矣,然论理不论气, 而后起之情识未悉,故不达者,多以之为迂,理微难见,气显易 知故也。迨至有宋濂洛诸儒辈出,补前贤之所未备,而性遂有本 然气质之别,理气分清,较之前贤颇为详尽,而又未尝言及本然 气质二者,大本大源之所从来。其失意传言,诵言忘味,志弋名 利,无心圣贤者,固无足论,纵使有志,或于源头未清,亦无从 入手。论者不失

2、于空言无凭,则失之以气为理。贤关圣域淆然莫 辨,人心道心混为一途,而精一执中之传,已在若晦若明间矣。 愚于是不揣固陋,因中庸之天性,大学之明德,阐明理天气天, 为理性气性,人心道心之所自出,不令后之学者,生漫无入手, 望洋而返之叹。斯解言理必本于河图,验之大地,即东西南、北 不易之寒热温凉,推而至于性,分之四端万善,使寂然不动,感 而遂通之无极理天,燎然在目,再推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 而凝,三五之体用费隐推,而至于河洛卦爻,理天气天百王不易 之大经大法,以实大人大体之用,则理周性命。人禀天理,天人 一贯,赋畀禀受之际,凿凿可据,天与人合,人与天通,穷神达 化,当前即是,不假强为。已入圣域,

3、得其真传,知所入手,尽 性至命。虽理微道大,步步脚踏实地的,知不睹不闻、无声无臭、 体物不遗、洋洋如在者,到底为何事,即极深研几,确有把柄, 知圣贤心法,非漫漫无稽之空谈,方知至静不动之理。人得之为 理数合解 2 本然之性,降衷之性,性善之性,人生而静之性,尧舜之不异众 人者也。若只言本然,不究气质,虽无碍于明德率性之道,犹恐 不足以惺未达者之心。故无极理天而后,又申明太极、阴阳、四 象、八卦,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周之流行气天。又复参 之以星辰日月吉凶之性,以及旺相休咎生克制化,万分不齐之所 以然。天气如何分之与人为气数之命,人何以得气天之所命者, 为气质之性,以究寿夭穷通智愚贤否之所由

4、来,方使理常气变, 燎若指掌。圣域贤关,灿如列眉,使有志为学者,不致有南辕北 辙,莫知适从之惑,得其大本大源之所在,了然性命天道之微。 由约入博,必令穷究经史子集,考验古今国家之兴废,人事之得 失,以及元会升降,世运变迁,天地终始,人物消息之显。洞悉 费隐,明中之体,廓大之量,入手以静,了手以诚,通达本末, 尽人合天,而内圣外王,明德新民,修道立教之纲领条目,治平 位育之极致功效,有不外此而得者矣,此学庸二经之所以解也。 区区管窥,未知是否,如有高明,乞赐指教。 时光绪二十一年阳月中浣之吉 大学解 1 大学解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 大学者学大也。何谓大,惟天为大。天可学乎?曰可。一画 开天,伏羲

5、之学天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黄帝之学天也。惟 天为大,惟尧则之,帝尧之学天也。惟天之命,于穆不已,文王 之德之纯,文王之学天也。余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 物生焉,孔子之学天也。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子思之学天也。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 以事天,此孟子之学天也。天者,性之所自出。性者,人人所固 有。性既为人人所固有,则天即为人人所当学。学之则大化圣神 可从而至,不学则狂妄鬼禽亦可从而至也。然天有理天、气天、 象天之分,故性有理性、气性、质性之别,而心亦有道心、人心、 血肉之心之不同,此愚人、贤人、圣人之学问见地造谐之所由分 也。理天者,乃理性、道心之所

6、自出。理者,无极之真也。未有 天地,先有此理,天地穷尽,此理复生天地。未有此身,先有此 理,此身既逝,而此性仍在。理本无象,天现河图以象之。有象 之河图为地盘,如人之身也。无象之河图为理天,如人之性也。 易之坤卦曰,黄中通理,盖此理贯乎大地之中,超乎大地之外。 河图之数,二七在南属火,火主暖,故南方多暖,此文明辞让, 礼之端也。一六在北属水,水主寒,故北方多寒,此沈潜是非, 智之端也。三八在东属木,为元,为春,属木则木能生火,故大 明出于扶桑,为元则四德称首,为春乃生机所出,此慈爱恻隐, 仁之端也。四九在西属金,为利,为秋,属金则金能生水,故河 理数合解 2 源发于昆仑,为利则刚而能断,为秋则

7、共乐西成,此果敢羞恶义 之端也。五十居中属土,统四端,兼万善,为性心之本体,信实 之大用。此理之所以无所不理,各得其理。其体至虚,故万殊在 于一本,其用至神,故一本能应万殊。至虚则一无所有,而无所 不有;至神则淡然无为,而无所不为。周子曰,无极之真,二五 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此性之所自来,人之所 由生也。二五之精生有形之身,无极之真妙合其间,作无形之性 三五相合,有无浑一,天寓乎人,人寓乎天。人中之所寓者,虽 天之一点,而至理无分,至神能通,实天理之全体也。天理者万 物统体之性, 人性者物物各具之天也。 此性寓于一身之中谓之隐, 超乎有形之外谓之费。费则放之弥纶六合,隐则卷之退

8、藏于密。 弥六合则其大无外,藏于密则其小无内,此大学之道已得于未生 之先矣。迨此身之既生也,地一声,太极之气从而入之,气显 理微,微不胜显,则拘于气禀,知识渐开,甘食悦色,交物而引, 则蔽于物欲矣。理蔽于气,气蔽于物,物交于物,自理而气,自 气而物。愚人只知有物,而不明乎气,贤人明于气,而不达于理, 如不从事于学,则囿于小而昧其大矣。当斯时也,欲自小而入大, 非学不可学之之道奈何。 大学解 3 在明明德 在明明德 明德有三义,德之体本明,惟其明也,故称德,此一义。明 德虽人人本有,然拘于气禀,蔽于物欲,大都有而不知其有,非 学无以知其明德之所在,此明白其明德也。然知而不行,不足以 充明德之体,

9、扩明德之量,必须于行而后扩充之,广大之,由大 而化而圣而神也,知行之道,谓何? 理数合解 4 在新民 在新民 盖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即天命之所谓性也。知其明德, 充其明德者,率性之谓道也。在新民者,修道之谓教也。盖有教 无道,则天人路迷而难成;有道无教,则师生道绝而无继。道全 于己,可以继天立极。以道教人,乃为代天宣化。继天立极者, 明体也;代天宣化者,达用也。明体者,自明其明德也;达用者, 教人明其明德也。教人明其明德者,新民也。经文亲字读新者, 非亲不新。师生之道,无间远近,无分亲疏,胥一世而教育之。 薰陶渐染,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迨至沦肌洽髓而后,胥四海而 咸登仁寿,连亲疏而同成父子。

10、孔门师弟,有唐虞君臣之尊,成 周父子之亲,年近三千,世近一百,至今犹未改也。夫四配、十 哲、七十二贤、三千徒众,大都陋巷草野之人也,及至明德通艺 而后,尽成孔门高弟,而列国侯王多与之分庭而抗礼,无复陋巷 草野之习,尽成衣冠道德之士。旧习渐消,新德日裕,此非新民 而何?现今圣庙布满海内,圣教溢于海外,而七十二贤共夫子同 庙享祀,而其后代子孙同派起名,不但新于一世,而能新于万世; 不但亲于一代,而可亲于万代也。由此观之,新民必须亲民,民 愈新则民愈亲,新至旧染去尽,亲至百世不改,此方谓之新民, 方谓之亲民也。亲与新,一而二,二而一也。亲新之道奈何? 大学解 5 在止于至善 在止于至善 至善即至理也

11、,至理即不睹不闻之神,无声无臭之天,无思 无为之性。斯理也,在天谓之天理,在地谓之地理,在人谓之性 理,在物谓之物理,在事谓之事理,文有文理,道有道理,故穷 理然后尽性,穷神方能知化。理者,至善之体,神者,至善之用。 理天者,万物统体之至善,理性者,物物各具之至善。故天失理, 则星斗乱度;地失理,则山崩川溢;人无理,则伦常乖舛;文无 理,则行之不远;道无理,则修之难成。天地之间,万事万物, 得理则善,失理则恶。无极理天,五常具备。无极理性,五德兼 该。天道福善而祸淫,人道赏善而罚恶。积善余庆,积恶余殃。 然而善有大小,善有真伪。尧舜揖让,故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汤武征诛,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2、尽善尽美者,至善也。尽美 未尽善,善则善矣,而非善之至也。五伯之假仁义,彼善于此则 有之矣,谓之善则未必也。理欲互乘,有得有失,理气混淆,非 善之至也。始勤终怠,旋得旋失,或作或辍,非止于至善也。孟 子曰,性无有不善,此论理不论气也。告子曰,有性善,有性不 善,此论气不论理也。荀子曰,性恶,此理气皆不论,而只论乎 欲也。论欲者,则性有恶而无善;论气,则性有善有不善,而非 至善;论理者,然后知性无有不善,而谓之至善也。荀子言性恶, 知有象而不知有气也;告子言性有善有不善,知有气而不知有理 也。知象者,离道太远;知气者,渐近于道;论理者,则至于道 矣。至于道,则理为至理,善为至善,诚为至诚,神为至

13、神,圣 为至圣,人为至人,性为至性。至善为何?即明德之所在也。明 德者人之所得乎天,即天命之谓性也。学人皆知人人有性,而不 理数合解 6 知性出于天。即知性出于天,而不知天有理天、气天、象天之分; 命性有天赋之命、本然之性、气数之命、气质之性之别;心有道 心、人心、血肉之心之异;神有元神、识神、魂魄之不同。气质、 肉心、魂魄出于象;气性、人心、识神、气数之命出于气;本然 之性、道心、元神、天赋之命出于理。象则暗而不明,气则有明 有暗,理则本体常明。本体常明者,至善之地也。此地论象则五 行具备,论气则五气朝元,论理则五德兼该。有无混一,显微无 间,两在不测,彻内彻外,非内非外。放之则弥六合,大而

14、无外, 此明德至善之费也;卷之则退藏于密,小而无内,此明德至善之 隐也。愚人执象,以五行之质为道,此团砂为饭,苦死无成之道 也。贤者以五行之气为道,此仰箭射空,力尽终堕之道也。圣人 以五常之理为道,方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五常之性明德也,至 善也。明明德者,止于至善也;止于至善者,明明德也。盖明德 虽人人之所固有,然自有生而后,拘于气禀,蔽于物欲,迷真逐 妄,背觉合尘,若非生知之圣,大都有而不知其有。此上古圣神, 乘时应运,聪明天诞,礼无不具,用无不周,万化在手,宇宙生 心,始于明德,则继天立极,终于亲民,乃代天宣化。至善止于 一人,则德无不明;至善止于人人,则民无不新。道在尧舜,帝 王传之;道

15、在文武,诸侯传之;道在孔孟,大夫传之;道在周程, 士人传之;当今之世,道在庶人,此不卜可知者也。三代以上, 道在君相,自上传下,传之庶人为终局;三代而下,道在师儒, 自下传上,传至帝王为终局;此亦理势之必然也。大学之道者, 圣经之总冐也,是为无极而太极。明明德者,天一也。一者,奇 也。 奇圆围三, 三用其全, 新民者地二也 (二者耦也, 耦方围四) , 四用其半。三三见九,天之数也;二三如六,地之数也。至善之 理,乃无极之至真,合天九地六,而一之者也。盖因天失理,则 大学解 7 天发杀机,而移星易宿;地失理,则地发杀机,而龙蛇起陆。故 我不止于至善,则德不能明,教人不止于至善,则民何由新?此

16、道之所以生一,而一之所以含三也。明德者,体也;新民者,用 也。至善之理,乃明体达用之主宰也。盖止于象则有坏,止于气 则有尽,惟止于理则不坏无尽,神智圆通,虚灵活泼,舒之满六 合,卷之不盈握,虽寂然而不动,乃有感以悉通,大化圣神可从 而至,贤关圣域可从而登。止于一时,则一时之德明,而为一时 之圣贤;止于一日,则一日之德明,而为一日之圣贤;止于终身, 则终身之德明,而为万世之圣贤。止之则狂可作圣,不止则圣可 作狂。止之一字,不綦重欤,是故易曰,艮者止也,兼山艮,君 子以思不出其位,此仁者之所以乐山也。止之之法奈何?学者必 访求真师,指点详明,超气离象,洞达神明,得其明德至善之所 在,知空中之不空,识无中之妙有,然后寡欲养心,遵颜子之四 勿,依曾子之三省,体论语之思无邪,自有思入无思,自有为还 于无为,此止之之法也。再加以有事戒淫念,无事戒杂念,则行 住坐卧,神明现前,廊庙山林,静喧语默,随在得所止矣。得止 者,复礼也。礼复则明善复初,明善复初则天下归心。心止于至 善则德成,事止于至善则业就。 理数合解 8 知止而后有定 知止而后有定 夫下天贸贸,歧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