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十章红外光谱分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4374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0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第十章红外光谱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学生--第十章红外光谱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学生--第十章红外光谱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学生--第十章红外光谱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学生--第十章红外光谱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第十章红外光谱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第十章红外光谱分析(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概述 基本原理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分子振动 谱带强度 振动频率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红外光谱仪器 试样制备 应用简介,第一节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概述,1、定义 红外光谱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2. 红外光谱区的划分,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用T-曲线或T-波数曲线表示。,纵坐标:百分透光率T%,因而吸收峰向下; 1 横坐标:波长(m),或波数(cm-1)。2 例如:苯酚的红外光谱。,波长 与之间的关系为:,例:计算8.00 m的红外线的和。,3. 红外光谱特点,1)高度的特征性; 2)应用范围广; 3)固、液、气态样均可测定,且用量少、

2、不破坏样品。 4)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该法是鉴定化合物和测 定分子结构的最有用方法之一。,第二节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一、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分子吸收辐射产生振转跃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条件一:红外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相等;1 条件二: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作用(相互作用),2 即分子必须有偶极矩变化。,用分子的偶极矩来描述分子极性的大小。,红外活性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0)的振动才能 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光谱,该分子称为红 外活性的。 非红外活性=0的分子振动不能产生红外振动吸 收,称为非红外活性的。,例如: H2 、 N2 、02 、Cl2 等对称分子,1 H H d =

3、 0 ,=0 振动时没有偶极矩的变化,故不吸收红外光,不产生红外光谱,是非红外活性的分子。,例如:H2O,0 偶极矩变化 吸收红外辐射,产生红外吸收光谱,是红外活性的分子。,第三节 分子振动方程式,一、双原子分子的振动简谐振动,根据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上式可写成:,NA:阿伏加得罗常数, NA=6.022 1023 M: 两个原子的折合相对原子质量;,二、影响基本振动频率因素, 相对原子质量 化学键的力常数。,K 越大, M 越小,则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高,吸收峰将出现在高频区;反之,则出现在低频区。,例:已知:C-H键(看作双原子分子)的力常数K= 5 N/cm. 求: C-H键

4、的振动频率,解:C 原子和 H 原子的折合质量为:,例: C C K= 15 N/cm M = 6 = 2062 cm-1 C C K= 10 N/cm M = 6 = 1683 cm-1 C C K= 5 N/cm M = 6 = 1190 cm-1,对于具有相似质量的原子基团, K,例: C-C、C-O、C-N键的力常数相近, 相对折合质量不同,MC-C MC-N MC-O,C-C K MC-C = 1430 cm-1 C-O K MC-N = 1330 cm-1 C-N K MC-O = 1280 cm-1,对于相同化学键的基团, 与M的平方根成反比。,例:已知醇分子中化学键 O-H 伸

5、缩振动吸收峰位于 2.77m,计算:O-H 键的力常数 K。,解:0-H 伸缩振动吸收峰的波数为: = 104 /2.77 cm-1 = 3610cm-1 M = 161/(16+1)= 0.941,第四节 分子振动的形式,一、多原子分子 1,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有3n个自由度,即3n种运动状态。,分子的3n种运动状态包括: 整个分子的重心平移运动,沿x、y、z方向平移运动, 需3个自由度; 整个分子绕其重心的转动运动,或整个分子绕x、y、z 轴的转动运动需3个自由度; 振动形式应有(3n-6)种。,直线性分子的振动形式为(3n-5)种。,理论振动数(峰数) 设分子的原子数为n, 对非线型分子,

6、理论振动形式 = 3n-6,例1:H2O分子,其振动形式为 33-6 = 3, 对线型分子,理论振动形式 = 3n-5 例2:CO2分子,其理论振动形式为33-5=4,s,as,例3:亚甲基的振动-CH2 振动形式为 34-6 = 6种 1,在伸缩振动中,键长改变键角不变。,面内剪式振动:键角在振动过程中的变化类似剪刀的“开”、“闭” 面内摇摆振动:基团作为一个整体在平面内的摇摆,或两键同方 向运动。,面内变形(弯曲)振动,面外变形(弯曲)振动,面外摇摆振动:两键朝同一方向运动,用符号表示; 面外扭曲振动:两键朝相反方向运动,用符号表示,二、吸收峰增减的原因,1、吸收峰减少的原因1, 偶极矩的

7、变化=0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峰; 谱线简并(振动形式不同,但其频率相同); 仪器分辨率不够,或吸收峰很弱,仪器无法检测;,例如:线型分子CO2,基本振动形式为4,应有4个吸收峰,,对称伸缩振动s=1388 cm-1,但=0,不吸收红外光; 面内变形=面外变形振动 ,发生简并。 但实际上只有667 cm-1和2349 cm-1两个吸收峰。2,2、吸收峰增加的原因1 出现泛频峰,中红外区的吸收峰: 基频峰:由基态V=0第一激发态V=1,所产生的吸收峰。 倍频峰:由基态跃迁至第二、三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 由V0 V = 2时, 产生的吸收峰称二倍频峰 由V0 V = 3时, 产生的吸收峰称三倍频

8、峰2,合频峰:两种振动的基频之和 ,1+2 的谱峰; 差频峰:两种振动的基频之差 泛频峰:倍频峰、合频峰和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第五节 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vs s m w 极强峰 强峰 中强峰 弱峰 100 20 100 10 20 1 10,一、吸收峰强度的表示方法摩尔吸光系数 1,二、影响峰强的因素 2,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 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极性较弱的基团振动,吸收较弱。 例如: C = C、 C-C、 N = N均为弱峰。,极性较强的分子或基团 ,吸收峰强度较大; 例如: C =0 、 C-Cl 、 C-F 均为强峰。,1、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由量子力学可得: 2,2、分子结构的

9、对称性,分子对称性越低, 产生的谱带越强。,例:A、R-CH=CH2 = 40 B、R-CH=CH R 顺式 = 10 C、R-CH=CH R反式 = 2,第六节 红外光谱的特征性,基团频率,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官能团区: 4000 cm-1 1500 cm-1 指纹区: 1500 cm-1 600 cm-1,中红外区的波长范围: 2.5 50 m 频率范围:4000 cm-1 200 cm-1 仪器工作范围:4000 cm-1 600 cm-1 1,1、官能团区(基团频率区、特征区),4000 cm-1 1500 cm-1 ( 4000 cm-1 1350 cm-1), 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

10、; 比较稀疏,容易辨认; 峰与基团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常用于鉴定官能团。,(1) X-H伸缩振动区(4000 2500 cm-1),(2)叁键和累积双键区(2500 1900 cm-1),(3)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1500 cm-1),X= O、H、C、S等 主要包括: C-H 、O-H、 H-H、 S-H 的伸缩振动,(1) X-H伸缩振动区(4000 2500 cm-1), 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位于:33002700 cm-1,高于3000 cm-1时,表示与氢原子相连的碳原子是不饱和的 如: = CH2、 C-H、苯环中的 = C-H、,低于3000 cm-1时,表示与氢原子相连的碳

11、原子是饱和的 如: -CH3 、 - CH2 、 - CH2, 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36503200 cm-1 判断醇类、酚类、有机酸的重要依据。,醇和酚溶于非极性溶剂(如CCl4)的稀溶液,游离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36503580 cm-1 处 ,峰形尖锐,且没有其它吸收峰干扰,易于识别。,醇和酚的浓溶液,由于氢键的形成产生缔合现象,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位移,在34003200 cm-1出现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T(%),苯酚的红外光谱,在34003200 cm-1出现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有机酸中的羟基形成氢键的能力很强,使大部分酸分子缔合形成二聚体。, 二聚体的O-

12、H吸收峰在 3200-2500cm-1; 宽而散的强峰,其中心约在3000-2800cm-1; 常用于羧酸的鉴定。,酸的二聚体的O-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3200-2500cm-1, 呈一宽而散的强峰,中心约在3000-2800cm-1,(2)叁键和累积双键区(2500 1900 cm-1),CC、 -CN 、C=C=C、C=C=O, 炔类化合物33002700 cm-1,对于端基炔 RCCH, CC出现在2100 -2140 cm-1附近 对于RCCR,CC出现在2190 -2260 cm-1附近。 如果是RCCR,因为分子是对称,则为非红外活性。,(3)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 1500 cm

13、-1)1,C=C、 C=O C=N、 N=O 的伸缩振动、苯环的骨架振动, 脂肪族化合物的 C=C ,出现在16801620cm-1 峰较弱,IR光谱中最强的峰,具有高度的特征性,鉴定羰基化合物, 羰基C=0 的伸缩振动,出现在18501600cm-1,1500 cm-1 附近的吸收峰最强; 1600 cm-1 附近的吸收峰居中; 1580 cm-1 的吸收峰最弱; 常被1600 cm-1 的吸收峰掩盖或变成它的一个肩峰 1450 cm-1 的吸收峰很弱,常观察不到。 对鉴定苯环的存在无实际意义。,单核芳烃的 C=C 的伸缩振动,出现在16201450cm-1,苯环的=C-H 在3030 cm

14、-1 ,与烯烃的=C-H相近。,当苯环有 -CH3 等饱和烃取代基团时, 3030 cm-1作为一个肩峰附于饱和取代基的C-H吸收峰旁 例如:乙苯,2、指纹区,1500 cm-1 600 cm-1,主要包括: X-Y的伸缩振动,如:C-O、C-X(卤素) X-H 变形振动 1,(1)1500 900 cm-1区域 C-O、C-N、C-F、C-P、C-S、 P-O、Si-O单键的伸缩振动 C=S、S=O、P=O 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2, C-O伸缩振动13001000cm-1,区域最强峰,易识别。3,甲基的C-H 弯曲振动1370 -1380 cm-1,判断有无甲基 4,(2)900650 cm

15、-1,指示(CH2)n的存在 当n4时, (CH2)的平面摇摆吸收峰出现在722cm-1 随着n的减少,逐渐移向高频区。, 指示(CH2)n的存在 确定顺反结构 判断苯环的取代类型,确定顺反结构 对于RCH=CH2结构,在990 cm-1和690 cm-1出现两个强峰; 烯烃的=C-H面外变形振动出现的位置:,第七节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一、外部因素指测定时物质的状态、溶剂效应等因素。,例如:丙酮 气态时C=O = 1742 cm-1 , 液态时C=O = 1718 cm-1 。, 物质的状态,溶剂效应,溶剂效应,极性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通常随溶剂极性增加而降低。,红外光谱通常需在非极性溶剂中测量。,例: 丙酮在环己烷 C=O=1727cm-1 非极性溶剂 在CCl4中 C=O=1735cm-1 非极性溶剂 在CHCl3中 C=O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