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 喜欢上语文课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6490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让学生 喜欢上语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让学生 喜欢上语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让学生 喜欢上语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让学生 喜欢上语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让学生 喜欢上语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学生 喜欢上语文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让学生 喜欢上语文课很多学生都觉得上语文课索然无味,特别是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更不愿意上语文课。 接下来,我想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 一、营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上好一堂课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氛围,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 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今天老师听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到底是谁与谁在争吵呢?他们在吵什么呀?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到稻田里去看个究竟吗?”这样的开场白使全班学生对稻田里所发生的事感兴趣了,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再则,教

2、师还要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教育环境中精神的宁静与详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如教学 庐山的云雾一文,为了体验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组自学: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能用自己语言描绘文中云雾特点的同学,可以写一写;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文中描绘云雾的特点给画下来;如果还有别的方法也可以。这种让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不但给了学生自信,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变得乐学。 二、鼓励质疑,放飞创新的翅膀 2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阅读部分

3、第 5 条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这就提醒老师,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正如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 如在学习拉萨的天空时,当读到:“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句话写得真是太妙了。但有一个学生说道:“这怎么可能呢,真是吹牛大王!”显然,这个学生并没真正理解文中的内在含义。面对这种情况,我并不是急着把答案告诉他,而是对他的大胆质疑表示赞许,然后让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样他在合作学习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到与人交往

4、的快乐,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保护了他质疑的积极性。 又如教学小露珠一文时,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我觉得文中的她字写错了,应该是它 。 ”老师问:“为什么呢?”学生答:“因为课文里写的是小露珠呀!”我说:“老师觉得你很勇敢,敢于提出与课文不同的意见,而且说得很有道理!你们再默读课文,看能否找到答案。 ”不一会儿,学生明白了,这是一篇童话,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植物当作人来写,如果把“她”改成“它”就矛盾了。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通过学生互读、互评,教师再适当地引导与点拨,使学生学习语文由乐学转到了会学。 3三、鼓励驳问,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生天生好奇,喜欢问为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见解,对书本写的

5、内容、对老师的话提出疑问,对此,我们应该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如有位教师教落花生一文,曾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学生认为,文中用桃子等物与花生进行对比好像不合适,它们同样有用,只是用处不同而已。他觉得桃子又好看又有用比花生更可爱。虽然这与老师的预想不一致,但他观点独特,老师如果还一味地让学生朝自己预定的目标走,那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将会被泯灭;反之,给予肯定与表扬,就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性。 又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写小动物的作文课中,有一学生问:“老师,人是不是小动物?”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老师会反感,觉得他在捣蛋,那位老师却笑了笑说:“你说呢?”学生答:“老师,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人只有一二百

6、斤,肯定是小动物。 ”老师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的,就说:“就按你说的去写吧。 ”第二天他上交的作文这样写道:“人自以为是万物的主人,仗着会制造工具,仗着人多势众,几乎把其他动物赶尽杀绝。要知道你们人也是动物,和老鼠相比,可能会吓死它们,但在鲸的面前,人却小得可怜。 ”老师觉得他写得很有创新意识,一下子给了满分,从此,这位学生的说话能力、写作水平大大提高了。看到这,我为这位学生遇到一位好老师而庆幸,由此可见鼓励学生驳问是多么重要。 四、给予自由,得到“六大解放”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要使学生得4到“六大解放”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读;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到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时间,使他能学想学的东西。 ” 这一教育理论的主旨无疑就是要教师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觉、主动、兴趣盎然地学习。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未来,就让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