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3961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土黄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2)了解黄土高原的文化特点及风土人情。(3)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成效。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资料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能力的培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窑洞、黄土高原安塞腰鼓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土高原的区

2、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内容。二、新课学习(三)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讲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都过着简朴的生活。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小麦和杂粮,菜肴较为简单,常用咸菜、辣椒佐食。窑洞是当地的传统民居,人们常用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展示图片:黄土高原的小麦、谷子、咸菜疙瘩、辣椒、醋、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窑洞阅读材料:窑洞黄土高原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靠门窗处采光较好,里面则略显阴暗。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如果山崖较高,往往开凿多层窑洞,类似现代的楼房。 近些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注重对传统窑洞的改良,多采用新型建材,注重空间分隔,不

3、仅继承了传统窑洞的优点,而且通过增设采光、通风装置,妥善解决了旧式窑洞内部阴暗潮湿的不足。新式窑洞群立面美观,富有现代气息。 展示图片:传统窑洞和陕北新窑洞讲解:现代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长期的植树造林,变得山青水绿,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当地推广杂交玉米、杂交高粱和高产马铃薯,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人们还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活动1: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

4、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3.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泰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你了解黄土高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同学。(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明确:1.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且深厚,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稀少,建筑材料有限,修建窑洞节省建材。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但窑洞冬暖夏凉,节省能源。2. 山西人喜食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的酸碱平

5、衡。补充:山西是煤炭大省,大量燃煤产生一氧化碳。而醋酸具有解消煤气的作用,经常食醋,可以减轻煤气的威胁。除此之外,醋本身就是良品,具有抗病毒、防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感冒和美容等诸多功效。喝醋还能起到醒酒的作用,在感冒频发的季节,用醋来熏蒸居室,以便消毒和预防感冒传染。3.拓展延伸: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随着国家对民间文化的重视,陕西剪纸也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之中。许多深居在山里的剪纸大师得到艺术界的尊重和

6、珍惜,他们走出山沟,将自己剪纸的创作心情、思想、方法充分展示,他们凭借娴熟的技艺得到世界各地的赞赏,为祖国的民间艺术,为黄土高原赢得了声誉。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腔又称乱弹,源于陕甘接界一带,流

7、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是中国梆子腔的鼻祖。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播放视频:华阴老腔一声吼填表:对比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传统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食物结构以小麦、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醋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民居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住进新窑洞或搬到新楼房交通或通信方式以马车、驴车为交通工具,对内、外联系不便 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出行方便,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网(四)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过度:黄土

8、高原地区十分重视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措施: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展示图片:黄土高原治理前和黄土高原治理后活动2:1.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阅读教材104页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想一想,老马家搬迁前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议一议,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来实施生态移民?(学生讨论回答)明确:1. 打坝淤地就是在沟里建一座大坝,拦截泥沙,泥沙在坝内

9、淤积成坝地。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是很好的耕地。这样可变荒沟为耕地,增产粮食,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2.(1)生活用水、灌溉用水、生活条件、受教育条件、种植、养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为了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落到实处,必须进行生态移民 只有人退下来了,耕才能退,草才能长,林才能兴,沙才能稳,尘才能定 讲解:黄土高原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在全国皆占有突出地位。在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集的区域,实施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战略。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国家把

10、西安咸阳高新区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从而回忆人黄土高原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由传统生活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该地区十分重视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只有进行生态建设,黄土高原才能进行可持续发展。四、课堂练习1.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是( A ) A.窑洞 B.高脚屋 C.四合院 D.竹楼2.黄土高原的传统交通工具是( D ) A溜索 B雪橇 C船舶 D驴车 3.下列行为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有影响的是( C ) 露天煤炭的开采 矿区道路的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 开荒种地 A. B. C. D. 五、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阅读地图、阅读资料、播放视频、小组讨论等多种活动,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多发言,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