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12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作业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3867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4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12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作业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12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作业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12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作业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12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作业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12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作业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12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作业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12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作业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训练(十二)第12课时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夯实基础|类型1质量守恒定律1.2017广安 下列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石墨制成金刚石B.2 g H2 完全燃烧生成36 g H2OC.水变成汽油D.冰转化成干冰2.2018河南 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A.Na2CO3和H2B.Na2O和O2C.NaOH和O2D.Na2CO3和O23.2018苏州 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X+8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应是()A.HClOB.ClO2C.O2D.Cl24.2018滨州

2、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图Z12-15.2018武汉 通常状况下,乙烯(C2H4)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2X+2H2O,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B.水属于有机化合物C.X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类型2化学方程式6.2017桂林 关于化学反应C+O2CO2,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变B.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C.该反应放出热量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7.2017重庆A 在“欢迎来找茬”的趣味活动中,老师举出四个错误实例,在学生的错因分析中错误的是()选项错误实

3、例错因分析A铁与稀硫酸生成硫酸铁反应产物不正确BFeCl3+3NaOHFe(OH)3+NaCl只缺少沉淀符号C2KMnO4K2MnO4+MnO2+O2反应条件不正确D氢氧化钠俗名烧碱或纯碱俗名纯碱不正确类型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8.2018福建 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C2H5OH+3O2。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 g CO2。(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多少?(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 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棵树吸收的CO2。|能力提

4、升|1.2018泸州 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A.碳酸铵与熟石灰混合:(NH4)2CO3+Ca(OH)2CaCO3+2H2O+2NH3B.MgCl2熔融电解制Mg:MgCl2Mg+Cl2C.铝置换银:Al+AgNO3Ag+AlNO3D.氧化亚铁和盐酸混合:FeO+2HClFeCl2+H2O2.2018德阳 图Z12-2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Z12-2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C.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3.2017德阳 向盛有

5、10 g铜铝合金样品的烧杯中加入10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测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9.4 g,则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A.73%B.54%C.46%D.27%4.2018福建 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 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Z12-3所示。图Z12-3(1)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种元素,有种单质分子。(2)该反应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 (填“有”或“没有”)变化。金原子对 (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2017随州 小李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

6、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Z12-4所示。图Z12-4(1)根据实验目的,小李必须测量的数据是。A.锥形瓶质量B.气球质量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2)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后,再将碳酸钙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平向右倾斜。小李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6.2018泰安 厨房中使用的食用碱(主要成分碳酸钠)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实验的过程和数据如图Z12-5所示。图Z12-5计算:该食用碱中碳酸钠

7、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至0.1%)参考答案|夯实基础|1.A2.D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Na、O、C,反应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D解析 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不变,推算出X应该是Cl2。4.C解析 镁燃烧生成的氧化镁会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出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够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的氢气会逸出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5.C解析 反应前C、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4、6,反应后C、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0、4、2。相差

8、2个C原子和4个O原子,又因为X前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1个X中含1个C原子和2个O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2。氧气是单质,故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水中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化合物;由分析知,X的化学式为CO2,故X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该反应生成物有2种,不属于化合反应。6.A解析 化学反应C+O2CO2,反应前是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分子,反应后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7.B8.(1)解:设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x。2CO2+3H2OC2H5OH+3O28846968 gx8846=968 gxx=506 g答: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

9、质量是506 g。(2)20|能力提升|1.B解析 化学方程式正确,但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A不合题意;化学方程式正确,且镁元素由+2价变成0价,氯元素由-1价变成0价,B符合题意;化学方程式中硝酸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应为Al+3AgNO33Ag+Al(NO3)3,C不合题意;化学方程式正确,但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D不合题意。2.C解析 此反应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此反应的生成物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

10、为单质,元素化合价为0,生成物为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不为0,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3.C解析 铜铝合金加入稀硫酸中只有铝和稀硫酸反应,总质量减少的量就是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再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求出反应的铝的质量,用合金样品的总质量减去铝的质量就是铜的质量,进而求出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质量为10 g+100 g-109.4 g=0.6 g,设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是x。2Al+3H2SO4Al2(SO4)3+3H2546x0.6 g546=x0.6 gx=5.4 g铜的质量为10 g-5.4 g=4.6 g,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4.6 g10 g100%=46

11、%。4.(1)41(2)没有CO CO+H2OCO2+H2解析 (1)反应微观模型中,反应物是CO和H2O,催化剂是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除钼外还有4种元素,有1种单质分子。(2)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没有变化;根据反应微观模型可以看出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CO和H2O在催化剂和120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5.(1)CD (2)气球膨胀受到浮力增大(或装置漏气) 解析 (1)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就是验证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同,故实验中要称量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球鼓起,则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故可以观察到天平向右倾斜。6.解:设6 g食用碱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CaCl2CaCO3+2NaCl106100x5.0 g106100=x5.0 gx=5.3 g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5.3 g6.0 g100%88.3%。答: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