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陆游《书愤》鉴赏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4321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陆游《书愤》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陆游《书愤》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陆游《书愤》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陆游《书愤》鉴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游书愤鉴赏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早岁”句指隆兴元年(1163)他39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48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

2、”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

3、征又一次成了泡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14字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展雄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生的抱负。“塞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投帻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这种怅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怀才不遇之感大有区别的。但老骥伏枥,陆游的壮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大业。这种志愿至老不移,甚至开禧二年(1206)他已是82岁的高龄时,当韩侂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胆尚轮囷”(观邸报感怀),他还跃跃欲试。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选自宋诗鉴赏辞典,标题是编者加的,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