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语文“激情课堂”的误区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6462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解读语文“激情课堂”的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解读语文“激情课堂”的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解读语文“激情课堂”的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解读语文“激情课堂”的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解读语文“激情课堂”的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解读语文“激情课堂”的误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解读语文“激情课堂”的误区误区一:把课堂的热闹当成“活” 。 刚进行教改的时候,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某教师在讲授白兔和月亮时,设计了“课本剧”这样的形式,那节课热闹非凡,学生光是道具就准备了不少,饭盆当做月亮,发卡上缠上硬纸当成兔子的两只耳朵,甚至连宿舍的饮水桶也提了上来,还用勺子敲击饭盆,有了音响的效果。学生的兴趣倒是调动起来了,但是热闹过去以后,再完成其它的教学任务想要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时已经力不从心了。 像这样表面看起来热闹的课堂我们需要吗,这样的课叫“活”吗?其实这只是活的表面而不是活的实质,它只是追求了热闹的形式,而语文课堂本该掌握的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 误区二:

2、把个别学生的活跃当成“活” 。 我们的初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拔尖教育,而是大众教育。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应该只是少数几个学生表演的舞台和获取知识的媒介,而应该是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的地方。 像摘苹果的故事一样:我们不能只让少数同学能摘到苹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更不能坐视大部分学生枯坐于树下,等着苹果掉下来,体验不到收获的幸福。我们应该给我们的课堂上的问题,设置易、中、难的级别,鼓励学生站起身来去摘,跳一跳去摘,爬到梯子上2去摘。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可干,让所有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这样既可以保证程度好的学生吃得饱,又可以让程度较弱的学生有得吃。亲爱的老师们,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 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活力四射” ,但是目前在追求课堂活跃的同时,却有一些人、一些课走入了误区,把课堂的热闹当成“活” ,把个别学生的活跃当成“活” ,把浅层的活当成“活” 。老师要走出误区,不但要认识到位,还要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木匠雕出一具非常漂亮的雕塑,丝绸商人给雕塑披上了衣装,珠宝商人给雕塑戴上了首饰,但雕塑依然还是雕塑。直到一位传道士赋予了雕塑生命,雕塑才活了,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这与我们讲课何其相似,如果不能让课堂活起来,那我们在课堂上的所有语言及形式,就成了雕塑身上的外衣和珠宝,没有生命的雕塑只能表现生硬的式样,干瘪的形状。 所以,课堂需要赋予学生以

4、生命,而不是外在的装饰!但是,目前在追求课堂“活力四射” 、充满激情的同时,却有一些人,有一些课走入了误区。 误区三:把浅层的活当成“活” 。 有的课堂看似一片繁荣,学生的抬头率、举手率、回答问题的准确率都非常高,但是仔细一分析,发现课堂问题的设置太简单、含金量极低,甚至带有暗示性的“好不好” “对不对” “美不美” “是不是” “好吗” “对吗”等。这就是浅层的活,问题没有深度,看似挺“活” ,实则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锻炼。设置问题应该由浅入深,3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本质,登堂入室,一层比一层更接近事理本质的问题。 如冰心的荷叶 母亲一课,学习“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

5、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句。第一步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引导学生们体味这种母亲对女儿无私的呵护和浓浓的爱意;第二步,我们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内涵,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指人生的挫折、困难;第三步,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从中体会到的感情,播发母亲的背景音乐“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 ,产生情感共鸣;第四步,可以布置学生仿写,看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有的学生写出了“母亲啊, 你是露珠,我是小草,心灵枯涸时,除了你,谁能为我送来滋润的源泉。 ”“母亲啊,你

6、是泥土,我是花草,当我在太阳下炙烤时,除了你,谁还能滋润我干涸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当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无拦大海中的依靠”的句子。 真正活的课堂需要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去带动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老师灵活地指导下自觉地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灵活的思维。学生和老师在活跃的气氛中全面理清文章思路,顺利解决课文相关问题,准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4怎样才能走出“误区”呢? 首先老师要认识到位。 “活 ”不是课堂的热闹,不是个别学生的活跃,更不是浅层的活,活的形式永远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解惑授业是第一位的。 其次老师还要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画一画,辩一辩,赛一赛,唱一唱,问一问,读一读,猜一猜,来活跃整个课堂气氛。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活要活得起来,静要静下心来,明白活的目的,有的放矢。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 ”如果我们每一个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既可以在课堂上让自己和学生都“活力四射”充满激情,同时又避免了“激情”课堂的“误区” ,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既活跃,又有效果,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