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学设计(精讲感悟) 冀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4210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学设计(精讲感悟)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学设计(精讲感悟)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学设计(精讲感悟)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学设计(精讲感悟)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学设计(精讲感悟) 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学设计(精讲感悟)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学设计(精讲感悟) 冀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教学设计(精讲感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3、通过朗读知道绍兴的桥、船各有哪些特点,它们与当地的小朋友的生活存在什么关系。4、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展现文中描写的情境,体会细节描写及叠句的使用,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图片资料,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朗读品味完成本课的教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绍兴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能说出绍兴船和桥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水

2、乡绍兴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前几次语文课堂上,我们一起游览了壮美的长江,神奇美丽的五彩池,又曾一起骑马上天山,感受了那里的奇妙景色。今天让我们乘坐乌篷船,穿梭于有着五千多座桥的绍兴,去江南水乡游览一番。设计意图:在课的导入阶段,以谈话的方式,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勾起学生与江南相关的记忆,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小组间检查认读把读错,容易读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交流纠错本上的字。3、指名读文,随机指导。4、生词检查。(1)课件出示:矩形 嘎吱 腋下 黝黑

3、蚕茧 推推搡搡 萤火虫 干燥 粗糙 潺潺 把柄 船舵(2)指导书写:潺、腋、燥设计意图: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读课文,根据情况及时指出学生易读错的字词,进行巩固练习。将学生的认读进行有效落实,保证学生的认读没有障碍,为后面的理解课文打好基础。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板书:乌篷船、 桥)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充分自读,让学生对课文大意有整体感知。我们熟读了课文,对绍兴有初步的认识,那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精读文本,体验风情,感受童趣。出示中心话题:“绍兴的船,绍兴的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从中体会或感受到了什么

4、?”设计意图:通过中心话题,引导孩子们去读,去悟,去思考。只有深入到文本才能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预设点1(第2段)生:我从第二段“上了绍兴特有的乌篷船要脱鞋,现不许动这是规矩”。了解到坐乌篷船的规矩。 师:那文中提到的“乌篷船”有什么特点呢?(船身狭小,在船上不能直立,不能晃动)(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说)多媒体展示:乌篷船的图片(教师可补充介绍:乌篷船的船篷用竹编成,中间夹着竹篾,呈半圆形,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绍兴方言叫“黑”为“乌”,所以称乌篷船)师: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特有的交通工具,是水乡独特的风景。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一部分。师:乌篷船除了样子与众不同之外,还有哪些独特之

5、处呢?预设点2(第四段)生:船夫划船的方式特别。船夫划船不仅用手,还用脚,而且技术娴熟。我从“瞧,他那粗糙的大手,杂技演员。”读到的。师:咱们都来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船夫是怎样划船的呢?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一定是技术非常高超的人。从“款款”“熟练”可以看出来。生:他一定在船上工作了很多年,“粗糙的大手”“两只黝黑黝黑、脚底长满老茧的脚”可以看出。师:孩子们坐在船上,欣赏着船夫像杂技演员般的技巧,这为他们的乘船增添了一种情趣。相信此时,他们心中最想的就是成为船夫。那坐在这样的船上会欣赏到怎样的山光水色呢?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预设点3(第三段)我觉得江面上很静、很美、坐在小船上很惬意、很

6、悠闲。生1:我从“啊,水好清啊,风好香啊,船似乎是在镜面上滑过去,滑过去。”这感受到的江面很平静。师:那你体会着读读这一句好吗?(指导朗读)生2:我从“篷顶上簌簌响的是什么?那是挂向水面的柳条。”感受到江面上很静,因为周围安静才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师:从这一段中你还感受到什么?生:江面上的景色非常美,“江面上片片粉红色的是什么?那是随水漂走的桃花瓣儿”粉红色的花瓣漂在水面上,多美呀!师:是啊,江水潺潺,垂柳依依,桃花盛开,花瓣漂漂,多美呀。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吧!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水乡的美景。体会语言的魅力。师:这一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绍兴的水光山色呢?生:比喻、设

7、问。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这两段话,你觉得哪段更好?1篷顶上簌簌响的是什么?那是挂向水面的柳条。江面上片片粉红色的是什么?那是随水漂走的桃花瓣儿2篷顶上簌簌响的是挂向水面的柳条。江面上片片粉红色的是随水漂走的桃花瓣儿生:第1句更生动一些,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生:第1句读起来更优美。(学生谈完后让学生再次品读)师:作者运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优美画卷。乌篷船的确给了大家别样的享受。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来体会设问的妙用。师:船除了让孩子享受水乡的美景与悠闲,船还给水乡孩子带来了什么呢?预设点4(第4段)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我是从这感受到的“潺潺潺潺

8、,这是船在走动。嘎吱嘎吱,这是船夫在划桨。”听着这声音一定心情特别好。师:谁还从别的地方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快乐?(第1段)生:我从这能感受到“我们当然懂,不动就是。让我们瞧一瞧一路上的山光水色。”这写出了孩子们想乘船游览的兴奋和急切的心情。师:看来乌篷船不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水乡孩子的摇篮,是童年的伙伴,乘坐乌篷船是快乐的,是充满情趣的。请同学们再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课文的24段,再次感受这种情趣与快乐吧。师:绍兴的水非常多,有水则有桥,那绍兴的桥有什么特点呢?预设点5(第5段)生:我觉得绍兴的桥特别多。我从“如果你是在上长到可以念三年级了。”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生:你看要是坐船穿过五千座

9、桥要三年的时间,要是从桥上走过来,而且不是东张张西望望得两年,如果东张西望的话肯定走的时间更长。师:那你能给大家读读吗?指导朗读。师:其他同学从哪能感受到桥多呢?预设点6 (第六段)“大河小河,纵横交错,好像渔网上的丝;大河小河,横横竖竖,恰如棋盘上的线。有了河总得有桥,这五千座桥就这样造起来了。”生:河像渔网上的丝,像棋盘上的线,有河当然就有桥,所以河多桥也就多了。师:这比喻非常的形象,而且大家看这两句话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像诗歌一样。带着自己想象读一读吧。师:这一段中还有哪能看出桥多呢?生:“两岸的小朋友虽然能见面能说话,但想要在一起跳绳、拍球,就只好绕上几里路了。”他们能看到对岸的朋友,而

10、且能说话说明离的不远,可是要想一起玩,就要过好多桥,要绕上几里路了。可以看出桥多。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的确是这样,绍兴家家临水,户户行船,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绍兴被称为“桥乡”“桥都”。这五千多座石桥与绍兴的小朋友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预设点7(第5段)生:桥让孩子们的生活很快乐。“暗下来了,暗下来了,这是进桥孔了;亮起来了,亮起来了,这是出桥孔了。”坐船很高兴,坐着船一会儿进桥洞一会儿出桥洞肯定很好玩。我从中感受到了孩子们进出桥孔时的惊喜与快乐。师:那你体会着读读吧!师: 看看我们刚才读到的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生:用了很多重叠词,上下句式整齐,是相对应的。师:这样的句式让我读起来有一种

11、韵律美,诵读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江南那份特有的风情,感受到水乡孩子那份独有的童真童趣。生:桥和孩子们的生活关系很密切,孩子们上下学,走村串巷都要过桥。师:这真可谓是“大桥小桥千万座,出门就要把桥过。”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知道桥多,了解桥和当地孩子的关系。同时也让孩子们对课文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认知。预设点8(第7段)生:小朋友感到很幸福。我从第七段读出来的。夏天的黄昏,他们一吃完饭就在桥头乘凉,听故事。多好呀!师:他们听故事,我们也有听故事的经历呀,和我们的经历有不同吗?生:他们是坐在凉风习习的河边,而我们都在屋子里。师:清凉的傍晚,既可享受夏日难得的清凉又可欣赏美丽的景色,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生:

12、“天渐渐地灰暗下来,这时,阔阔的江面上腾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河面上习习的凉风赶散了一天的燥热。”(找几名学生读,之后让每个学生体会着想象着读。)师:作者用优美的笔触,给我们展示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温馨画面。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水乡孩子的乐趣。感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师总结:桥在绍兴不只是人们出行的通道,也是一种文化,一道风景,造型各异、四通八达的桥踩满了孩子们的成长足迹,承载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领略绍兴水乡的风采吧。生再次整体品味文字。二、拓展练习。1、背诵课文第三、第六、第七自然段。2、收集有关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诗词或文章摘抄到小本本上。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深学生对江南的了解。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