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辅导的理念与设计——广州大学邢强教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64850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心理辅导的理念与设计——广州大学邢强教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班级心理辅导的理念与设计——广州大学邢强教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班级心理辅导的理念与设计——广州大学邢强教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班级心理辅导的理念与设计——广州大学邢强教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班级心理辅导的理念与设计——广州大学邢强教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心理辅导的理念与设计——广州大学邢强教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心理辅导的理念与设计——广州大学邢强教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件制作人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邢强博士/教授。 此课件来源于番禺教师心理讲座。为了更多人可以了解相关心理知识,特此传播。 衷心向邢教授致敬!,班级心理辅导的理念与设计实务,主讲:邢强 博士/教授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校首先培养的是灵魂健全的,到达博雅高度的,即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人格的完整对个人来说,意味着健康。一个健康的、灵魂健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 纽曼,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说过:“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班级心理教育的理念,1,班级心理教育实务,2,4,心理教育从学校走向班级 班级心理教育的概念 班级心理教育的特点,11,

2、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12修订版)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1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逐步进入班级工作之中,班主任老师要学会用心理辅导的方法与学生沟通交流;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开展班级辅导活动;能够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转介到学校心理咨询机构。,13,团体辅导 是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教育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往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

3、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活动。 班级心理辅导是以团体动力的理论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为基础,以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一种集体心理辅导活动。 班级心理辅导与班级主题活动 班级心理辅导与团体心理辅导,14,1、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理念 2、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中最感压力的问题是:学习、人际关系、自我意识、青春期的困扰、学校生活的适应。 这些问题均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3、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 4、维护班级团体合作与团结 5、提高教育教学与共情的能力。,团

4、体辅导在学校应用的意义,15,(1)评价性的学生观要转变为移情性的学生观。 (2)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个体的需要要兼顾。 (3)智能的发展和“全人”的发展。 (4)对学生的问题要从外显性到内显性进行分析。 (5)相信每一个学生有善性,有潜力,有能力改变自己的问题。,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心理教育的前提,16,(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团体可以满足人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 (2)社会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研究证明,在一个团体中,如果成员之间彼此有了互信,团体的凝聚力会更强,也将能更有效地发挥团体的效能。 (3)人际关系理论表明:要信任他人必须要先

5、学习开放自己、坦露自己的情感、思想、情绪、感觉和意见,接纳他人、愿意和别人分享资源和观念;能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建立亲密的关系。 (4) 心理动力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彼此互动,形成心理动力;人与人的心理互动形成心理场,团体中的每个人都置身于心理场中;心理场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对场中的人产生影响,班级是一个拥有心理动力的场所。 (5)三层次介入理论:,“三层次介入(Intervention)”理论,第一层次 全体学生,第二层次 部分学生,第三层次 特定学生,发展性辅导 (面向全体学生,如入学适应、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能力等) 预防性辅导 (面向部分学生,例如考试焦虑、学校不适等) 治疗性辅导 (面

6、向特定学生,如情绪人格异常、学习障碍等),如何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建立以班级为主体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特色之一,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之二,整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模式,特色之三,主动性与主动性 协助学生自我探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形式以活动、游戏为主,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学习自表、增进沟通与了解 积极分享、提供更多资源与观点 教师角色(倾听、参与、回馈、协助、引导)的转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互动性 增进自我接纳、自我尊重和自信心 (我是重要的) 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好消息会) 学会对他人关爱 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安全感 提升班级凝聚力 体验与感悟

7、认知、行为、情感及价值观体验,班级辅导活动课的操作,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操作模式上的四种偏误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四条辅导原则 班级辅导活动课操作过程中的 “八重八不重”,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操作模式上的四种偏误,防止学科化倾向辅导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商讨,并着重于感觉、情绪的体验与表达,不是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 一般情况下不要去解释心理学的概念术语; 不要多板书,不要追求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 不要齐读教材及投影片上的语句,或在书上划“重点”; 不要习惯于用文化课的模式去设问、提问; 不要总使用“传授接受”的课堂组织形式。 防止带有政治课(思品课)色彩辅导是人性由内向外的自我张扬,不是政

8、治思想观念由外向内的影响或灌输。 要分清两者功能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 注意不要用政治术语来代替心理辅导的术语; 注意避免用德育模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操作模式上的四种偏误,防止主题班会化辅导是人格的袒露与升华,不是解决班级的具体事务问题;它以团体辅导的形式运作,却指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班主任的“管教训导”的面孔必须改变; 辅导教师不要长篇大论地说教; 不要动不动就联系班级里具体的琐碎事务; 不要充当导演的角色,因为心理辅导不等于教师在幕后导演。 防止刻意模仿“实话实说”等媒体谈话节目辅导主要是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助人自助”;辅导

9、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不要去刻意模仿节目主持人。 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如果养成了一种调侃的风气,学生就往往难以把握分寸,甚至会开一些庸俗的玩笑,从而破坏辅导活动必备的真诚、尊重、开放自我的氛围 ,这是必须防止的。 要制定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活动规范,以防团体沦于无序状态。,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四条辅导原则,倾听、尊重与理解的原则倾听是辅导的根本,渴望别人的关注与理解是人之天性。班级辅导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且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设身处地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理解学生各种行为表现的动机。 倾听的技巧:高度注意、耐心、不轻易打断对方、有理解及相应的反馈、适时提问、使用体态语言等。 注意尊重学生的

10、隐私并为其保密。 面向同龄段学生共同心理需要的原则班级辅导着眼于同龄段学生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关键性问题,它应该是一种有系统、有目标的活动,并且突出强调辅导中预防的一面。 辅导主体的选择必须针对不同年级的共性问题; 不能把团体辅导活动当作解决个别学生特殊问题的手段,个别的问题必须通过个别化辅导的方法加以解决。 辅导过程中不要纠缠个别问题而无法自拔。,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四条辅导原则,主体参与、成员互动的原则主体参与及成员互动是使班级辅导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在互动中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感知,并从中得到学习、支持、回馈,从而导致成长。 柏恩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班

11、级辅导“成员互动”原则的理论基础; 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 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的原则人格是一个整体。学生是整个活生生的人,不是局部的人,也不是由局部拼凑起来的人。班级心理辅导虽然有特定的专题和目标,但必须 顾及学生知、情、意、行的完整的心理发展过程。 “全人发展”不是“五育并进”。 班级辅导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表现,在把握辅导主题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各种心理反应,并给以适时的引导。,班级辅导活动课操作过程中的 “八重八不重”,重感受,不重认知 (是“不重”,不是“不要”。下同)辅导不是说教,不是安慰,不是训导,也不是逻辑分析;

12、辅导是心灵的碰撞、是人际的交流、是情感的体验,是帮助一个人自助的过程。 重引导,不重教导班级辅导主要应该是“非指示性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作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必需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指示性”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即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心理辅导重在“导”,难在“导”。 怎么“导”倾听同感判断商量 。 “导”的操作原则帮助发言学生澄清自己要表述的真实意义 / 引导学生考虑问题解决的可行性思路 / 不追究发言内容的错误,只注意问题解决的方向 / 多用鼓励性语词,避免批评与责难。 引导语的运用很重要,可参考以下用语: 你觉得 / 你似乎 / 根据你的观点 / 根据你的经验据你

13、所知 / 你想说 / 你相信 / 你的意思是 / 我觉得你 / 可能你觉得 / 我不敢十分确定,你的意思是不是 /我得到的印象似乎是 / 我猜想你是 / , 这是你的感觉(意思)吗?等等。 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张日升 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重目标,不重手段班级辅导活动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辅导理念和辅导目标,如果只考虑形式和手段的新鲜花哨,很可能会导致舍本求末。 多媒体或投影主要应该用于呈现情境及提出思考性问题,尽量不要用来出示标准答案; 辅导氛围一旦形成,就不要人为加以冲淡甚至是干扰; 事实证明,在条件简陋的农村中小学,不采用现代化教

14、学手段同样可以开出较好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信任使人感到安全,信任才能敞开心扉。说真话难免会有错话,但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话持一种宽容而积极的态度,可强化学生自我向善的意向与努力。 重氛围,不重理性探讨的完美班级辅导是建立在成员之间相互信任 、关心、了解、接纳的氛围中的一种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每个成员的心扉就是在这种人际氛围中打开的。因此,催化出温暖、安全的团体氛围远比完美的理性探讨重要得多。,重应变,不重原定设计班级辅导面对的是充满动感的学生个体和交互影响的班级群体,辅导现场的团体心态千变万化,教师必须灵活把握辅导活动的发展势头,不可刻板依照原定设计行事。 重自我升华,不重教师概括总结领悟是学生克服心理不适应、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它往往伴有深刻的认识飞跃。即使学生的自我升华还比较幼稚,教师也不可越俎代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