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观知识整合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4350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矛盾观知识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矛盾观知识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矛盾观知识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矛盾观知识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矛盾观知识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矛盾观知识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盾观知识整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同一性 斗争性,含义 关系,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矛盾的 普遍性,矛盾的 特殊性,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不同事物 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同一事物中,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 地位 意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辩证 统一,表现,知识结构,结构体系,矛盾的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全面,普遍性,承认、揭露、分析、解决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

2、用,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主流,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要全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二者的统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方法,(构成),矛盾,根本内容,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 (总特征),实质和核心: (根本观点),1. 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1.矛盾是普遍存在

3、的,事事有矛盾,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注意: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矛盾。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前对后错。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矛盾越少越好(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4.矛盾的特殊性寓于

4、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说反了,正确的表述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5.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前对后错) 6.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 (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

5、别,具体内涵有别) 9.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本课易混易错知识点,1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这是知识的混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1.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事物有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之分。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12.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

6、两点论、两分法 (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4.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15.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考点展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课是高考试题大密度集中的一课,

7、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交替出现为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基本概念和日常生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材料题多集中在对矛盾基本原理单独和整合考查,特别是矛盾分析法更是高频考点。 重点考查的知识有:矛盾的基本概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

8、对的,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考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梳理,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彻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

9、解决矛盾,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关键词: 随着(根据、针对等)-;采取(调整)-(措施,政策等);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因地制宜等 “根据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优势、特色、特征”,此类关键词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

1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较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去总结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去认识特殊性。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1)注意: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1、(2)关键词: 先试点,后推广(普及);先进经验的推广运用; 树立典型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试点推广、抓好典型,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知识梳理,考点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如何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

12、要方面,从内涵看,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很复杂的,不只包含一种矛盾,而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主、次矛盾说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可“一种”矛盾。而矛盾主、次方面研究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说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做“一方”或“方面”。,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复杂事物,一个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抓重点词语,“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说法都可以判断为抓主要矛盾; “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等词语都可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识别依据。,

13、从作用看,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改造世界“办事情”上,解决问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关键。(如攻打锦州,处理中美关系,经济为中心)。 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常用在认识世界“看问题” 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如什么是社会主义,人的本质,网络的利弊,一国两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要求: 两点论: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

14、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对错误倾向: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考点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2014年9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力破“一考定终身”陈规;实行不分文理政策;力改“

15、唯分数论”,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参考,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根据意见,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取消学科奥赛、体育艺术等6项鼓励性加分项目,保留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等5项扶持性加分项目。 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材料蕴含的哲学思想。,【答案】:(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高考文理不分科和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参考的政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分) 矛盾具有普

16、遍性,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利于解决高招中出现的问题;(3分)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取消和保留加分项目,高招向相关考生群体倾斜,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的政策。(3分)(学生如从其它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